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50)
吵吵嚷嚷的大殿外,突然有人来报:“皇后请见陛下。”
得了李世民的应允,长孙皇后带着宫人迈入殿中,然后一眼就看见了正挽着袖子和李药师掰扯的自家哥哥。
她忍俊不禁,娉娉袅娜地走到了李世民身边。
“二哥,我将《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奖品拿来了。”
声音不大,却让吵吵嚷嚷的殿里瞬间无声。
一干穿着官袍但毫无形象的大老爷们齐刷刷住嘴扭头,看向长孙皇后。
那眼神仿佛在看什么女中豪杰巾帼英雄,不可置信中夹杂着些羡慕。
长孙皇后掩唇微微一笑,指了指已经被宫人端着,放到了李世民面前的东西:“看着像是袋吃食呢。”
花花绿绿的透明包装,花花绿绿的小东西。
上书——Q软弹弹,好好吃!
嗯,确实是吃的,李晓诗随手放上来的一袋果冻。
时空另一端,李晓诗也迎来了属于她的“问答”。
——每月一测。
周四周五,两天时间连考七门,考试这种万恶的东西,终于还是来了。
第29章 第二十九课 春秋经济
考试结束就是双休日, 李晓诗拖着高强度连轴转后疲惫的小身板回到了房间。
他们学校平时的小考考试安排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是一样的。
七年级是语数英政史地和生物,八年级多了一门物理,九年级则再多一门化学。但不管科目多少, 考试统统都在两天时间内考完。
很不科学, 像是科目最多的九年级, 甚至要把早读晚自习的时间也用上。
所以这区区一次小考,两天连轴转下来,一场接一场,学生们更多累的不是精神, 而是身体。
李晓诗更是“身体累心不累的”代表人物。
她最近学习状态很好,主要是学习的兴头很足,考试后跟别人对过答案, 自觉发挥还不错, 所以现在很兴奋——终于有了休息时间, 可以做作业了!
开电脑直播做的那种。
不过开启录制前,李晓诗还是飞快地先去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给自己热了杯牛奶, 然后坐到电脑前,打开网页, 先搜了一些图片出来。
她还分出来神瞅了一眼, 发现之前五个投稿的有奖问答都已经被答出来了。
拿到奖励的:唐朝一个,汉朝一个, 宋朝两个,清朝一个。
不过具体时期是那些时期她就不知道了, 上边只显示答出题目的大朝代。
而在看这些的时候,李晓诗还发现,她的投稿视频底下竟然还有留言评论了。
不知道这些古代人们是怎么摸索出来的。
每一条底下的沙发都是唐代的人, 估计是他们最先找到的方法,随后是宋朝的,但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最多只能留一条,评论没有想象中的多。
其中有一条十分醒目:下次我们一定不会输。
这是翻译过的,所以李晓诗不知道它原本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但只看这些,也足够让她觉得好玩儿了。
在各朝各代人掐着点数日子的时候,天幕终于再次出现了。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摸索出来了自己的“小天幕”,所以这次的天幕播放他们可以进行自主选择了:可以随意指定屏幕大小,无论是想看天上的巨幕还是自己看小天幕都可以。
有不少人都选择了小天幕,老百姓们倒是乐呵呵地看大天幕,一边把这东西当个能听着玩儿的,一边做自己的活。
于是,天幕再次出现,所有人就都看到了,屏幕上那个和小仙童各占一半的地方,出现了一张类似于舆图的东西。
上边写着“秦晋巴蜀楚吴越齐魏郑宋陈代……”等等等等字,每个字下边还有一块彩色的区域,看起来就和舆图是一样的,只不过花花绿绿,很是斑斓。其上的颜色小块亦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是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就会觉得浑身难受的程度。
李晓诗甜甜一笑,声音清脆:“大家好,我来啦!”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堂上老师在ppt里给我们看过一张图,我觉得很有趣,就特地找了找,和大家一起看——嗯,我放在屏幕另一边了,应该都能够看到吧?”
“这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分布图哦。”
一贯“习以为常”的态度,其中所含的意思,让所有观众都短暂失语了一瞬。
春秋时期,不同位面中。
所有人都已经把天幕调整到了自己面前,开始眯着眼在那张“分布图”上寻找,看那距离,几乎是恨不得把自己贴到面前虚浮着的小天幕上了。
齐桓公看着齐那一小小块的地方,没什么觉得丢人的,反而很大方地笑了。
齐一开始的地方也确实算不得什么,但他们终究还是称霸了,这反而是种功勋。
李晓诗也正式开始了她今天的读书之路。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那么在春秋的时候,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把课前的提问重新打乱,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李晓诗学着历史老师的样子,在每一段课文都读出来后,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把这些书面上的东西告诉屏幕另一边的古人们。
“春秋这个时期,可以从三个部分来看。这一点在课文的小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然后是王室衰微,最后是诸侯争霸。”
讲王室衰微能理解,讲诸侯争霸也能理解,就是因为王室衰微了所以才诸侯争霸嘛!但是这个“经济发展”对春秋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吗?
许多只是听个热闹的人一脸迷茫。
懂点行的则是琢磨起了李晓诗口中“课本”的记叙规律。
后世的“课本”,对于这种编排,是有着特定的原则的,就像“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可能许多人看来这是并行的,因为周天子没有权威了,与此同时诸侯国又都很强,所以才有了春秋的局面。
不过实际上,这二者之间是一个先后的顺序的——看着像是没什么区别对不对?但先后的顺序、却远比并行,对局势而言影响更深重。
在许多对此有研究的观众正色起来准备认真“听讲”的时候,李晓诗也在把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教的内容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老师说,历史上所有的动乱时期,都和当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经济学上,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周会逐渐变成后世人所说的‘春秋’的原因。”
李晓诗其实对这些特别专业的名词还不是很熟悉,但老师讲过的内容,她复述起来并不算难:“华夏自古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经济发展不止是指商业经济,还有农业、手工业等。春秋时期,大家发现了铁,铁比铜便宜,还多,所以大家用铁制造农具、代替了之前的骨头石头木头,还开始使用牛来帮助耕地,这样一来,生产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大家开发新耕地、从粗糙耕地变成精细耕种,这也就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