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今天真千金讲故事了吗?(清穿)(53)
她只能表示高估了胤褆的智商,胤礽一怀疑就直接揭了底,而胤褆……虽然发现了她和太子之间的来往,却只有各种从边缘擦过的猜想,所以就……不要怪她敷衍了!
“东西是递给皇上的,太子每天回乾清宫,你呢?”
自然是回阿哥所啊!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胤褆脸上的表情平整了一点, 这一点上的确没人比得过,不过,“别转移话题!那也不是非要他吧!你这不就要去承乾宫?皇贵妃肯定会帮你!什么事他们都知道了我不能知道!”
佟珍瑶一脸无奈,眼睛锁定了右手边的空当, 一边说话一边以最快的反应速度闪了出去, “晚点兴师问罪吧, 我赶时间!”
“你——”胤褆在后面气得狠狠挥手。
课室里,五格格扭头看着姐姐,“大哥和佟格格这是闹什么呢?”
三格格头也不抬, “不用猜,大哥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和谁不能拌两句?”
“哦~”五格格想起刚上的格物课, 转脸就开始温习, 把这事抛在脑后了。
三格格看着低头专心看书的五格格, 无声叹气摇了摇头,没一个明白的人呐~佟格格到底能不能成为嫂子?还有比佟格格和她们更熟的吗?难得也是个知道体贴她们的好人,都一块读书了,居然和邻里小孩打架一样,幼稚!
这学里还是得她来担着啊!
————
承乾宫。
佟佳氏看到佟珍瑶上门的脚步, 就知道她是有急事,立刻转头吩咐身边的大宫女,“去乾清宫告诉皇上一声,今晚我这里备了佳肴请他品鉴。”
佟珍瑶立刻就笑出了声, 走上前挽着佟贵妃的胳膊,“还是姐姐会安排~”
佟佳氏嗔了她一眼,抬手点她额头, “你呀~现在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不就是要你写礼单吗?”
那哪是礼单啊……佟珍瑶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 说是八旗的谱系还差不多,天知道她为什么要知道这东西?
“姐姐可知今日我想起了什么?”
从怀里摸出信封,佟珍瑶熟练的塞到佟贵妃的袖子里,转移着话题。
“今日的事我能知道了?”佟佳氏也好奇起来,以皇上和妹妹养成的默契,要紧的事通常不会叫她知道,信封也封好了口,中间若是有人打开皇上必定会知道,她素知这个表哥那一点疑心,也无意知道那么多未来之事,给自己增添负累。
“到底和佟家有点干系,裙裙整里本文饲二尓弍巫酒一亖七我记得萨尔浒这场战后,我们和北面的俄国签了一个条约,分明是胜方,却还是把国土送了出去,那底下有许多后世要紧的资源,叫人念叨好久,偏偏这条约就是佟家人主导签的,是谁我倒是弄不清,只是萨尔浒已经是现在了,那条约不就是近来的事情?我想着也叫家里警醒些。”
“这样倒是可是提醒提醒,不过你既然交给皇上,也要对皇上有信心。”佟佳氏也不希望自己家落个负面的名声,但是这件事恐怕还是身为皇帝的康熙去嘱咐更好。
虽然从信纸的厚度来看,不止这么一点事情,但那就是皇上该操心的了。
晚间康熙从承乾宫取回来信封,拆封一一看了过去,眼中闪过一抹深思,主动打听北面的俄国?倒是一个好主意。
尤其是信中提到未来俄国会出一个有能力的女王,再往后经过社会的变化,国力也颇为强盛,想来他与子孙不会少了打交道的机会,那这个知己知彼便更有必要了。
战事上倒是不用过多交代,原本就是胜不必多此一举。
康熙放下信纸,捏了捏鼻梁,“资源……”
他已经隐约察觉了未来的争斗和这资源相关,只是如今而言,最要紧的资源还是耕地,把民众和土地连接,种粮食活人后,才好利用民力,另做其他安排。
若是无此前情,以自身想来,俄国要的是极北之地,苦寒难守,为了迅速结束战事,他还真会松口出让。
只是不想这缓兵之计,到了后世竟无法收回,好在如今有了新的火器,便硬气一些罢了!
至于佟家人签的条约,这倒也不难猜,以他的角度,佟家和他的关系合适,出使签约是可行的,但是在佟国维与佟国纲之中,他会选择佟国纲,这大概是那个丫头想不到的,不然怕是早就对着佟国纲旁敲侧击了。
“汗阿玛——”迎着烛火的光,胤礽迈步进来,“今日有何要事?”
康熙叫他过来,把信给他,“你看看,佟格格不是第一次提到资源了,在她的梦中,番邦出海是为了资源与财富,这块未来许出去的地也是暗藏资源,你觉得我们如今要做些什么,能从中获得好处?”
未来的事虽然要紧,但并不是现在能触及的,所以还是现在番邦出海的行为更有参考性,胤礽快速做出了分析,“汗阿玛许是要考虑开放海禁了。”
“好!吾儿懂我!”康熙的手落在胤礽肩上拍了拍。
胤礽默默挺直了背,接受了夸奖。
谁知康熙又看他,“你今儿做什么了?怎么这信还要承乾宫递上来?”
胤礽嘴角的小弧度又下去了,他也想知道为什么,说起来他走的时候隐约是听见有人喊,但是又没有人来,他就以为听错了,但要是确实是佟格格,那为什么没过来呢?
没两天,胤礽就知道是胤褆拦住了人,还以为很快就要多一个知情人,谁知道当事两人除了继续有的没的斗嘴,一切都无事发生,弄得他很摸不着头脑。
佟珍瑶也很摸不着头脑,在她的视角,就算胤褆再迟钝,多少也是发现了点什么,但他又不说,她本人肯定不会主动透露,就这么一直强撑下去了。
在这微妙的氛围里,学业任在继续,她甚至还想出了压榨道士和尚的理由,没别的,就一句,专业!
她先是列举了和尚和道士常见的小伎俩,然后说明是在物化的课堂上看到的,因此联想到,虽然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骗人,但是另一方面而言,这些人天然就有这方面的底子,所以让他们探究化学的真义,应当也是他们比别人擅长的。
接着讲述了化工类对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为了不出现皇帝的金锄头这种被局限的想象,导致两位监工不能理解,她还特别贴心的举例了化肥,能够让粮食长得更好,这种能让一个农业大国的掌舵人心动了吧?
事实也和想的不差,康熙先是广招僧道,收获了一堆下属或委婉或不委婉的劝告,然后就宣布,僧道也要如同医学一样改革,医士要考取行医的许可,僧道一样需要。
之后这些僧道就被当面拆穿了常用把戏,塞了一打翻译得不是很好的化学教科书,开始了学习与研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