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132)

作者: 瀛洲玉羽 阅读记录

图海俯身叩首:“臣……无言申辩。”

玄烨几乎都要让他气笑了:“王辅臣,叛臣尔!你竟敢为一叛臣遮掩罪行,藐视朕的旨意?”

图海:“臣不敢!臣以为,王辅臣之叛,实乃情有可原……”

“放肆!”

图海倏地噤声。

玄烨神色阴沉地盯着他:“叛贼就是叛贼,不管他因何而叛,都是辜负圣恩的罪人。你为他求情……莫非,也想和他成为一路人等……”

图海悚然一惊,没想到皇上竟会将事情的严重性上升到这等地步,吓得连连叩首:“臣万万不敢!万岁明鉴,臣等片刻不敢忘皇上与太皇太后提携之恩,绝无有丝毫不臣之念!”

殿内又是一阵静默,图海的身体积劳成疾,加之心中恐惧,几乎要跪不住了。

玄烨见他冷汗连连,身形颤抖,想起他数年之功,沉思半晌,最终还是放了他一马:“……朕念你连年在外征战,殊为不易,此事,朕可以暂不与你追究。但图海,你可要记住自己今天的话,切莫恃功自傲,让朕失望……”

图海颤抖着叩首在地:“万岁圣恩,臣绝不敢忘!”

乾清宫中的隐秘之事,外界不得而知。

外界只奇怪图海回京后,皇上怎么突然对他冷待起来。

明明之前图海在外时,皇上还经常给他写信,嘘寒问暖,图海府上也常能收到宫中的赏赐。

如今图海屡立战功,功成身退,皇上却在召见过一次后,就对其不闻不问,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

图海是当初太皇太后力荐之人,玄烨瞒着别人,却不能瞒着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听说此事后,眉头紧皱:“我当时荐他,是喜他才略出众,文武双全,倒没承想,这么多年,他这副直脾气竟还未改。”

当年他就因为直言顶撞君上,而为福临所不喜。太皇太后原以为他沉寂了这许多年,该有些长进了,没想到还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太皇太后劝玄烨:“他就是这么个人,有些意气用事,倒不是真的藐视君威,对你不敬。”

玄烨点头:“孙儿知道。”不过他还是很生气。

太皇太后荐给他的人,玄烨都给予了十二万分的信任和倚重。哪里会想到他竟敢罔背圣旨,维护王辅臣?

这等极信之人的背叛,比之王辅臣当年的降而复叛更令玄烨恼火。

玄烨现在一想起来心中还是怒火中烧——可见这世上之人,不管是什么来历,什么品格,都不该倚信太过,不得不防啊……

太皇太后知道帝王本性多疑,也不便多说,只是提醒他道:“图海乃此次平定三藩最大的功臣之一,卸磨杀驴,最为史书和后世所忌,你当慎思之。”冷落冷落便也罢了,总不好为一个王辅臣,寒了将士们的心。

玄烨起身恭敬应下:“是,孙儿谨领慈训。”

作者有话说:

王辅臣、图海相关来自史实、百科、野史等。

第78章 盘账

◎娘娘很忙。◎

前朝诸事纷繁复杂, 后宫妃嫔一般是很难知晓的。

这几年皇上对宫禁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宫壸肃清后,即使是内廷主位,除了太监们偶尔下值出宫时, 能为她们带回点娘家的消息。

其他时候宫里的娘娘们,对宫外和朝堂的事情连一鳞半爪都难以窥探。

还好沈菡对这些也不是很感兴趣, 知不知道的也没什么影响。

乌雅家一向本分, 她玛法额森早就赋闲在家, 她阿玛威武还是之前皇上给提拔成了护军参领, 这才迈进了中品武官的行列。

不过家里虽说官不大,家底子还是很厚的,包衣世家么, 更别说额森还当过膳房总管——膳房油水多大啊!

沈菡也是自己立了小厨房,又当了主位开始管账后, 才弄明白了‘膳房总管’究竟是个多么牛的职业。

她这还只是对着永和宫膳房的账本, 已经觉得眼前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御膳房那根本都不用说了, 金山银海啊!

七月里,各宫都得进行年中的盘账。

主位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得管着全宫上下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

不光是永和宫里上上下下的大小主子和奴才们, 像永和宫膳房、专伺候永和宫的针线房,沈菡这里也有它们专属的账本。

每年的年中年尾盘账, 这两个地方更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两处涉及的例银和物料,实际上是由两处供给,所以有点双重领导的意思。

当然了, 内务府的人都是最长眼色的, 绝不会跟永和宫的‘德主儿’别苗头就是了。

紫芙和小东子抬进来两箱子整整齐齐的账本, 沈菡一看就想抚额,感觉头又开始大了:“怎么又多了一箱?之前不都是一只箱子吗?”

紫芙道:“这不是六阿哥和七阿哥都满周岁了吗?各处使费都有增加,这林林总总各处一加,不知不觉就攒下这许多。”

沈菡无奈,一本一本来吧。盘账虽然既累又耗时间,但沈菡也不敢完全撒手全交给下面人。

虽然现在看来,紫芙、季纶、小东子表现都还不错,管着永和宫外务、内务和膳房的事,一直也没出过差错。

但沈菡做了这好几年的主位,多少也有些经验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确实该是有度的,作为上位者,她才应该是他们主仆之间‘度’的掌控者,而不是把主动权全交给下面人。

要是她因为觉得紫芙等人品性不错,就全部大撒手给他们,那简直就是在诱惑他们犯错。

这么大的权力和金钱诱惑,能抵得住的人真没几个。

特别是膳房这块儿,杨清心和小东子一直是沈菡的重点监察对象。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沈菡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过度宽容,致使他们酿出大祸。

所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自督察,能警醒他们,让他们心里有个数,纵使私底下真有什么,也别过了分,如此,他们主仆才能善始善终。

紫芙拿着米粮的账本给沈菡汇报:

“禀主子,今年关防衙门之下的官三仓供内用的黄、白、紫三色老米,咱们共得了一石零三十斗,现今还余下七十斗……”

“玉泉山、丰泽园、汤泉及朝鲜等处进贡的上等好米,共得了五石零一十八斗,现今仍余三石零八十七斗。余者白米、粗老黄米、麦子共计得了二百一十三石,如今仅余七十六石。”

沈菡:“怎么白黄米麦和往年差这么多?”

小东子上前解释道:“回主子,今年六阿哥和七阿哥满周岁,每人各添置了太监十六名,膳房照例添置了专管阿哥饭食的厨役八名,一应饭食皆由咱们膳房支应。”

沈菡点点头,问紫芙:“账对得起来吗?”

紫芙:“有三斗白米,一斗麦和二两紫米对不上。”

小东子继续道:“白米和麦乃膳房搬运时的损耗,紫米乃是小太监偷吃导致斤两有差,皆已另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