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50)+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众人说话间张氏和王氏添上碗筷,杜二姐同杜长兰挨着坐,他们乡下人家,不讲究太多虚礼。

杜二姐夹了一张鸡蛋饼,几口吞下:“娘烙的饼还是那么好吃,幸好我机灵,不然都吃不上这一口。大姐就是太要脸了,顾忌这个顾忌那个,不像我不要脸的回娘家蹭饭嘻嘻。”

杜老爹瞪了二女儿一眼,杜二姐盈盈笑,叫老俩口都没了脾气。她扭头给杜长兰夹一筷子炒鸡蛋,“趁热吃,冷了就腥着了。”

杜长兰笑应,小辈那桌也热闹不已,给表兄弟夹菜剥鸡蛋,“你们摸黑儿过来的?”

“没有,爹举了火把,照的可清楚哩。”

早饭后剩下两桌狼藉,杜二姐帮着收拾,把张氏和王氏惊了一跳,纷纷阻拦,杜二姐道:“我就帮着收个碗,总不能白吃娘家的饭。”这话惹得杜老娘抬手要打她。

“哎呀呀,杜家老娘又欺负她女儿啦~~”

杜蕴弯了弯眸,小姑姑的性子当真与他爹像了七八成,不愧是亲姐弟。

杜长兰同家里人说了会子话,少顷张氏提着一个竹篮子从小厨房出来,杜长兰接过对儿子道:“走了?”

杜蕴莫名,但还是本能跟上。

直到他们往山上去,杜蕴心中有了猜测,激动的拽着杜长兰的手:“爹,我们是去……”

杜长兰点点头,又解释一句:“昨儿家里太忙了。”

“我晓得我都明白。”杜蕴捧着他爹的左手来回晃,雀跃坏了,忍不住道:“原来爹昨晚听到了。”

杜长兰不解:“什么?”

小少年蹦蹦跳跳也不解释,不管他爹听没听到都不重要,结果是一样的就行。

终于父子二人行至孟氏坟前,四下并无杂草,明显被清理过。

杜长兰摆上祭品,其中大猪头引人瞩目,那是杜家原本等杜长兰回家祭告祖宗用的。但昨儿村人盛情凑了一副全猪祭,于是杜家的猪头就搁置了,这会儿用在孟氏坟前。

杜蕴跪在亡母坟前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响头,同他爹一道儿烧纸。

“娘,我这些年生活宽裕,日日欢快。你莫要担心我。”

杜蕴同亡母报了平安,话题又回到杜长兰身上,讲述他们父子上京经历的事宜,夸赞他爹如何如何聪明不凡。

杜长兰揉揉儿子脑袋,“别说我了,说你自己。”

杜蕴点点头,“我在上京认识许多人,博学的老先生,单纯的小郡王,他们赠我华衣美玉。但我拥有的第一件华衣是爹给我买的,在我心中无可比拟。爹疼我爱我,犹如眼中珠,掌心宝。我每思及此,心中无限庆幸,我……”小少年心中情绪如大海翻涌,怎么也止不住。

杜长兰:………

怎么又绕到他身上。

他们祭拜孟氏之后,杜蕴快活的像只小鸟,在山间来回穿梭。

“爹,我们在山上玩会儿罢,好不好。”

“爹不想摘野果吗,不想摘枇杷吗?”小少年奋力劝说。

杜长兰心道,纵使这山上还有野果也早叫村里小子们撸走了,哪还剩的给你。

但小少年缠人功力一流,杜长兰只能由了他去,于是杜长兰走着走着,面前的草从突然冒出一个大活人,

“哈哈哈爹是不是被惊到了。”

杜长兰:对喔,我好怕怕【棒读】

少年人的天性如此,杜长兰也未刻意拘着,这一带地方村人常来,并无毒蛇猛兽。

但是……

“爹,救命啊——”

小少年满头青绿奔来,满脸急色:“这个东西弄不掉了。”

杜长兰看着儿子头上堆叠的小刺球,感觉眼睛受到一种荒诞的暴力,脱口而出:“你捅了苍耳窝啦!”

杜蕴茫然望着他爹:“啊?”

杜蕴小时候粘他爹粘得紧,后来又跟着他爹去念书,对乡野间的野物没甚印象。此刻经他爹提醒,小少年终于从久远的记忆中翻出只言片语。

苍耳,奉山村人又唤粘刺果,乡下孩子常用来作弄人。

杜蕴:QAQ

杜长兰试着扒拉儿子发间的苍耳,但没两下小少年就扯着嗓子嗷嗷叫。杜长兰只好脱了外衣包在儿子头上,叹道:“先回家。”

能清理的清理,实在不能清理的只能剪掉。

杜家人好奇杜蕴的“新造型”,杜长兰推说杜蕴烧纸钱时被熏着眼睛了,随后他拿了剪刀进屋,杜蕴看着剪下的乌发,欲哭无泪。

这辈子他都不会忘记苍耳这个祸害了!!

杜长兰给儿子重新打理头发,扎个丸子头,用布巾包住:“没事了,看不出来。”

杜蕴还想说什么,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杜大姐到了,父子二人出屋迎客。

没想到的一同到来的还有送奖银的衙差,而衙差竟是两波人。

杜长兰这次高中状元,不止府、县、镇送来奖励,连雲阳郡也派人送了奖银来。

大承朝多少年没出过连中六元的状元,雲阳郡则更久没有出过状元了。这在政绩上也是光辉一笔。

是以郡守大手笔的让人给杜长兰送了整五十两。匣子揭开,一排银辉激得众人闭目。

杜家人包括两位女婿都惊的失声了。

而府县包括县学一同送来的,共三十八两银子。衙差离去后,兴平镇的里正携后生而来,一番道贺后放下八两银子就离去了。

而这并非结束,反而如同一个开关,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人来,多为本地乡绅,基本是银钱和物件儿夹杂而送。

宋越亲自来了一趟,宋家开布庄,特送两匹上好的料子,并点心两盒。

崔家李家也派人送礼,直至晌午,送礼的人才歇了。

杜二姐轻轻吐出一口气:“我的个天爷,这阵仗也忒大了。”

流水般的贺礼在杜家堂屋堆成了小山,且除了长兰交好的几位同窗,其他都是不必回礼的。可谓天上掉银子。

再有高中进士后,免税田亩数成倍增加,免徭役名额扩增四个,这些都是隐形利处。

此时此刻,大人眼中的杜长兰身上仿佛散发金光,活似送财童子。而在小辈们心中,杜长兰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他们一生敬仰又无法翻越的大山。

小院寂静,倏地一声惊叫。

因为送礼的人太多,众人移了注意力,回过神才发现晌午了还是冷锅冷灶。

杜家人顿时忙活起来,此刻也不分男女了,仅一样,万不能让状元郎饿着。

杜老娘现宰了一只小公鸡,碗口粗的柴火在灶膛里熊熊燃烧,焖炖的小公鸡浓香扑鼻。

杜长兰喉头滚动,也有些馋了。

近酉时杜家两个女儿提出告辞,杜老娘将宋家送的一匹布一分为二,两个女儿一人一半,又分别送两本启蒙书和一套文房四宝,各自一盒糕点。

杜大姐动容不已,叫儿女给外婆磕头。杜二姐也收敛调笑模样,令两个儿子照做。

随后他们离开奉山村。

两日后,杜长兰携礼看望严秀才,从前他考上一个童生都要敲锣打鼓的宣传,如今高中状元却安安静静进了学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