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134)

作者: 随云溪 阅读记录

也不是跟四年前那回一样,征了稍懂些木匠手艺的民夫去修朝廷在南边征用的战船,那一回因为朝廷催得紧,被征去修船的人日夜都不能停息,有累死在船边的,有没日没夜的泡在水里,大腿或是腰部以下泡烂了,生出了蛆虫的①。

陈有田就是那一次被征去,他幸运一些,回来还剩了半条命,家里穷尽一切去治,养了一年,才算捡回命来。

修路一个月啊,村民们听到这个,竟是齐齐松了一口气。

人群之中有个汉子,极度兴奋:“周里正,一天管几顿饭?”

桑萝讶异于那道声音里的激动,循声望去,旁边就有妇人低声道:“周癞子家今年交了税,明年怕是要揭不开锅了,服役虽说吃得不好,但好歹还是给吃的,倒能省出口粮来。”

原来这就是周癞子。

周里正通知服役的事,从来看到的要么是苦脸,要么是讽刺的神情,要么是麻木而面无表情的,难得碰上这样捧场的。

他笑道:“自然管,管两顿。”

周癞子一听只有两顿,脸上的兴奋僵了僵,服役干的都是重体力活,只管两顿指定是要受大罪的。

转而一想也是,哪一回徭役能管三顿呢?

有吃就不错了,好歹省出一个月的口粮来。

他搓着手,一张沟壑纵横的黑脸膛子还是腾起一点子希望的红光来。

周里正把众人神色皆收眼底,顿了顿,这才道:“这一回与往回有些不同,从前服徭役只需每家一个十八岁以上的男丁,家中没有适龄男丁的就不需去了,这一回时间虽不算紧,但任务重,咱们县令大人体恤大家劳苦不易,也是为表公平,决定家无男丁的就由妇人上,不计男女,不分老少,总归一户要出一人。”

话音未落,人群中就轰闹了起来。

“妇人怎么干得了修路那样的重活?”

“我们家只剩老人和孩子,难道我这把老骨头去?还是家中稚子去?”

沈安和沈宁也紧张了起来,沈宁已经不觉握住了桑萝的手。

桑萝闭了闭眼,她再是没有想到,有一天服役这种事情竟会落到她这样一个才十五岁的女子身上。

这到底是个什么世道?

照周里正那话去说,这家要是没有她,只有沈安沈宁兄妹二人,合着小兄妹二人里还要拎出一个去服役?

何其荒谬!

周里正由着人群闹闹哄哄说了会儿,这才抬手压了压,道:“静一静,听着,县令大人也有言在先,若是女子与老幼服役,自然是安排相对轻省的活计,挑水做饭,就算是修路挑沙,那分到的工也会少一些,这些都不需担心。”

他说着不需担心,但无端端就被加了徭役在身的人家,又哪里停得了怨言?

抱怨声就没有止过。

但有了上次提前征税的事情,桑萝也很清楚,人们纵然再抱怨,再哭再怒,只要还能苟延残喘的活着,那就只是抱怨抱怨,哭一哭,最后还是会听从官府的。

大家的愿望与诉求都很低很低,低到了尘埃里,能活就行。

在太平的年月里活着,哪怕像条狗一样的活着。

桑萝瞧自己,她何尝不是一样?

升斗小民,除非被逼得活不下去,但凡能喘口气呢,谁又能做得出什么?

所以这闹闹嚷嚷半点儿不会影响到谁,既影响不了站在人群中个头并不算高的周里正,也影响不了再往上的县尉、县丞、县令,更不用说再往上的一阶阶一层层了。

周里正照着老规矩用不想服役可以找人代役或是交钱免役做了个收尾,摆摆手就准备往下一个村去了。

周村正这时才出声,把他叫住。

走到近前把沈三夫妻的事情说了,周里正挑眉,搁平常要三审六问九推手的事,今儿叫他一句话定了。

“这还不容易,这不正缺役力吗?一人罚个一个月的役也就是了,加上本身服的役,三个月的役期,随他们夫妻谁去。”

周里正对于自己手下百户人家的情况还是清楚的,沈三两口子家里可还有四个娃,两个人一起服役是不现实的,谁管娃?

所以有了后边一句算总役期,总归这修路没有半年一年的修不完,只不过各村错峰轮流服役罢了。

至于报到上边,周里正又没得着谁的好处,这种事情是不愿意干的,这种事情多了坏的是他们这些分管里正里长的考评,能私下解决自然是私下解决。

他摆摆手走了,沈三两口子连押出来受一回审都没用,直接由周村正帮着把罚给领了。

沈三可以不服吗?

可以,报到县里按律来走只会被罚得更重,自己选吧。

桑萝在一边已经听了个全,周村正回头看到她的时候,她就笑着点了点头,算是对这惩戒无异议的意思。

三个月的役力,沈三两口子少说要脱几层皮,是不会再有力气往她面前蹦的了,而有沈三和李氏这前车之鉴,只要不是饿到活不下去,村里人也不会干什么头脑发热的事情。

后续的事情,不管是和沈三夫妻交涉,还是警示村民,自然都有周村正去办,桑萝就不需掺和了。

她要处理的是现在压在她身上的徭役。

自己去服役桑萝是没想过的,她每天做豆腐和酸枣糕各种东西赚的就不少,怎么会撇下这边的营生跑去修路去。

看周村正被人围住问情况了,桑萝想着去问一问陈施卢三家关于服役的事,她没记错的话,甘氏带着两个儿子自成一户,也是得出一个役力的。

三家本就站在一块儿,桑萝过去,还没开口问,甘氏已经拉了她到一边说私话去了。

“这次服役,你找代役吗?”

这不是正问准了吗?

桑萝问:“婶子有人选?”

甘氏就点头,指了和陈老汉、卢老汉站在一起的父子三人,道:“那是周癞子和他家老大老二,他们家今年缺粮,知道我摆摊呢,主动问了问用不用代役,一个月的话给一石谷子就行。”

一石谷子,按这会儿的粮价就是一千五百个钱。

桑萝还不太懂这其中的行情,甘氏就道:“交钱给官府免役的话是要交两贯钱才能免一个月的役,请周癞子家的话就能省下五百个钱。”

“至于是要谷子不要钱,是因为他们家现在就缺粮,粮价一天天的见涨,他们没钱也舍不得钱办过所进城买粮去。”

怕桑萝不放心周癞子人品,甘氏道:“他们家人都不错的,很吃得苦,家里过成这样是早些年给周癞子媳妇治病卖了地闹下的亏空,只能佃地种,这亏空就再没能补上了。”

说起来也是同情。

甘氏来帮着说项,周家人的人品至少是信得过的,只有一点,桑萝好奇:“他为什么被叫癞子?”

这样的名字,不都是给一些混不吝的人起的浑号吗?

甘氏一听这话,笑了起来:“嗨,这是被他后娘叫出来的,他后娘早就没了,但这名字就这么一直叫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