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325)
朱元璋朱棣都听麻了。
对这阴阳怪气的语气已经习惯,可是……
这朱祁镇,要不是因为姓朱,他们都要开始骂是不是个神经病了——
一开始听那丫头说带了满朝文武出征还以为是个夸张的说法,但是这短短的一会儿上,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郎中都出现了。
不是,你带兵部的能理解,带户部的……行,退一步,可以勉强说是让他们随行,亲眼见到打仗的情况,好在钱财上给点方便,那你带吏部的人出来干嘛的?现场考核官员政绩、罢免任职官员?行,再退一步,算你带吏部的也有用,你带钦天监的干嘛??现场观天象,挑个黄道吉日去跟对方对仗!?
你他娘的是随身带了个朝廷出来啊!
“励精图治”也不是这么个励精图治的啊?
联想短发女生三番四次强调的“土木堡”前后“明朝皇帝”的权利差异,想到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永乐帝朱棣掌心按住了额头,有点不想再听下去。
他算是多少猜到了,大明战神这个称呼的由来。
——估计跟“雪乡二圣”差不多,都是听着好,实际上字里行间全是讽刺的绰号罢了。
“明军折损了好几万人,气势上其实就弱了,后来估计是觉得瓦剌人太厉害,打不过,又想回撤,绕来绕去在土木堡暂时扎营了。土木堡离附近的城池只有二十里地,当时兵部尚书他们又极力劝朱祁镇,让尽快进入居庸关,这样比较安全,防止再出现什么状况。然后王振怒骂兵部尚书‘腐儒安知兵事?’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朱祁镇没听大臣们的,按照王振的意思在土木堡停下了。然后啊,就被瓦剌的也先一窝端了呗。”
“土木之变里,王振被杀死,朱祁镇被俘虏,五十多位大臣战死,明朝的高级文官阶层死伤惨重,武将阶层更是几乎全部死伤殆尽,世袭的掌权的正当值的勋贵也差不多都死光了。瓦剌原本只是想抢点钱回去,没想到天降馅饼,意外之喜啊。”短发女生感叹,然后又继续,“要不是于少保在,估计明朝从这儿就没了。但是要么说咱们大明战神厉害呢,他被瓦剌俘虏那么久,回来竟然还能复辟重新登基,也算是传说了。这样的经历,算得上是明朝皇帝奇葩之最了。”
她讲完,台下也有不少学生有来有往地跟着补充一些内容,但来来回回,无非也就还是土木堡之变的那些事,而且又加了点“王振也有可能是给堡宗背锅的”“王振一个太监哪能那么大权利”的观点进去。
有了你来我往的讨论,大厅里,气氛一时热烈异常,很有那么点历史角的味道了。
李晓诗没加入讨论,她一边拍摄着讨论的现场,一边也在跟她的观众们做小结:“土木堡之变的责任划分,其实要说的话,朱祁镇毫无疑问是要负主要责任的。但是再往前看,仁宣两位皇帝对于北边民族侵扰边境的不作为态度也是导致那些人越发贪婪得寸进尺的根源,也要承担比较大的一部分责任;而且朱元璋和朱棣一开始制定的规矩也有不好的地方,给皇帝的权利太大、给太监可以涉政的权利,都是诱因,他们也没办法免责。所以从客观角度来看的话,这场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当然啦,朱祁镇当之无愧的罪魁祸首。”
说完土木堡之变本身,李晓诗顿了顿,又接着补充:“我同学一开始说的那个观点其实不算错,那是从后世宏观史观来看,很中肯的评价——就是那个: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皇帝权利、以及明朝君臣关系,朝堂结构改变的转折点。”
“正是从这场土木之变开始,明朝主战派的声音弱了下去。因为有这样的大败在前,而且武将勋贵们都快要死断层了,所以主战派的话语权一定是会逐渐丧失、然后转移到了新的文官阶层中去的。”她道,“明朝中后期的朝廷里有一种现象,是在明初的时候根本没法想象的——官员们会跟皇帝进行各种拉扯,互相看不顺眼,但谁也那谁没办法谁、如果这件事是政事,那最后很可能还是官员们获得胜利的那种。皇帝到后来,甚至连一些重要官员的任职权都没有了,这和朱元璋开国时那种说一不二朱棣掌权时杀伐果断的状况完全不一样。因为官员们之间的‘朋党’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他们头铁得很,皇帝真生气了的话罢免一个,那再提拔上来一个没准还是这一派的官员,这种种情况加起来,从根上,皇帝和朱家人们,虽然还是中央集权制,但也改变不了这个现状。”
“所以,后来明朝的朝政也慢慢都被文人集团把持了。要不然怎么会有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国家还正常运转的事情存在呢?就是因为大体上,朝廷的自我运转机构已经在那里放着了,有没有皇帝、谁做皇帝都是一样。皇帝们争权能用的还是只有宦官,这也就重新拐到了那个、阉党和东林党的斗争上了。”
“虽然说明朝有宋朝遗风听起来怪怪的,但也确实是事实,后来的明朝,也就是‘皇帝和文官公天下’。”
李晓诗摇摇头,说到这里就不再继续了。
天幕前,朱元璋已经忍不住在骂娘了。
朱祁镇这厮,废物脓包一个就算了,还搞得在大明朝廷里连皇帝都拿那些玩笔杆子的没办法,互相掣肘算什么——
简直该死!
什么宋朝遗风,我啐!!
第157章 第一百五十七课
“大明战神”的篇章虽然在朱祁镇本人及王振等人听起来似乎是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但实际上过去得很快。
在明中后期的皇帝官员们都被扫射得浑身不自在的时候,话题已经在学生们你来我往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钱子轩制止了大厅中微明粉派和微明黑派的争论,在李晓诗的手势示意下,十分淡定地送短发女生下台,准备进入下个话题。
他刚刚对七班班长耳语了一通,所以这会儿L是那个女生开的口。
她拍了拍麦克风:“关于明朝奇葩皇帝的小座谈会已经过去,相信大家对刚刚那位同学以及明朝的皇帝们都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看样子,大家都还没讨论够,那就在接下来的这个话题里继续吧——华夏古代的殉葬制度。”
“有哪位同学想上来主持这个小小座谈会的?”
“我来——!”
出乎李晓诗以及事先有所准备的几个少年人意料,搭话的不是他们之中的谁,甚至连隔壁七班的学生也不是,而是一个个子瘦瘦高高、看起来很面生的男生,应该是其他班看热闹留下的一员。
有别班同学愿意参与和支持本班主持的活动,他们当然开心还来不及,这种活动当然是人越多声音越多越好啊,于是大家高高兴兴把那位高个男生迎上台,又鼓起掌来。
男生估计是凑了巧撞见这个话题,肚子里真有点东西的,明明没有事先准备,态度也一点都不见慌张,从容不迫地调试了一下麦克风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