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116)+番外
杜长兰收回手,微仰靠在椅背:“我瞧你今儿是静不下心来了。”
杜蕴讪讪搁下笔,随后一头扎入杜长兰怀里,“爹,我就是很兴奋嘛,上京好有趣。”
他捧着杜长兰的手同自己的手比划,“讲解一个时辰就2两银子,若是一天两个时辰,那就是4两银子,10天就有40两了…”
杜蕴眼睛放光,仿佛看见许多钱。
杜长兰捏捏儿子的小脸,“喜欢钱?”
杜蕴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不吭声。他当然是喜欢钱的,有钱才能买华衣买佩饰。但他爹是个读书人,杜蕴不敢直言。
“爹挺喜欢钱。”杜长兰揉搓儿子的小脑袋,一下一下,杜蕴犹豫道:“爹,我怎么觉着你这手法与撸狗差不离。”
杜长兰眼神温和:“你想多了,小呆子。”
“我不呆。”杜蕴咕哝一句,也忘了之前的纠结。
杜长兰又好笑又无奈,这般容易就被带偏注意力,还说不呆。
小崽子真与大黑类似,有时精明能干,有时蠢萌不自知。
杜长兰继续之前的话题:“世间碎银几两,可解千般慌张。你说这样的好东西,谁能不喜欢。只是不好宣之于口,唯恐落了俗。”
对上儿子清澈明亮的眼睛,杜长兰伸手抚了抚:“谎言未必是坏事,真话也会伤人,这世间奇妙的很,你有大把时光慢慢品。”
杜蕴眨了一下眼,若有所思。
父子俩在家里待了一日,逢双时二人早早出门。在长古街石门处,杜长兰结了银钱,父子二人从马车下来。
杜蕴紧紧牵着他爹的手,仪态端方,可那双灵动透亮如小鹿的眼泄露他的本性。
忽然杜蕴偏头张望,行人来来往往,并无什么异样。
他皱了皱小鼻子,继续朝前去。
辰时六刻,杜家父子抵达宝石斋,掌柜见着他们立刻起身相迎:“蕴哥儿可用过早饭了。”不等人回话,他亲昵的拉着杜长兰往里走:“昨儿赶巧,东家令人送来一盒精贵点心,花花绿绿很是讨喜,我想着蕴哥儿这年纪应是喜欢,特意给他留着呢。”
三人一路进入内间,顺儿随后奉上茶水点心。杜蕴看他爹一眼,杜长兰垂眸,小少年这才捻了一块藕粉色的花糕。
唇齿一碰,糕点就细细碎碎散开,漫出淡淡清香,咽下肚了才回出一点甜。
好吃。
杜蕴悄悄抿唇,却是没再动其他的点心,掌柜将小少年的行为收敛眼底,更加确定自己的猜测。
小小年纪知克制,小户人家教不出来。
两人说了一会子话,杜长兰就起身往外去,他揽着儿子,一边看一边讲解。
铺子里原有的两位客人也放下器物,行至杜长兰身后。
杜蕴指着一个通体润白点点泛绿的孔雀造型,“爹,你看这个好奇怪。”
杜长兰俯身仔细观摩一会儿,问身旁的顺儿:“可否能隔帕移动?”
顺儿微愣,掌柜的笑声传来:“小心些即可。”
杜长兰从袖中掏出方帕,隔帕拾取孔雀摆件,有意无意的给旁边看客瞧。
“此物原色应是绿色,白色是泛铅了。”
“不能罢,瓷器哪听过什么泛铅。”提出质疑的是一名三十六七的中年男人,一身素纱道袍,头戴四方平定巾,典型的文人作扮。
杜长兰温声解释:“阁下有所不知,此物应属汉绿釉,因限于当时造艺简陋,非陶非瓷,而是介于二者之间,造就独特的低温铅釉,时日一久,物件泛铅白化。于是当时的匠人们各出奇招。这只孔雀摆件便是其一,通过打造动物原色形态,估算泛铅时间,便有新的形貌出现。古时某些地区,甚至将其奉为祥瑞。”
众人恍然大悟,“原是如此。”
众人再去瞧那件孔雀摆件,也不嫌弃丑了。
杜长兰将摆件放回去,“谈及孔雀,我倒是想起一个传说。”
宝石斋一众顿时竖起耳朵,准备听故事。
杜长兰笑笑:“在下才疏学浅,若是所言诸位听过,只当瞧个乐子,还望莫笑话在下才是。”
之前质疑杜长兰的中年男子宽慰他:“后生多虑,我等非是那般刻薄人。”
杜长兰颔首,缓缓道:“佛教寺庙诸位应是见过,那可知佛母是谁?”
“兄台涉猎当真宽广。”一名二十七八的男子笑道:“《孔雀王经》曾有记载,孔雀好吃人……”这约摸戳至对方痒出处,对方娓娓道来。
杜长兰并不打断,静静听对方讲述。男子从孔雀吞佛一直讲至阐教截教与三清道祖,到底是文化博深似海,随意一片枝叶追本溯源,那真真是七日七夜也道不完。
待至午时有二,掌柜才讨着笑打断,男子意犹未尽,杜长兰适时捧道:“兄台博古通今,实有八斗之才,在下今日可算开了眼,这上京当真是人才济济。”
其他人也顺着杜长兰的话附和,青年被捧的飘飘然,再看那孔雀摆件,怎么瞧怎么喜欢,当下掏钱买了。
中年文人没买着,只好选了一件孔雀尾羽纹的白瓷观音瓶。其他人也陆续选了一些小摆件。
一个上午卖出七件瓷器,足计小三百两,铺子一干众喜不自禁。
第82章 韩箐邀约
下午掌柜给杜长兰结算银钱, 邀请父子二人留下用晚饭,杜长兰婉拒了。
掌柜也未强留,只是将上午杜蕴喜欢的点心打包赠与他。
在杜长兰的示意下, 杜蕴拱手道谢, 父子二人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长古街,中大街上, 人声喧嚣, 杜长兰偏头问儿子:“晚上想吃什么?”
杜蕴一脸迟疑,路边摊左右是些馄饨, 汤面烧饼之类,从前觉得稀罕, 多吃上几回也腻了。
杜长兰想了想, “你若是不累,咱们今晚儿去逛九洞门夜市。”
小少年眼睛一亮, 顿时将疲惫挥走, 连连点头:“去去去!!!”
杜长兰点点他的额头,杜蕴嘻嘻笑着跟上:“爹, 那什么九洞门夜市在哪儿?我怎么没听过,你什么时候打听的啊?那里好玩吗?有甚好吃的?”
小少年叽叽喳喳像只小麻雀,一个接一个问题抛出, 化身十万个为什么。
杜长兰无奈道:“之前去牙行找住处打听的。听闻有不少杂耍,估摸是好玩的,吃食的话,种类颇丰,你到了地儿自个选。”
“可以随便选吗?”小少年把着他爹的手臂, 眼里都是盈盈期待,似一汪湖泊映照了明月, 清凌凌,亮堂堂。
杜长兰颔首:“你随便选,只要别把你的小肚子撑破了。”
“我能吃下一头牛!!”杜蕴拍拍自己的肚皮,放出豪言。
小半个时辰后,父子儿子抵达夜市街口,此刻日头消失在地平线,唯有一点余晖,连绵不绝的小摊亮上灯火,将半边天空照亮,空气里若有若无的弥漫着食物的香味儿。
一阵“滋滋”声响吸引杜蕴的注意力,他扭头看去,正见一名妇人在铁板上煎制小肠,飞溅出无数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