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崽崽后被大佬追着喂饭[慢穿](537)

他扯了床上的薄被:“这不是我们家的被子。”

陆蓉瞥了一眼,手上动作不停:“你还晓得啊,昨晚阿兄抱你回来的。”

景年眼睛一亮:“阿兄去接我了?他去哪了?”

陆蓉说:“去县城了,说是县令大人要见他。”

陆景堂第一回 去赴县令的宴,陆家除了不知事的景年,其他人都是提心吊胆的。

那可是一县父母官啊!

不过等到第二回 第三回,他们就没那么紧张了,陆蓉的语气像是陆景堂去县城买袋米回来。

“哦……”

景年恹恹低下头,昨天是有点儿生气的,可是吃了好吃的蒸鸡,睡了一觉,阿兄还特意去接他回来。

那点儿气连夜都没过,就消散无烟了。

然后他就听见陆蓉说:“阿兄说,今日家中还会有许多人,你若是不耐烦在家待着,去林先生家,或者二叔家都可,他晚间去接你回来。”

陆蓉也觉得幼弟待在家里遭罪,那些来的客人,大多都是长辈。

她是个小女娘,长辈们不好对她动手,顶多是女眷拉拉她的手,夸她两句。

年哥儿就惨了,长得就很好捏,昨天头上的三个小揪揪都让人捏散了,她重新给他梳一回。

景年:“……哦。”

先生家也蛮好的,先生会给他说故事听,忠爷爷还给他做好吃的。

越想越觉得好,景年甚至积极邀请陆蓉:“阿姐,你跟我一起吗?忠爷爷给我做蒸鸡,好好吃哒!”

陆蓉也想吃,林先生家的五香蒸鸡她吃过一回,皮酥肉烂,香气透骨。

但是她要留在家里帮阿娘招待客人……

陆蓉遗憾地拒绝了景年的邀请。

“那好吧。”景年看得出来,他阿姐也想吃蒸鸡的。

晚上陆景堂抱景年回来,从他怀里拿出一个油纸包了好几层的鸡腿给陆蓉:“年哥儿给你留的。”

景年很讲究的,忠伯做一只蒸鸡,给他吃一个鸡腿,先生吃一个,他要给阿姐留着,自己就不吃。

陆蓉摸摸幼弟熟睡的小脸,心里软塌塌的。

第335章

跟以前几次一样,家里热闹了几天,又安静了下去,因为陆景堂还要备考年后的会试。

会试在开春三月份举行,所以又叫春闱。

从陆家村去京,路上要走一个多月,若是再遇上点儿什么意外,更是会拖延时间。

而且到京后还有许多事要做,租房子了解考试情况之类的,所以为了不耽误考试,陆景堂开年就得出发。

有的学子考生,甚至乡试刚出成绩就去了京城备考,陆景堂已经算迟了。

元宵节还未过,陆景堂就收拾了行李。

这回是林鸿方让忠伯赶了家里的马车送他去县城,到了县城,再跟早就约好的商队同行。

景年牵着阿娘的手,眼巴巴跟在后头看他阿兄走出家门。

原本说好他背完了书带他一起去的,景年紧赶慢赶,赶在过年前把书都背完了。

陆景堂也答应了到时候带他一起,但是后来让阿娘知道了,她倒没有硬拦着不让去,只是说如果他跟着阿兄一起,天寒地冻的赶路,若是在路上生了病,阿兄就得留下来照顾他,岂不是要耽误考试。

景年当时就急了,拉着阿娘的手保证,自己乖乖的,不生病。

可是阿娘说,不是他乖乖的就可以不生病,天冷路滑,他年纪小身子骨弱,经不起折腾。

景年很难过,但是他是个懂事的崽,知道阿娘说的是对的,是为他为阿兄好。

他也晓得阿兄为了考试有多辛苦,他这段时日背书背得很累了,阿兄日日读夜夜背,读背过的书摞起来比他还高。

如果他真的在路上生病了,耽误阿兄考试,那他会很难过很难过的。

所以最后景年去跟阿兄说,他不要跟他去京城了。

陆景堂摸摸幼弟的小脑瓜,他总是经不住小家伙儿磨缠,随便什么承诺都能许出口,这是个坏习惯。

其实陆景堂自己心里清楚,科考带幼弟上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所以才补了很艰难的的达成条件,希望崽崽自己能放弃。

没想到景年那么有决心,为了能跟他去京城,也不出去玩了,闷头把那一摞书给背完了。

说话得算数,陆景堂想着,大不了提前些时日出发,多花些钱,准备的精细些。

“阿兄。”景年抓着陆景堂的手,“你好好考试,早点儿回来。”

“嗯。”陆景堂将幼弟抱起来,“阿兄考完试回来,带你去京城。”

景年歪着小脑袋:“还要去京城考试吗?”

陆景堂笑道:“若是我没考过,三年后还要再考,若是考过了,许是会留在京中做官。”

“阿兄一定能考过!”崽崽捏着小拳头,一脸严肃。

陆景堂忍俊不禁,捏捏他脸颊软嘟嘟的肉:“好,阿兄考过了,带我们年哥儿去京城吃好吃的。”

景年实在好哄,得了这一句话,抱着阿兄脖子,美滋滋道:“也带阿姐。”

“嗯,带阿蓉。”

“三哥四哥可以带吗?”

“嗯……这个要问二叔二婶。”

……

陆景堂走了一个月,又一个月,又一个月还没回来,景年终于意识到京城到底有多远了。

虽然他至今数不清一个月有多少天——因为天数总是变来变去,但他知道,三哥四哥半个月休沐一次,他们休沐两次,就是一个月过去了。

以前他阿兄去府城考试,三郎四郎休沐一两次,他阿兄就回来了。

可是这一次,三郎四郎休沐了一次又一次,景年数着得有六七次了,他阿兄还没回来。

到了五月份,陆文元和陆杨氏也着急起来。

林鸿方作为唯一一个京城人士,被心忧的陆家人当成了救命稻草。

陆杨氏急得嘴角起了一圈燎泡:“林先生,这都五月了,我们家二郎怎地还没回来?”

林鸿方安慰道:“没回来是好事,这时候回来了,说明会试未考上,没回来,那是去参加殿试了。”

“什么试?”陆杨氏没听明白:“要考两回?”

林鸿方想了想,说:“你看那县试,考五场,前头一场没考过,后头就不用考了,差不多是这个理儿。”

这么说陆杨氏就明白了,她家二郎县试五场都是第一呢。

景年抓着先生的袖子:“阿兄什么时候回来?”

林鸿方算了算时间,这会儿殿试约莫已经考完了,差不多该出成绩了。

“莫急,莫急。”林鸿方说:“从京城传信回来,也得一段时日。”

他早已传信京城家人,有消息后定会给他来信。

巧不巧的,景年一家子还没从林家离开,送信的人就到了。

林鸿方拆开信,一眼扫过,豁然大笑:“好啊!”

景年急急问道:“先生,信上写了什么,有我阿兄的消息吗?”

林鸿方将信递给小徒弟,笑着对陆文元夫妻道:“好消息,二郎中了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