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341)
连乾隆都被她强硬的态度说得一愣,随即皱眉。
李晓诗才懒得管他们皱不皱眉,总之该表明的观点是一定要表明的,何况——这些不是她的个人观点啊,都是课本上表现出来的态度!
她说着:“清朝的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集权,为了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为了彻底控制人们的思想,一方面他们大力提倡尊崇孔子儒学读四书五经,多次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文献编纂书籍等活动,另一方面又对全国的书籍进行检查筛查,把那些被认定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全部列为禁书,收缴上去直接销毁。仅仅乾隆在位的时期,收书禁书销毁书的活动就维持了将近二十年,许许多多的珍贵书籍都在这个时期被查封和销毁,这是文化史以及人类发展史的巨大损失。”
乾隆又是老大不乐意。
秦始皇不也焚书?
不管背景怎么样,他难道敢说他焚书不是为了控制思想?
——那既然都是一样的,为了控制读书人的思想,又谁比谁高贵呢!
当时讲秦始皇的时候也没见你有这么贬低啊?
对此,甚至不用嬴政自己开口,李晓诗也不用开口,阴嫚就能答得上来。
她敬爱的父是销毁书籍了不假,但大兄说了,那些珍贵的书籍,父都在咸阳宫有存的好不好?李晓诗说过的那个词叫什么……啊,备份!
在他们父在位的时期,这些书籍绝对没有失传的好吗?就算是丧心病狂又蠢又坏的胡亥,应该也没去毁过那些书吧!
之后书找不到了那应该去问刘邦、或者问那个谁来着……哦哦,项羽!
跟她家敬爱的父又有什么关系?
而且而且而且,大秦这时候才有多少书?你们后世多少?
大秦的珍本再珍贵,数量上也比不过你们清代汇集了上下数千年“人类文明”的藏书量吧?
那请问到底是谁心胸狭隘妨碍华夏的发展呢?还敢在这里贬低千古一帝!
阴嫚哼哼。
李斯蒙毅等人由衷地在心里给这位公主鼓起了掌。
他们公主真是太会讲了,太解气了。
而且看嘛,女子讲话条理也很分明啊,哪里不如男子了?
华夏封建王朝之始和封建王朝之末的皇帝们在弹幕打口水官司,李晓诗完全不受影响:“不止这样,李自成当时废除的八股考试格式也被重新恢复,清王朝的统治者们才不愿意让读书人们自由发挥写什么散文,所有人都得规规矩矩按照定好的八股格式去填写——这样一来,无数的知识分子,想要考科举入仕的知识分子们,就只能花费大量地时间继续去研究学习八股,一定程度上也间接控制了他们从书中自由感悟的时间空间。”
李世民摇头,宋代皇帝们叹息。
这还能说什么呢?
……这简直是扼杀了文豪的产生啊!
真就这么想不开吗。!
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六课
想不想得开那其实要取决于统治阶层心中最终想要的是什么。
反正就目前而言,即便李晓诗非常中正地把课本上记录的关于文子狱的不赞同给念了出来,清代的这几位皇帝也没觉得他们做的有什么不对。
有舍必有得,被骂一下是一时的,让百姓恐慌、害怕,让读书人心中有所顾忌,这样才能维护统治的长久,这是他们所认定的。
李晓诗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就算知道,也无力改变什么。
毕竟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命运。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都是有限制的,当时情况就那个样子,统治者们剥削阶级们始终都不会改变的。
她最多也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利弊陈述,然后交给那个时代的所有人自己去选择。
李晓诗道:“在清朝这样高压且专.制的君主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者自保的空间,都会用尽各种方法、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像是贿赂上级啊结党营私啊拉帮结派的等等事情层出不穷。在乾隆皇帝之后,贪.腐的风气更盛,许多人都是靠这个活着的,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会千方百计地中饱私囊,不仅蒙骗朝廷,还敲诈勒索压榨百姓。所以,这也让整个清代的官僚体系都呈现出了一种日益腐败的趋势。”
“而且除了官场上的,军队里的贪污腐败也成了风气蔓延开来。就我们之前提到的八旗,八旗兵这时的尚武精神已经全没了,风纪败坏,将领贪污,而且八旗军这些人已经被长期的养尊处优彻底给养废了,将士们接受阅兵竟然都能直接从马上摔下来,射箭箭箭空靶,八旗弟子好逸恶劳,百无一用,整天就是养养鸟斗斗鸡,这让八旗弟子的称呼都成了贬义。”
李晓诗的声音没什么情绪变化,但观众就不是这样了。
尤其是现在还处于清朝初期,但也算是已经被她骂过一次的旗人,听到现在又被点名出来,这让他们十分难堪。
旗人本身是以作战素质而闻名的,怎么到了后代能废物成这样子?
这不是给他们这些前人丢脸吗?
难怪之后的皇帝要废掉……
“那清朝的这些人贪污能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呢……咱们还是用个例子来表明吧!”
李晓诗捻着书页,声音清脆:“这位大臣,他仗着皇帝宠信,舞弄权术二十多年,期间一直在不择手段地敛财。到了他被抄家时,根据并不怎么全面的统计,光是抄出来的黄金就有三万三千多两,白银更多,有三百多万两,当铺七十多家,银号四十多家,还有数之不尽的大量的房产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还有海外淘来的海货等等。就简单地对一百多件查抄清单中抄出来的二十六件来估价,就值两亿多两白银……”
……多少?
这人家里查出来多少??
听到这里,一直关注着天幕的众人不可置信的同时,还有不少眉心还都是狠狠一跳。
乾隆摸着茶盏的边缘,指腹蹭啊蹭,总觉得有点微妙的、不太好的预感。
明朝无论是初期还是晚期的皇帝及部分官员听到这个眼睛都红了:好多钱啊这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吧?
而更早一些时期的观众们,在看了天幕给出来的换算结果后,也都是心头一突。
不是,这位……这位不知道是谁的大臣,你敛这么多财,是为了什么呢?能花完还是怎么的?
刘彻哼了一声,没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那么多钱怎么了?有什么好羡慕的。
羡慕也应该是羡慕这样的大臣没给他空降几个,不然一抄,那国家不就有钱了么。
是啊,这人一抄,国家就有钱了啊?那么是谁的大臣,谁抄的?
李晓诗:“这是乾隆最宠信的大臣和珅,而在他被抄家后,当时还有一个说法流传了出来,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来源就是嘉庆登基后赐死查抄了和珅。”
本来就隐隐觉得有点不大对劲的和珅此刻眼前直接就是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