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此时真正关注的是——旻宁违背祖制,竟然终究将他自己的陵墓,定在了西陵!
.
因为雍正爷自己开创了西陵的缘故,故此当年乾隆爷下旨重定后代皇帝们陵寝选址的昭穆次序,乾隆爷自己长眠东陵,嘉庆爷便在西陵,这样旻宁就应该再入东陵……
原本旻宁倒是也这么定的,当初就曾经将万年吉地定在了东陵的宝华峪。只是后来出了地宫渗水的事儿,英和一家子都因此被流放。
可其实皇陵渗水,在旻宁这儿并非头一回,乾隆爷、嘉庆爷的时候也都遇上过。因为皇陵选址,原本堪舆为重,也就是说好容易选中了一个极佳的风水宝地,一般就不会再换地方了,毕竟风水不好找。
故此当初乾隆爷、嘉庆爷都是将渗水的地宫重新加以修葺就是。
可是到了旻宁这儿,却不肯这样做了。
旻宁干脆下旨废弃了原来的宝华峪,转而派大臣重新堪舆,再选新址。
从那时起,廿廿一直在悄然关注着旻宁这边儿重选吉地的动静。
既然重新选址,大臣们自然没人敢忘了乾隆爷的祖训,上奏本的时候也都建议在东陵境内选址。只是大臣们先后考察了平安峪、朝阳九凤山,旻宁却都不满意。甚至,旻宁还曾亲自去考察了成子峪,结果旻宁依旧不满意。
难道是这三处地方风水都不佳,不足以成为天子陵寝么——其实真的不是,因为其中的平安峪,后来就被他儿子奕詝,也就是咸丰皇帝选座了皇陵所在。
到此,唯有如禧恩等“心腹大臣”,才霍然明白了旻宁的心愿。
——旻宁压根儿就不想“留在”东陵了!
作为最能在关键时刻体察上意的“宠臣”,禧恩当仁不让地被旻宁指为接下来在西陵重定吉地的办事大臣。
禧恩与肃亲王永锡第四子敬征、还有旻宁另外一位宠臣穆彰阿一起,终于在西陵境内,寻到了一块吉地。
旻宁大喜,亲自为此地赐名“龙泉峪”。
大清皇家最重“祖宗规矩”,一向循规蹈矩的旻宁竟然在皇陵之事上公然地违背了祖制,此事前朝后宫私底下没少了议论。
虽说旻宁有原来的地宫渗水这样的理由,可是——这也不是充分的理由啊。更何况要将原来宝华峪皇陵的全部建筑都拆了,移往西陵去,这又是何等的劳民伤财!
这与旻宁这些年来一直奉行的“俭德”二字当真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可是旻宁在这件事上却坚定了信念,带着一意孤行的劲儿,全然不在乎任何可能的非议。
就在几个月前,孝穆皇后舒舒的梓宫也从东陵被挪往了西陵后,道光十五年的八月,正式奉安于龙泉峪的地宫当中。
至此,旻宁不惜违背祖制,也要决意长眠于西陵的事,尘埃落定,无人能再更改。
这个十月,廿廿万寿节之际,旻宁又来陪她进膳。
廿廿倒微笑道,“乾隆爷留下的规矩,总不能说破就破了。我倒有个念想,不知道皇帝你可否叫我如了意去?”
旻宁忙起身躬身奏请,“您请示下。”
廿廿缓缓敛起了笑容,目光从他面上挪开,远远望向窗外。
“不如,就将我的陵寝建在东陵,让我代替你皇考,侍奉在你皇玛法的身旁吧。”
廿廿目光温煦,隐隐然透着慈祥,“我们母子情深,你登基这么多年来还尚未为我兴建陵寝,我想,你或许也是存着这样的念头吧。你瞧,咱们娘儿俩啊,果然是想到一处去了。”
“皇帝你若能如此安排,我心甚慰。”
.
廿廿这话说完,也正好大臣们因为旻宁的皇陵既然已经建完,也的确是该给皇太后修建陵寝了,故此纷纷上奏。
整个道光十七年,旻宁暴躁易怒,后宫人人自危。
道光十七年二月,秀贵人乌雅氏入宫。结果不知何事触怒旻宁,进宫不过九个月,便降位为常在。
同样在这一年的二月,旻宁的脾气再难压抑,终于将祥妃的事儿挑明了,正式下旨,将祥妃降为祥贵人。
从妃位直接降为贵人,连中间嫔位的过渡都不给留。
祥妃一下子回到了刚进宫时候的起点位份——就仿佛,她这些年在后宫的日子,都白过了;而她给旻宁诞育的孩子,也都白白一场生养,竟半点情分都没能留下。
甚至,旻宁还下旨,命祥贵人的位次排在贵人位份的最末,比刚刚进宫的秀贵人都不如。
一场缘分,十多年的相伴,到此,两人已算是恩断情绝。
在这宫里,祥贵人万般苦楚,也唯有到寿康宫去哭一哭。尽管她知道皇太后并不想理这些事,可是除了寿康宫,这偌大的宫廷,偌大的天下,她竟然也已经无处可去。
只是祥贵人这一次去寿康宫,却竟然反倒掉不出眼泪来了。她干干地坐了半天,以为自己会嚎啕大哭、以头抢地,却原来到头来,只是默默地失神罢了。
她知道,她是已然死了心。
从前哭,从前闹,从前指望着皇太后替她出头,那都是因为她对那个高高在上的男人,依旧心存幻想,留着指望。
她不相信他会绝情如此。毕竟,他们也曾有过那十多年的好日子。
可是此时,她的迷梦,终于可以醒了。
【下一更周一哈。下周就可以写完啦~】
第846章 番外二
道光十八年,绵恺薨逝。
旻宁于绵恺薨逝当日、十二日、二十二日,三次亲临绵恺府中。
除了他自己去,他还派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三位皇子于初六日、十二日、二十三日也三次前去行礼。
如贵妃与祥贵人都日夜陪伴在寿康宫中。
廿廿自己落了两日的泪,便也平静了下来。
这日她在佛堂内拈香,身畔唯有如贵妃。
如贵妃叹口气说,“倒可惜,绵恺这样年纪轻轻就走了。”
廿廿倒是释然摇头,“他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倒也不遗憾。”
如贵妃抬眸望住廿廿,有些话到了嘴边,不方便直接说出来。
廿廿倒是淡淡微笑,“他走了啊,倒也不全是坏事——这些年他活得累。可他毕竟已经是这样大的人了,我这当额娘的也不能再时时耳提面命,唯有远远地替他着急啊。”
“如他总是这样活着,每一日便都是煎熬……”
几乎是从旻宁登基起,这些年来绵恺的生活中最大的重心,就是与旻宁对着干。
从当年佛拉娜坐轿直出神武门中门,道光七年绵恺私禁太监,再到今年早些时候王府中圈禁人……这都是王权在与皇权相抗。
神武门中门的事儿就不用说了,后来私禁太监的事儿,在外头也传得颇有些不堪……实则大清宫中的太监,尤其是在乾隆爷之后,宫中太监多是各王府所献。
——因大清的规矩,并非唯有宫中才使用太监,各王府和三品以上大员家中皆可使用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