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321)+番外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荣禄,你可真会自我安慰啊。”

荣禄眨了眨眼,不然还能说什么?说大兄把父亲拐跑了好可恶啊,我一定要偷偷跟过去?

将闾吐槽完他,仔细想想又觉得弟弟说的也有道理。大兄不在有不在的好处,就是如果能把大兄单独留在咸阳监国,他们都跟着父亲一起离开,就更好了。

可惜只能梦里想想。

秦王不在都城,城里却依然要该怎么运转怎么运转。冯去疾没有取代李斯成功,心里有些不高兴,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

就是相国手下的官吏们日子开始难过了起来,毕竟长官不高兴的时候,很容易找下属的麻烦。

冯去疾虽然不是这样爱朝下属发脾气的性子,可这也不耽误他给下属安排更多的工作。

理由都是现成的:王上不在,诸事繁忙,只能委屈一下各位同僚了。

同僚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乖乖干活。

和冯去疾比起来,李斯那叫一个春风得意。自从压下王绾之后,他李斯做什么都顺风顺水,前段时间甚至都能和太子叫板了。

不过叫板之后的下场也很惨烈,太子嫌弃他没有安抚好阳滋公主,害得他得亲自去和妹妹解释,还被妹妹踩了一脚。

这些都是李斯办事不力的证据,所以在李斯乐颠颠地跑来问巡游是不是不能携带家眷随行时,扶苏很体贴地表示当然可以带。

“令正贤惠持家,想必也没怎么出门游玩见识过齐楚风光。她为你生儿育女十分辛苦,难得有机会自然该放她出来透透气。”

李斯的笑容渐渐消失。

好不容易可以躲开夫人独自出门快乐,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本来他看王上都没有携带姬妾,觉得臣子肯定也不能带女眷。毕竟巡游也不是纯粹来玩的,干正事的事情怎么能带女眷呢?

扶苏故作诧异:

“李相公怎么这样想?如今的大秦女子都可为官,令正为何不能在巡游时随行?”

你夫人以前困于后宅是因为没机会表现,不代表人家就真没本事。没本事能帮你个糟老头子把儿子教养得这么好?很多忙于事业的爹根本就不管孩子的。

最终李夫人还是成功进入了巡游的队伍,毕竟多加一个人根本不算什么。李斯本就有单独的车架,也有侍奉的仆从,车架多坐一个、仆人多侍奉一个主子也就是顺手的事情。

只是行李要多带一些了,原本那几辆车或许装不下。

李夫人眉眼带笑:

“装不下吗?没关系,把相国的东西拿掉一些,我的东西也不多,能塞下。”

一车能装下,就不要用两车,这不是给王上和太子添麻烦嘛。

李斯后来才知道他夫人干了什么,为了多带点自己的东西,夫人把他的行李缩减了又缩减。

其实行李中大部分物品都是二人可以共用的,只有一些衣服首饰等私人物品需要分开。李夫人琢磨着李斯个老头用不着穿那么多衣服,就给削减到只剩那么几套了。

李斯小心翼翼地抗议:

“良人,总是穿那么几套衣服,我会被同僚嗤笑的。”

以前大家上朝都穿官服,也看不出来什么。可是现在出行在外,多的是穿私服的机会,大家都有花样百出的私服更换,就他来来去去总是那么几套,多寒酸啊。

李夫人却温柔地点头说:

“我明白了,良人放心,我一定替你解决这个问题。”

良人是先秦时期夫妻间常用的称呼,不分男女。虽然到了战国末年至秦汉,出现了郎和娘的区分,但现阶段很多人还是延续了旧时称谓。

李斯看夫人这么善解人意,于是放下心来。也没去看自己的行李是否被添补回去,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直到上路出发以后,他也没想着去检查一下。自家夫人一向靠谱,肯定不会给他添麻烦的。

车队走得不算快,因为路上实在是容易颠簸。且不提赶路太快会不会叫王上不适,就算王上受得了,他们也怕体弱的太子受不了。

反正也不急,秦王就下令慢慢赶路了,车架平稳才好方便他批阅奏折。

大部分奏折里提的都不是急事,延后处理也无妨。能自己拿主意的冯去疾就拿了,不能的再安排人追去送给王上。

若地方上有急事,相关的奏报不会额外走一趟咸阳。出发之前秦王政已经跟心腹臣子聊过了巡游路线,预计过什么时候到哪座城池。

随后这个消息也告知了部分郡守,奏报基本都会经过郡守的手再递交出去。郡守自然会估摸着行程,直接命人发往目前距离王上最近的城池。

旅行办公实在是折腾臣下,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扶苏甚至还说这样也挺好:

“可以借此锻炼一下臣子的办事能力。”

能不能把奏报发对地方、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奏报送到等等,都是在考验他们的能力。

一听就不是什么人话。

领导经典话术之「困难的任务都是我对你的考验」,是现代社畜听了能把人吊路灯的那种危险发言。

由于被折腾的是地方官,和随行的臣子没什么关系,所以大家看热闹看得还挺乐呵的。

其中李斯拥有双份的快乐。

只要一想到冯去疾被留在咸阳他就乐,相国里果然还是他独一份地受恩宠。

这份快乐让李斯都直接忽略了晕车的不适感,他的马车可不如王上的舒适宽大。虽然远比曾经那些车架要好,坐久了还是会不舒服。

直到中午停下休整,厨子们开始准备午饭时,李斯才收敛点。

下车和憋了半上午的同僚们聚众聊天,散散步透透气。大家都没往王上的车架那边走,不是不想见王上,主要是不想见太子。

能随行的重臣谁不是人精,以前还觉得太子仁善温柔,后来都意识到太子难搞了。

主动凑过去一定会被太子收拾,他们还是识趣点不要打扰人家父子独处了吧。

别的臣子或许是因为官职紧要才被带上的,王绾不同。他卸任相位之后任的是个相对清闲的职,秦王政点他随行主要是以示荣宠。

好歹王绾劳苦功高,丢了相位就罢了,不能再把人冷落了不管不问。王绾实则也没犯什么过错,不过是政见不合而已。

太子殿下知道父亲念旧情,便私下安抚王绾。同他说整日闷在咸阳人都要闷坏了,不如一起去看看外头的名山大川,开阔一下心绪。

王绾十分感动。

他如今已经歇了争名夺利的心思,王上还能不计前嫌地惦念他,他已经心满意足。

所以旁人加入巡游都各有各的任务,只有王绾是单纯出来散心的。他现在就处在一个半退休的心态里,负着手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像个清闲的老太爷。

转悠到李斯跟前的时候,王绾不怀好意地呵呵一笑。

接受现实可不代表他和李斯也和解了。

李斯不和这个手下败将计较,直接扭头当没看见这人,继续和同僚说起自己早年在外求学的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