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琅嬛府主(142)

她对这凤仙教的首领已经不算是陌生了。战场上见过数次照面,初见对方还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少女,接着就眼睁睁的看着她在沙场上用一次次血战磨砺自己意志,用一次次指挥锻炼自己的智慧,从一员猛将成长为一方主帅。无数次大小战役,她们在刀光剑影中照会着彼此,几乎对对方的领军风格此都已经熟悉到极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

那个时候只要对方每行一步,她都能够猜出对方的意图和下一步打算做什么。不过对方也和她一样,只要她一有举动,也立刻能够采取最合理的应对措施。

在两军主帅势均力敌的基础上,两支军队的其他条件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凤仙教义军多是民间百姓和普通士兵出身。最初是由九年前江南受灾最严重的三州的灾民和普通百姓组成。因此从此军队中多是走头无路的贫苦之人,她们为了生存而战比起王师为了镇压而战,更加疯狂和拼命。

四年前,战争终于在江南四州全部凤仙教占领后陷入僵局,从那之后所有的冲突都变成了一种干耗。朝廷已经再拿不出大量的粮草来维系长期的战争。而凤仙教也无法再有大的突破。于是双方很有默契的达成共识,暂停了休战,开始恢复彼此的元气。

然而让她吃惊的是,对方的成长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四年来,对方强行将江南四州的主要官员换掉了近半,让凤仙教的骨干进入重要的实权位置,并开始掌握最重要的行政权利。鼓励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开辟荒地,并实行轻徭薄税,除了继续修建水利设施和积累粮食,基本上没有做任何大的举动。

江南一代本来就是产粮重地,又是赋税大州。在四州没有沦陷之前,江南四州的赋税就在全国的赋税中占去六成以上。这样一来,甩掉了许多包袱的江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迅速恢复。

对方没有因为敌对阵营不同,而将阻断了一切来往。所有的商贾交易照旧,只是禁止粮食、药材和兵器等重要军事物资的流出。

这样一来,江南四州简直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

她曾经想过对方会不会就此称帝,将江南四州变成她自己的国土。她的这种想法几乎所有了解江南局势的人都有过。也盛传江南四州有意自立的谣言,然而对方却仅仅在两年为自己封了个“承义大将军”的名号,然后被百姓称为“承义王”。

承义,承天之义,承民之义。

有了这么一个名号,比起一个因为生活不下去而揭竿而起的义军首领显然更得人信任和依靠。百姓是因为生活逼迫而反,但当生计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那么将这种可以安稳的生持续下去甚至过得更加好就变成大多数人更迫切的愿望。而作为只能破坏和摧毁原有压迫在她们头上的势力的义军,显然不能给她们这一点。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实现建立和富强的愿望。

对方显然很有远见,如民所愿,从一个帅才变成了义王,甚至贤王。

从这一点上看,对方已经站在比她更高的角度。

她从一军首领的角度看问题,而对方却开始以一个王者的角度看问题。

说起来,这个人,她却是认识的。

冯开,女,二十五岁,出身京城,父母原是丰悦酒楼的东家,后来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祸事,导致家破人亡。后来在凤仙教的帮助下逃出,中途曾为彭州山贼所俘虏,不得已同流合污。肃宁王府清剿山贼的时候再次入狱,因年纪尚小,判了最轻的苦役,后被转给肃宁王府,最后再次出逃,遇到凤仙教长老收为弟子,从此凭借出色的表现,在教中地位平步青云。

她苦笑了一下,回想起来,对方的生活中也又她参与的部分呢。

只是谁又能想到,当年一个普通的酒楼掌柜之女如今能变成江南四州的首领呢?人生变幻真是莫测。

本来以为,就这样一直到彼此都贮蓄了足够的实力再战的时候再来分个胜负,却不想要提前见面。

今年北方爆发大面积的旱灾,部分地区还有接踵而来蝗灾。失去江南粮食的供应,五州的粮食供应明显紧张起来,连京城的粮价也开始一涨再涨。如今加上天灾,朝廷能够拿出来赈济的粮食已经是杯水车薪。

现在她已经是绝了马上与四州开战的念头,这想法要是宣之于众必定会让人嘲笑。作为一名将军,竟然不愿打仗。可若连口粮都没有,何谈军粮呢?

朝廷上天天为了粮食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但是谁也拿不出办法来解决。

或者说,实际上已经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想到了办法,却没有人敢提出来。

向江南四州买粮——她只是一个军人,想不出别的办法。可是向“逆军”买粮食,这算不算通敌叛国呢?即使不算,若真是提出来,又致朝廷的颜面于何地呢?

时间一天天过去,北方的情况一天天恶化。

她只是一个将军,她只能站在一个将军的角度看问题:如果再不能拿出一个好的办法缓解北方的粮荒,那么北方的将来难保不会成为另外一个江南四州。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朝廷将陷入长久,或者是永远泥潭,不能拔足。

实际上她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

北方受灾最严重的就是祁连族长居的青州以及曾经的翼王刘昭的封地——翼州。祁连族本身与皇室之间并非一体,独立性极强,多年来的关系也一直是磕磕碰碰,不冷不热。而在七年前,因为翼王刘昭离世,翼王府众人就被迫离开京城,回到翼州。

青州与翼州比邻,而现在的祁连王朵兰与翼王刘昭曾是年少时候的密友,关系匪浅。因为江南四州的沦陷,朝廷的威信已经降到历史最低。若是在赈济上不能尽快安抚下两州百姓的情绪。她有理由相信,这两州的主人不但不会帮忙安抚百姓,说不定还会火上浇油,向京城发难。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刻不容缓。

所以她才以个人身份偷偷向江南发去一封信,站在道义的高度上,请承义王冯开看在北方受苦百姓的份上,用适当的价格卖出一批粮食,暂缓北方的粮荒。

不久她就接到一封信,对方要求见面详谈。

所以今天,她才冒了极大的风险,来到这泉州与彭州最近的白松城,等待对方的出现。

说实话,她对是否能够谈妥这一笔买卖,一点信心都没有。

这个时候墨阳神色一凝,低声提醒这里的主人:“小姐,有人来了。”

第 110 章

“好久不见了,王将军。”来人一身普通的青衫,笑如春风。进门后扫了一眼厢房内的三人,向主人家拱拱手。

“承义王也别来无恙?”王夙打量着这个许久没有见面得到对手,感觉也十分怪异。原来见面彼此都是冲对方冒杀气,现在却是彼此装出斯文人的一面,讲起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臭讲究。然而王夙更在意是冯开的变化,四年过去,除了相貌更显成熟,气质也从原来的火焰般的炽烈变成现在犹若珍珠的温润儒雅,看上去算的上是和蔼可亲了。

上一篇: 师徒戒断症候群 下一篇: 督主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