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133)

作者: 随云溪 阅读记录

桑萝看过鹅和竹篱笆都没什么问题,这才转身回院,上好了门闩。

沈安和沈宁早就起来了,只是先前桑萝没让俩孩子出去,这会儿听着外边消停了,正在院里等着桑萝呢。

三人一起回屋,沈宁脸上一点儿没有被李氏骂的那几声影响,反而满是雀跃:“大鹅这么厉害的吗?”

给她出大气啦!

桑萝笑:“是,以后你给这几只吃好一点,等养熟了认得咱们了就放出来养,往后看家护院就指着它们了。”

现在各道门都有锁了,灶屋因为修得大,只站在窗口这边看也看不到什么敏感的东西,孩子们要来玩完全可以进前院了。

沈宁兴奋的点头:“嗯,我一定好好养!”

……

山下,沈三和李氏还真被五花大绑搡进了村里一间破屋里关着。

嗯,十里村不是一个大姓的,没有祠堂这玩意,开大会都是晒场站着来,所以还真没祠堂关这两口子,当然只能关掉一间绝户的破屋里了。

出来帮忙的汉子们归家,各家拿这事议论自然不消说。

周村正回到家,村正媳妇和两个儿媳也都披衣出来问情况。

两个儿媳自然有周大郎和周二郎去说,周村正这边回到房里,跟自家婆娘道:“沈三和李氏怕是盯上桑氏那做豆腐的方子了。”

把山上的事细说了,道:“好在这桑氏也厉害,不知道是不是早有察觉,悄没声的弄了几只大公鹅在院外放着,沈三和李氏今天算是吃了大亏了,衣裳上都沁出血来了。”

周村正媳妇撇嘴:“那也是该!”

财帛确实动人心,但这两口子那真不是个玩意儿。

又问:“现在呢,怎么处置?总不能就这么揭过去吧?鹅咬一咬算什么,真就这么轻拿轻放揭过了,那桑氏以后在山里可过不着安生日子了。”

周村正就笑:“没有,放心,陈施卢三家都帮着出头呢,亏不了,而且桑氏也是厉害的,硬起来大乾律相关律令能直接一字不漏背出来,软起来也放得下身段服得了软,原本觉得她厉害冷硬的,也觉得她不容易了。”

“沈三和李氏现在都被绑了起来,明天会找里正里长过来,总要震一震村里这些人的。”

最近是有些人心浮动,现在大家还有吃有喝的,大多数人家都还称不上难,可到年后可就难说了,这样的事不收拾好,后面要是碰上更不好的境况,村里就别想太平了。

不过沈三这事不好说,盗窃未遂,连墙都没能翻过去,其实是个很有操作空间的事情。

要是得罪的是世家大族,发配你去干个三年苦力也没二话,苦主若是个升斗小民,草草揭过的也比比皆是。

端看里正里长的态度和那桑氏的态度和本事了。

……

第二天一早,还没到各家吃早食的点,村里忽然响起了锣声。

村里人听到晒场那边传来熟悉的三声锣响时,头皮都是一紧,这已经是下意识的反应了,毕竟这两年多来,晒场这边铜锣一响就从来没有过什么好事。

不过想到昨天沈三两口子闹出的那一桩,又放下心来,应该是处理沈三两口子翻墙行窃的事,周村正昨天不就说了吗,今天请里正里长过来。

桑萝在山上也听到些许动静,也是这样想的,锁了门户,带上沈安和沈宁也下了山。

沈家,沈金沈银几兄弟昨夜里睡得沉,山上那点动静没听到,还不知道自己爹娘昨晚搞了大事,人已经被绑了。

兄弟几个一早没看到自家爹娘,只以为两人是下地了还是干别的什么事去了。

这会儿听到晒场锣响,拉着走路还不太稳当的甜丫,也跟着去凑热闹。

一路上有人指指点点,沈金正觉奇怪,就有人笑道:“小金还不知道你们爹娘干了啥啊?他们昨晚翻你们大堂嫂家的院墙要偷盗被绑了呢,这会儿人关在村北荒屋里,你们弟兄几个没去看看?”

沈金沈银:????

你在说啥???

拐了方向就要往村北去,那人又笑:“不用跑,没听敲锣了吗?没准马上就押来晒场了。”

沈金哪听这许多,把甜丫儿交给沈铁带着,跟沈银两个就往村北跑了。

大家说着热闹往晒场那边去,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准备去瞧乐子,自然,还少不得嗡嗡议论的。

有昨晚听了桑萝的话觉得桑萝强硬一些情有可原的,自然也有觉得桑萝太过厉害太过冷血的,一样的一点,都不觉得村里的锣响跟他们自身有关,都当作是一场热闹。

只有周家人神情凝重,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爹才刚让老三去请人的,他们老三这才出发呢,哪那么快里正和里长就都到了?

所以,这锣响根本就不是沈家的事。

周大郎看着他爹:“爹,不会又加什么税吧?”

周家人前一阵常往县城去,是听到一些关于外边的风声的,现在各地加税都加得厉害。

周村正摇头:“应该不是加税,再加税明年开春大家就得吃草了。”

一旁的周二郎攥了攥手:“现在农忙刚过,不会是要征徭役吧?”

但他们今年已经服过三次役了,总服役天数加在一块都达八十余日了,这,不能再来第四回 了吧?

第89章 徭役

周里正满面喜气,手上捧着一卷布告,好似捧着一卷圣旨。

桑萝愣是从他身上看到了那么一点儿‘周公公’的气质来。

赶到晒场来的人瞧着周里正这神色,也是一脸莫名。

周里正笑:“诸位,圣上这些年巡行天下大家都是知晓的吧?”

十里村村民一脸的漠然,自然是知道的,圣上要是不喜巡行,他们这些年也不用服那么多的役,这算是什么喜事吗?

周里正还真拿这个当喜事在办,毕竟接待好了,从上到下都是能加官进爵的,虽然轮到他一个小里正的概率低到微乎其微,但际遇这种事情,谁知道呢。

他笑吟吟托了托手中的布告:“圣上近年常往南行,咱们县令大人算着许就是这一两年就该到咱们这边了,不管圣上来是不来,咱们下边的准备总要先做起来,所以诸位瞧瞧,为了迎接圣驾,今冬咱们得先把路修一修了,一家出一丁,一个月的役力。”

别宫行馆那是确定之后的事,修路却是可以先准备起来的。

周大郎和周二郎的脸都垮了下来,徭役,又是徭役,这是一点闲也不肯给他们留啊,把人当牲口,下死力气用呗。

不,连牲口都不如呢,这年头谁家有头牲口,那都是小心照料,爱惜得很,哪舍得往死里用?

周大郎和周二郎这样想着,周里正已经展开布告念了起来,底下十里村的村民是一脸的麻木。

官府要用人,发个征役布告就行,又容不得他们反抗,一年又一年的,早都习惯了。

他们甚至庆幸,只是修路,只是一个月。

好歹不是跟七年前那样,被征走挖河挑沙子,一挑就是三年,村里绝了户的那一家,唯一的一个男丁就是死在挑沙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