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135)

作者: 随云溪 阅读记录

桑萝这才解惑。

她笑笑,道:“好,我原也是没空去服役的,既然婶子帮着说项,我自然是信得过的,就请周家人代我服役吧,这是去周村正那边登记一下就行?”

甘氏笑道:“对,往周村正那边说一声就行,我也是请的他们家老大帮着服役,咱们一起过去。”

……

晒场中的人渐渐散去了,桑萝和甘氏与周癞子父子说项好,一起去了周村正家。

沈三和李氏不知什么时候被放了出来,两人被绑了大半夜,这会儿衣衫凌乱,头发上还沾着草。

想是已经知道被罚了役,李氏见着桑萝就恨得直往桑萝身上扑,伸手就想往桑萝脸上挠个几道。

周癞子父子下意识就拦,桑萝被几人护得严严实实。

她冷笑:“你倒是挠一个试试,周里正可说了,县里现在缺的就是役力。”

一句话就叫李氏止了泼,腿一软一屁股坐在了晒场正中,嗷嗷的嚎着:“桑氏你个丧良心的!你个该天打雷劈的!你目无尊长,你不得好死!”

周村正一声大喝:“再闹一句,阿烈媳妇要是不乐意,你们两口子也不用指望罚役两月这事就算完,待找了里正送你们县里去一趟,大牢都别想蹲,直接干一年的苦力吧!”

李氏那拖着长腔的哭嚎嘎一声止在喉咙里,看着桑萝和周村正,这一回是真哭了。

一众原本被徭役一搅都忘了也没心情看热闹的村民又被她嚎了出来。

沈三丢不起这人,他现在屁股应该已经肿了,裤子也被那几只鹅叼出了口子,用手捂着才不走光,一手捂着裤子,一手去扯李氏,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下灰溜溜走了。

桑萝看了看周癞子父子,对刚才父子三人下意识帮忙拦李氏的事情表示了感谢,道:“周村正那边也报备过了,粮食我家里正好有一点儿,周大伯随我搬去吧。”

她请人代役的事情在村子里是瞒不了人的,倒不如就大大方方了。

周癞子激动得直搓手,点头哈腰:“多谢了,多谢了。”

这会儿走路的时候都下意识让桑萝和甘氏在前,父子三人只在后边两三步远的距离跟着。

找了两家代役,他们父子三人能去吃官府管的饭一个月。

虽然这饭肯定不好吃,少说要累脱几层皮,喝进肚的也就是些清汤寡水没多少米粒的东西,回来怕是就没个人样了,但这也能省出三个人一月的口粮来了。

再有赚的这两石粮食,最近几个孩子都在攒野菜晒了留作冬天吃,到了年后开春又有野菜续上,他们一家能活着撑到秋收的希望已经要大得太多了。

周癞子想,从今天起家里的婆娘再不用日日的哭,几个小的也不用每日里担心到了明年会不会哪一个就被领出去卖了。

所以周癞子对甘氏和桑萝是真的打心底里感激,毕竟村子里会找人代役的人家是少之又少,像这种相对正常不会要命的徭役,就连周村正家也是自己去服役的。

父子三人刚才护着桑萝是再真心实意不过的,他们护的不是桑萝,护的是他们自己一家人的命。

作者有话说:

①非原创,摘自真实历史事件记载。

第90章 冬.县城行

一进十月,十里村二十二个村民就都被周村正领着服徭役去了。

不大的村子,本就不多的壮劳力更少了,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

但神奇的是,除了更安静了些,人们脸上笑容更少了些,愁苦多了些,偶尔凑在一处一起愁一愁男人、儿子、母亲在服役时会否吃大苦头,会不会挨衙役的鞭子,日子仿佛和之前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

总之,桑萝感知到的这小小一方世界,如果用一面湖来形容的话,那么湖面上仍算是平静的。

桑萝她们的营生依旧,只是每日一大早会送女人们一程的人从陈有田变成了陈老汉。

这期间桑萝往县里又去了四趟,铜钱依旧换成粮食和绵带了回来,有多余的,跟永丰斋的货物一起,换成了银子攒进了她床底下的破瓦罐里。

如果还有什么不同,沈金兄弟几个有好些日子没再来过了。

这是没法子的事,沈安和沈宁偶尔有几分惆怅,很快也能自己调整过来。

他们感激沈金那日的提醒,当然,也理解沈金现在不再往这边来,因为不管爹娘怎样,无事时还好,真的看到他们爹被罚去做苦力,天天听着他们娘在耳边念叨长房这边的不好,相处得不自在也是难免。

不过兄妹俩很快也没时间去想这些了,因为进到十月中旬,酸枣的收获期已经将要进入尾声了,每日往下落的酸枣更多了一些。

桑萝跟陈家借了个背篓,带着两个孩子每天都会往山里跑好几趟,有了大鹅和锁头,尤其现在大鹅已经可以打开竹篱笆放养着了,再有沈三的现状给村里人做警示,桑萝可以带着两个孩子很放心的一起出门,甚至可以走得更远,到其他村子挨着村边的山里去捡酸枣、拐枣和挖魔芋。

背篓面上盖上野菜,偶尔碰见人了也没谁奇怪,毕竟日子都不好过,趁着还有野菜弄一点晒起来过冬的人很多。

桑萝还更忙些,一进十月就入了冬,天仿佛一夜之间就变了脸,每天除了弄山货做吃食,她的时间都用在给自己和两个小孩儿做冬衣冬鞋上了,七斤重的厚被子也做好了一床。

家里的八个坛子都满了的时候,桑萝才计划着往县里去一趟,当然,这回她没忘了好早前应承了小兄妹俩的一桩事——等手头不那么局促了,带他们去县里看一看。

当初办过所的五文钱,如今在桑萝手上已经不至于拿不出来或是不舍得了,屋子也不需要留着个人看着,她早几天就打算把自己许出去的诺言应一应。

特意带了几枚鸡蛋,找周里正给两个小的办了一份过所。

过所拿到手的时候是十月十九,二十一早,小兄妹俩就穿上了大嫂给做的新袄新裤新鞋,沈安心细,帮着沈宁把头上的小髻都梳得规整漂亮。

这时的早晨已经很冷了,尤其这会儿其实天还没亮,冷风直往人的脖子里钻。

来取货的陈老汉和秦芳娘几人也早换上了冬装,看到兄妹俩同行,还特意把一副担子自己挑,给架子车上留出位置,让小兄妹俩能坐在车上,桑萝又用了一床旧薄被给兄妹俩裹了裹。

天气寒冷,沈安和沈宁却一点也不觉着冷,心里热乎得不行,大伙儿打着火把行走,一根火把的光并照不了多远的路,沈安和沈宁却都格外的兴奋,四面都是黑,依然左右前后瞧得新鲜。

冯柳娘笑着道:“你们俩个上辈子修得了好大的福气,修来阿萝做你们嫂子。”

给孩子办个过所带去县里玩,在乡下是极罕见的。

沈安和沈宁笑得眼睛都弯弯的:“婶子多赚钱,以后把阿戌也带上呀,阿戌肯定也高兴。”

冯柳娘想想儿子若是也能跟着沈安沈宁一道往县城去,怕是也一样兴奋,她笑起来:“是,那婶子是得努力,以后能让阿戌和你们一起去县里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