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夫妻在八零(113)
村里人说,种个大棚一年还几万块钱呢,贺大成两口子真是懒得可以,村里人也知道他手里大概有点钱,小富即安了,不思进取,一懒百事无成。
别人忙得屁股不沾地,风风火火发家致富,贺成一个大男人,就整天在家刷锅洗碗带孩子,送颜颜上学,带着卷卷到处玩。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更离谱的是,贺成在家带孩子,清闲自在,11月底,姜雅一个女人家忽然要出个远门,去沪城。
姜雅给别人的说法,就是她去探亲,看望大姐姜芫,顺便去城里玩一阵子。
就连跟姜老大和两个弟弟,夫妻俩也是同样的说法。随着年纪大了,姜老大和宋士侠如今对贺成和姜雅的事情也不怎么管了,唠叨几句,人家反正也不听。
长江后浪推前浪,女婿和儿子们都有点能耐,姜老大如今已经服老了,开始学会了听儿女的安排。
宋士侠准备了一大堆东西,让她带给姜芫,姜雅一看,办托运不值当的,背着吧太累人了,干脆临走时带着出门,大部分拿去邮局都给寄了。
姜雅此行,悄默声携带了10万现金,只能带现金,这个年代不能异地取款,得亏是100面额的票子已经发行了,10万块不多不少,刚从银行取出来,甚至都是连号的,两斤多重,塞在行李箱里也不碍事,再多她也带不了了,太不方便了,也有点不放心。
姜雅打算用蚂蚁搬家的法子,分几次把家里的大部分现金都投入股市。
九十年代,傻子炒股也赚钱的时代来临了,作为家里管钱的人,她肯定不能让家里的现金一路贬值,姜雅的理财投资之路开始了。
为了稳妥,两人先在永城把钱取出来,回到家往行李箱里一装,姜雅拖着行李箱,背着个小包包,兴冲冲爬上了去往沪城的火车。
第61章
姜雅的目的性很强, 她要买“豫园”。
她上辈子也没有从事过证券投资之类的工作,跟股市最多的接触也就是买过股票,曾经也冲着挣钱保值的想法, 把手里一点积蓄投入股市, 结果涨涨跌跌, 赔得多赚的少。
谁还不许做个发财梦了, 对吧。
揣着发财梦,她曾经投入大半积蓄买“豫园”, 结果赶上那阵子大盘下跌,她眼睁睁亏了好几千, 急得肉疼, 又舍不得割肉平仓,好容易等到股指反弹,赶紧出手, 最终亏了几百块勉强止损。大盘整体走低,作为散户,想赚钱实在太难了。
1990年底沪交所成立,上市的股票主要就是“老八股”,其中包括“豫园”。而老八股当中,并不是每一个发展都好,沪交所她记不太清了, 深交所老八股到后来只剩下两个,其中也包括“豫园”,还有一个是飞乐。
所以姜雅起码能够肯定, 在老八股中, 豫园和飞乐应该是最靠谱的两个了,没有退市, 也没有改头换面,没有被借壳上市或者重组。
其中豫园涨势最好。
11月底,姜雅背着个不大的包,低调出现在沪交所,以一股100元的价位,一口气买下了1000股豫园股票。
一大摞钞票,换成了一大摞纸质股票,姜雅拿起来颠了颠,钞票换成纸似乎轻了一些。她戴着墨镜,抿着红唇,客气疏离地婉拒了过来攀谈的人,匆匆走出交易所,就在交易所门口打了一辆出租车扬长而去。
为了行动自由,姜雅来之前压根就没告诉姜芫具体时间,但是她好歹来了沪城一趟,宋士侠还特意打电话问姜芫有没有什么想吃的,让姜雅给她带去。事情办完了,不去看看姜芫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第二天下点儿小雨,姜雅背个小包,拎几样水果点心,优哉游哉去姜芫家里。十年过去,姜芫和顾星洲已经搬了家,顾星洲毕业工作后,分到了本市一家国营单位工作,他是大学生,顺利分到了福利房,夫妻两个就搬了出去。
按照政策,顾星洲毕业工作七年后,也就去年,姜芫和孩子顺利办了农转非,终于变成正经的“城里人”了。
姜雅循着地址找到地方,这是一处俗称的“筒子楼”,其实还比较新,看样子应该是七八十年代建起来的,姜芫住在四楼,一条长长的走廊走过去,两边都是住户,楼道里偶尔还晾着衣服、堆着杂物。
不过姜雅知道,男主就是男主,顾星洲应该就快要辞职下海了,九十年代中期下海经商,赚了钱,很快便会带着老婆孩子搬进漂亮的新建小区。
姜芫来开的门,她变化不大,依旧温婉漂亮,姜芫见了姜雅很高兴,赶紧把她拉进去。房子看着也就四十个平方左右,但是收拾得很干净,挺温馨的。
“你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提前告诉我一声,我好去接你。”
姜芫进屋就张罗着给她倒水,又是拿水果,又是拿点心,姜雅笑道:“姐,你就别忙活了,我刚吃完饭来的,哪里就渴了。”
姜芫把一盘水果放在桌上,坐下来笑道:“这回来了就尽管放心住下,我们现在自己住,家里也方便,平常你姐夫和你外甥都不在家,你来了正好跟我做个伴儿。”
看得出,不用跟公婆住了,姜芫提起来就很高兴。
孩子上学了,顾星洲上班,家里就只有姜芫一个人。姐妹两个坐下聊了些家常,姜芫问道:“二丫,你这趟来,是打算在这边找个工作,还是有什么事情?现在沪城外来打工的人还挺多的,工作也好找,你要是想,我叫你姐夫给你找一个。”
“不用,我这趟来就是有点事,”姜雅笑道,“其实我前天就到了,已经在宾馆住下了。有点事要办,就没先过来。”
“你怎么还花钱住宾馆呢,来家里住多好。”姜芫问道,“你怎么一个人过来,有什么事情啊,大成怎么没陪你来?”
“颜颜要上学,卷卷也还小,他得在家带孩子。”姜雅便推说这次来是为了看看村里的菜在沪城怎么卖。
“卖菜?”姜芫笑道,“我早就听爹娘说家里如今种菜,种了好几个大棚,娘说比种粮食挣钱。”
“对,”姜雅道,“老家那边现在种菜,规模还挺大的,去年就有沪城的客户找上门联系丰收,在这边有分销点,都是我们村的菜,丰收给他供货。”
姜芫知道两个弟弟都有出息了,十分高兴。
姜雅心里清楚得很,姜芫自从跟着顾星洲回城,这么多年统共就回去过一次,姜雅结婚时姜芫孩子小,不方便,她生颜颜、生卷卷,石巧玲生辉辉,姜芫都没回去,似乎也都碰巧了家里有这样那样的情况。生孩子在农村被称为“小喜事”,算不得什么大事情,姜芫不回去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