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剧本杀之百密一疏(486)+番外

大宅的门口挂了一溜四个白灯笼,灯笼中火光摇曳,虽看起来将明将灭,随时可能被风吹熄的样子,光照倒是比其他地方都来得充足。

趁着照明充裕,吴景澜掏出笔记本,飞快地翻看了一遍。

此时是9月1日的晚上八点五十五分。

他要抓紧时间,迅速决定自己应该先去哪个地方。

根据笔记本上破碎、凌乱的记录,以及后人陆续添加的没头没尾的补充来看,徘徊在宅子里的每一只鬼都很不简单。

他们或多或少都与这间大宅有关,同时也应该是杀死三小姐的嫌疑人,需得小心应付,否则一个不当心,就可能真相没查出来,自己就先交代在某只鬼手里了。

在来寻人之前,吴景澜——或者说吴景澜扮演的角色,私家侦探吴澜,早以将那黑色封皮的笔记本来回看了好几遍,直到把每一行字牢记心中为止。

吴景澜只需要翻一翻脑海中的“前情”,就能简简单单地把它们全都翻出来。

但谨慎起见,在正式开始行动前,吴景澜还是决定再看一眼笔记本里的内容。

沈莳也一边盯着电脑屏幕,一边翻开了手边的笔记本。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从最简单的那个入手。

他如此想到。

屏幕里的吴景澜花了大约五分钟,迅速重看了一遍笔记本。

然后,他做了和沈莳相同的决定——从九个鬼之中最简单的,最好说话的那个入手。

吴景澜没有进入大宅,而是沿着大宅的外延,朝左侧一拐,往侧门的方向走去。

————

9月1日,晚上九点零五分。

吴景澜在一座拱形的侧门旁找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

笔记本上没有关于宅子的地形记录,但根据吴景澜的初步观察,这座宅子虽然外观是典型的西式风格,但在结构上还或多或少维持了一些中式特征——比如开在暗处的,不那么明显的侧门,还有由围墙分割出来的外院和内院等等。

吴景澜要找的第一个人……或者说是第一个鬼魂,此时就坐在大宅西侧翼的一个转角处,身后是一扇不大显眼的拱门,门扉半掩,露出门后那一线黑洞洞、幽森森的阴影。

那鬼屁股下垫着一张条形板凳,佝偻着腰身,低头不知在捣鼓着些什么。

一盏白灯笼悬在西式的拱门门楣处,白纸黑字的“奠”字晃晃悠悠,在夜风中忽明忽暗,不中不洋,阴森诡异。

那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头发斑白,稀疏但整齐地盘在脑后,一身灰色与白色调的老式对襟长绔裙,裙摆自然地提起约莫十厘米,刚好露出了她脚上蹬着的一双白袜和黑色的尖头绣花布鞋。

吴景澜小心翼翼地靠近。

老太太仍然低头忙碌着,连眼皮都没撩一下。

走得足够近了,借着白灯笼的光,吴景澜看清了这位老人手上的动作。

她正在编织着什么。

吴景澜觉得,她手里的线原本应当是红色的。

只是时间太长,红线早已霉烂腐朽,变成了一种发黑的深褐色,根本受不住一点力量——哪怕只是一个老人的鬼魂编织时的牵拉,轻轻一拽就断成一节一节的,以至于从她指间垂落下来的成品既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又似挣扎的将死的蜈蚣,根本看不出她究竟在编什么东西。

吴景澜来到老太太的鬼魂身边,低低叫了一声,“秦嬷嬷。”

被称作“秦嬷嬷”的老人转了转脖子,迟钝地、慢慢地抬起了头。

灯光下,她的脸比吴景澜预料地要年轻——她虽然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但看面相最多不过五六十岁的年纪,还远远算不得很老。

根据笔记本上的记录,这位姓秦的老太太是为这栋大宅的主人服务了二十多年的老佣人,同时也是三个小姐的保姆,应是最了解这家人的情况的人。

另外,从前人留下的记载来看,作为一个枉死后不得往生的地缚灵,不知是否因为死亡的地点本就是她供职多年的老宅的关系,秦嬷嬷并没有和其他鬼魂一样表现得歇斯底里或是惊恐畏怯,反而出奇平静地接受了自己被永远困在这里的事实,即便访客一个不当心产生了言语上的冒犯,也不至于跳起来就要杀人,算是最好不过的问话对象了。

【……嗯?】

秦嬷嬷并未对吴景澜的身份表示出任何好奇来。

她只是哑着嗓子,仿佛一架锈住的老机器再次艰难地转动起来,用干瘪而机械性的语调说道:

【你……找我吗?】

第360章 9.冤鬼宅-04

吴景澜蹲下来, 与身穿灰白褂子的老太太保持目光平视。

“秦嬷嬷,我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他说道。

老人目光浑浊,徐徐点头, 【嗯……】

吴景澜问:“您在这个家呆了多久了?”

【多久……】

似乎是因为久未说话,秦嬷嬷已对发音十分陌生, 吐字缓慢且吞音明显, 含糊得像在舌下含了半块核桃,需要竖起耳朵认真地听才能分辨出个大概。

【有……二十年?三十年?记不清了……】

秦嬷嬷告诉吴景澜,她是“家生子”,替这栋大宅的主人——一户姓郦的地主服务了得有二三十年了。

她年轻时在郦宅当丫鬟, 待到上了点年纪,且三位小姐陆续出生以后, 就成了专职照顾年轻女眷的保姆。

郦员外有一子三女,长子二十有五,长女正值桃李年华, 次女年方十六, 而最小的一个闺女是郦员外一把年纪才得的老来子, 不过才六岁。

从秦嬷嬷含糊的表述中, 吴景澜推测,事情发生的时候约莫是民国初年,世道混乱,但又还没乱到民不聊生的程度, 这座位于山坳、又与城镇相隔不远的村庄尚算繁华安稳。

郦家是村中大族, 村子自然也就跟了他们的姓,叫“郦家村”。

村中的土地和产业当年几乎全归郦家所有, 十数代经营下来,已根深叶茂。

那会儿当家的郦员外也是个有胆识有魄力的。趁着乱世将起, 新旧交替的机会,他攀附上城中某个有钱有势的军阀,替对方经营私产、走私军火,也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靠着那地方军阀的势力和走私得来的大笔钱财,郦员外可谓一时风头无两,衣锦还乡后,便花了三年时间,在村中心建了这座大宅。

【现在回想起来……这座宅子……不祥……不祥啊……】

秦嬷嬷沉浸在百年前的旧事中,喃喃絮语:【如果……没建这座宅子……就好了……】

崭新的郦府建成,郦员外携妻眷儿女,连同数十家仆搬进了新居。

然而,从某一日开始,毫无预兆的,这座平和的村子发生了许多怪事。

【最初只是村头的一个小寡妇……某天夜里忽然暴毙家中……】

老人说道:【她是从外地嫁过来的,在村里风评一向不如何,丈夫病死后,就和杀猪的屠大搅合在了一起……人死就死了,本来也无人在意……可、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