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词·青玉案(15)+番外

作者: 沈鱼藻 阅读记录

祝青青咬牙切齿:“心疼你?你淹死了我都不心疼。”

方廷玉边划船边答话:“可别,你没见过我们这儿的贞节牌坊?我要是死了你可就是小寡妇了,要为我守一辈子寡,多惨哪。”

祝青青冷笑:“你当我傻吗?少爷,已经民国了,婚姻自由,前清的皇妃都跟皇帝离了婚,早没有贞节牌坊那回事了。你要是死了,我扭头就去法国。”

“一滴眼泪也不为我掉啊?”

“不掉。”

“唉,你可真无情,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哟,你还有触景生情,想起诗来的时候?哪一首?”

“谢直的《卜算子》:双桨浪花平,夹岸青山锁。你自归家我自归,说着如何过。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这是一首诀别断情的诗。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我是绝对不会思念你的了,你也不要再思念我,把你从前对我的那份痴情,用在其他人身上吧——如此无情,如此绝情。

念着这首诗,望着桨下的浪花和夹岸的青山,方廷玉的心蓦地隐痛。

假如有一天祝青青真的去了法国,大概他们两个人就会像这首诗说的那样吧。她这么无情,一心想着她的法国,她定然是不会思念他的吧。

只听祝青青轻轻地“呸”了一声:“我跟你,哪来的‘从前心’?”

是啊,方廷玉淡淡地笑了。哪来的“从前心”,他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假戏罢了。

祝青青是北方人,从来没见识过南方乡下的夏天,对什么都觉得好奇。每天午后,人人都在睡午觉,独独她不愿睡,老是往河边和山上跑。怕她迷路出事被蛇咬,方廷玉只好舍命陪君子,每天强忍着睡意跟在她身后,满山乱转。

这天午后,两个人又偷溜出去转山。已是浓夏,满山翠绿蓊郁,蝉鸣声阵阵。太阳晒得人皮肤发紧,偏偏祝青青还不愿走在树荫下。方廷玉于是摘了两片大荷叶当伞,两个人顶着荷叶在大太阳下走,像两只上岸的青蛙,边走边说着话。

祝青青见什么草木都觉得稀奇。

“这是什么花?长得挺好看。”

“萱草。”

“这就是萱草?孟郊《游子》诗里‘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的那个萱草?”

“是啊,还有个别名,叫黄花菜,‘黄花菜都凉了’的那个黄花菜。”

“煞风景!”

又看到一种草,嫩绿可爱,形状像是三颗爱心拼成的花,祝青青问:“这是什么?”

方廷玉仔细看了看:“薇草。”

祝青青谨慎地追问:“没别的名字了?”

方廷玉“扑哧”一笑:“你们文人好奇怪啊,叫什么名字不都是它,有什么分别?矫情。”

祝青青这才放下心来,俯身摘了一朵:“当然有分别了。有句老话叫人如其名,名字能彰显一个人的风骨,物件也是一样……要不然你为什么那么忌讳别人叫你方小宝呢?难道叫方小宝就不是你了?”

方廷玉作势要挠她痒痒,祝青青往回一缩,讨饶道:“少爷,我错了,饶了我吧。”

她把薇草放在手指间把玩,对着阳光看:“这个薇草,兴许就是《诗经·采薇》里说到的那种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她没教过方廷玉这首诗,方廷玉问:“什么意思?”

祝青青边走,边解释给他听:“这是一首行军诗,讲的是一个军人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想。他采摘着充饥的薇草,担忧着未卜的前程,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想起当初离家的时候,还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如今回家路上,却只见漫天飘雪。时移世易,一切都变了模样,他心里实在有说不出的悲伤。”

听了她的讲解,方廷玉突然沉默了。

半晌,他才轻声说:“也不知道我爹现在怎么样了。”

他的父亲方乃文是个军人,随军队驻扎在东北。方廷玉最后一次见他,还是去年奶奶过大寿时。在那以后,九月里,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了东三省,父亲随军队退守热河省。自那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回过家。

祝青青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好在这时,她一眼看见前方不远处有几个人影。她扯了扯方廷玉的袖子,小声说:“看那儿。”

两个人往前走几步,躲到一棵青檀树后观察。

细看,发现前面几个人是二叔、海棠和纪春生。

三个人正你推我搡地吵吵嚷嚷。只听二叔阴阳怪气地道:“哟,我说大中午的你来山上干什么,原来有人在这里等着你。纪春生,看不出来啊,眼光不错,盯上我们海棠大掌柜了,你爹娘知道你跟个小寡妇眉来眼去的吗?”

纪春生愤怒地说:“二老爷,请你嘴巴放干净一点。”

祝青青恍然大悟:“平时在文心堂,我就觉得春生看海棠姐的眼神有点不对劲,原来他们两个人……”

见方廷玉就要蹿出去,祝青青一把拉住他:“你干什么去?”

“去教训一下二叔。”

“用得着你教训?春生又不是死的,假如他能让二老爷欺负了海棠姐,那海棠姐也没必要再和他有来往。况且海棠姐和春生显然不想让人知道他们在交往,你现在贸然冲出去,他们多尴尬啊。”

方廷玉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也是,等我想个办法,非让二叔当众出个丑不可。”

于是两个人悄悄地沿原路返回。

方廷玉老想着捉弄二叔一把,很快,机会来了。

纪春生邀请客人们参观他家的造纸坊。纪家纸坊在泾县算是比较大的,每年产出的宣纸,经各杂货号经销全国。其中,方家老号就是他们最重要的客户之一。

纪春生在家排行第二,造纸坊轮不到他继承,所以才去了徽州,在方家文心堂老铺里做一名伙计。

他带着海棠、二叔、祝青青和方廷玉参观造纸坊。

宣纸,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的纸。宣即宣城,唯有宣城所产的纸才叫宣纸。而宣城里最好的宣纸,都出自泾县一县。

泾县有造宣纸必需的青檀树和好山泉水,混合沙田稻草,加工工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把树皮和稻草沤成纸浆,再经过捞纸、干焙火透、选纸、剪纸等过程,才终能成为一刀刀成品宣纸,销往世界各地,变成文人墨客们抒情寄性的载体。

纪春生托起一张刚焙干揭下来的宣纸给他们看:“摸一摸,还有余温呢。”

他爱惜地看着纸张:“宣纸又叫千年寿纸,一张宣纸成型后,可以千年不腐朽。想想看,你今天在宣纸上写下一句话,一千年后的人还能看得到,多神奇啊。”

上一篇: 我的爱(出书版) 下一篇: 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