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夫妻在八零(111)
这么好的优势,还有姜雅答应借钱给她租店面摊位,贺成和姜丰收本来就在搞运输销售,每天给她发车过去就行了,让她先试试,邵春红觉得她要是再不敢干,就有点傻了。
经验不足,总归是干一阵子就有经验了,邵春红就这么干起了蔬菜批发商。
* * *
八九年春,姜丰收终于在一对爹娘的疯狂催婚之下,给自己找了个对象。
两人也不知怎么认识的,姜丰收回来也就跟家里说他看上个姑娘,叫宋士侠帮他请个媒人,也没说别的。
宋士侠差点没高兴坏了,第二天就托媒去说。
订婚后不久,家里按风俗把那姑娘接来“认门儿”。那姑娘叫苗冬青,比姜丰收小了四岁,十九了,高中毕业,看着漂亮能干的一个姑娘。
姜雅还以为两人是自由恋爱的,结果一问,两人虽然认识,可也没正经谈什么恋爱,姜丰收这小子打直球,看上人家姑娘了,就直接问人家:“你没对象吧,我也没有,我回去请个媒人上你家去,你看行不?”
苗冬青就同意了。
差点没把姜雅和石巧玲笑疯了,果然是姜丰收,直奔目标,半点都不拖泥带水。
苗冬青要嫁来小岭村,准备好了要跟着姜丰收种大棚的,然而公婆倒是种大棚,老当益壮,姜丰收的精力却根本没放在大棚上。
姜丰收除了是村里的民兵营长,老村长如今想培养他接班,就把实际上很多村长的工作丢给他了。除了忙村里的事情,姜丰收也不干大棚的活儿,就跟着贺成到处跑。
贺成和姜雅去年就说今年不种了,别人还以为这俩说着玩,没人当真,结果他们还真没再种,贺成把他手里的两个棚转让给了姜丰产,他自己不种,却不动声色地分出更多精力来,带着姜丰收投资搞大棚蔬菜的仓储运输。
贺成和姜雅不种大棚,姜老大是有意见的,一年几万块的收入啊,两个懒货,居然说不种就不种了。
在姜老大看来,主要还是懒!
老话说以农为本,种个大棚,稳当当的收入多好,这俩不光自己不种了,还拐带着姜丰收也不安生在家干活,自家大棚里雇人,贺成却带着姜丰收到处跑,也不知能挣几个钱。
姜老大老思想,姜丰收如今却知道了二姐夫在忙什么了,搞仓储运输,搞物流,铺开销售网络,对村里的蔬菜大棚产业也是促进。
姜丰收原本以为,二姐夫就是要赚这个钱呢,可他跟着贺成干了一年,他自己上道入行了,赚钱了,第三年,1990年,全县的大棚一下子爆发式增长到两万多个,姜丰收和苗冬青刚结了婚,意气风发,正摩拳擦掌,要跟着二姐夫大干一番,贺成忽然就不想干活了。
他想退休。
他赚的钱也够退休了。
当然,退休这种话他不敢说出去,说出去要被丈人爹骂死的。
他的理想,一直就是35岁之前退休,初衷不改。
姜雅偏偏还支持,毕竟,这也是夫妻二人商量过的,早有的默契。
贺成美滋滋跟姜雅说,他要回家相妻教子了。
第60章
贺成哪里敢宣布退休。
他要敢公开说退休, 估计丈人爹能拿鞋底抽他。
不过宣不宣布不重要,想退休就退休,该甩手就甩手, 顺应形势, 享受生活。
于是90年一开春, 周围的人便发现, 贺成大棚也不种了,西瓜也不收了, 蔬菜运输销售的事情都丢给小舅子了,因为小岭村的土地都被统筹利用来种大棚、种小拱棚了, 他跟姜雅两口子如今连承包田都没有, 妥妥成了个优哉游哉的大闲人。
说优哉游哉是好听的,用丈人爹丈母娘的话说,就是不干正事, 游手好闲。
他手上唯一还留下的就是永城的店,也干脆转手了。
进入九十年代,很大程度上已经告别了八十年代的商品紧缺,“倒爷”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十年“倒爷”,贺成赚到了一份丰厚的身家,而随着市场的放开,批发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转手对他来说,是目前最合理、也是最省事的选择。
要退休就退个彻底,别拖泥带水的。
于是一个春天过去, 两口子就真的闲的没事干了, 几乎一多半时间带着颜颜和卷卷在外旅游,用宋士侠的话说出去“狗癫疯”, 让孩子开开眼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玩够了之后,回到村里修整一阵子,颜颜就该上小学了。
两口子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没有多高要求,并不打算鸡娃。毕竟他们两个自己,当初也是卷生卷死,硬生生卷进了大学,还都是有名有姓的学校。
然后毕业工作,继续996、007,辛苦打拼,两人毕业后工作七年,存款也不够深城最便宜的房子首付。
只能说甘苦自知。
两人如今对于孩子,都比较佛系,更想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顺其自然就好。
只是尽管如此佛系,等颜颜真正上了学,一对爹妈还是得进一步调整心态。因为,姜贺颜小姑娘,似乎,好像,大概,不是读书的料。
颜颜82年底出生的,七岁半,也不是故意推迟入学,七八岁在这个年代入学是很正常的,去年颜颜六岁半,贺成和姜雅基本上就没考虑给她入学。
原因么,当时暑假,姜丰产开车从大棚里带回来七个西瓜留着自家吃,姜雅让颜颜数一数,颜颜小朋友……没数清。
颜颜小姑娘长得太好看了,漂亮得不像话,明眸大眼小嘴巴,皮肤像牛奶,比新年挂历上的小模特还好看,活脱脱一个小美人胚子。
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掰着白白嫩嫩的小手指,萌萌哒数来又数去,七个西瓜,愣是没数清楚。
把贺成给逗的,蹲在那儿咕咕笑了老半天,笑得姜雅想叹气。
自家的娃什么样,自家爸妈当然清楚,姜雅跟贺成私下里说,他们家这个漂亮可爱的宝贝闺女,恐怕不是个读书的料。
这年代的户口政策比较麻烦,农转非很难,贺成和姜雅有钱买房子,可是买了房子也转不了户口,四口人户口一直在村里,颜颜要在城里读小学也不是不行,就得想办法了。
夫妻两个一开始是考虑把孩子送去城里上学,路子贺成都找好了,永城最好的学校也进得去,要交个借读费。
可颜颜是在村里长大的,恋着姥姥、恋着弟弟们玩,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如今这么一看,还是算了吧,城里学校压力更大,小笨蛋去了少不得脱层皮,不如先在村里读一年试试,预备着实在不行就留一级,也兴许小姑娘就开窍了。
颜颜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上了一年级。开学没两天,老师就找上门来,颜颜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