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152)+番外
杜蕴趴在木栏上,迎着江面上淡淡腥湿的风,整个人酥了骨头似儿,半阖着眼,鸦羽似的睫羽在白皙的面庞投下弧影儿。有感而发:“天地间可有取之不尽物?”
陆文英道:“日炎。”
崔大郎答曰:“江风。”
杜长兰微微一笑:“明月。”
崔遥目瞪口呆:???
刚才话题不是还在他身上吗,怎么这会子都不搭理他了。
崔遥故意叩了叩桌面,别扭道:“你们说的也有理,且听你们的。”
崔大郎没好气的给了傻弟弟一个爆栗,就这个脑子怎么敢去地方为官,真有个万一,长兰和文英都不能及时捞人。
崔大郎不理会弟弟的怨念,从身侧匣子里取出两枚古朴大气的玉牌,推至杜长兰和陆文英身前。
“这是我从白雀庙请的,保佑二位贤弟事事如意,驱邪避难。”
杜蕴也重新坐回他爹身侧,拿过玉牌瞧了瞧,虽叫玉牌却非石非玉,但触手细腻便知是好物。
杜长兰瞥了一眼又得意起来的崔某人,打趣道:“托崔二公子卖力宣传,如今白雀庙的门槛都被踏破了。”
若河县众:白雀庙的菩萨保佑绣花枕头一路过关斩将考上进士,这都不算灵,什么算灵!
崔大郎能从一众信徒中为杜陆二人请来玉牌,可见是不容易。
崔遥显摆道:“我也有一个,不止如此,我还向菩萨求了姻缘。”
小阁楼倏地一静,崔大郎干笑道:“每次我们都去还了愿,想来菩萨不会…应该不会烦了阿遥。”应该……罢…
崔大郎也没底。
相比崔大郎的诚惶诚恐,崔遥则底气十足,“我心至诚,菩萨喜欢我还来不及,怎会腻了我。”
众人半信半疑。
次日一早,大船在漕运码头靠岸,一众人下船。
“长兰,这里。”
人群外,李道岫长身玉立,高声唤着他们。
说来李道岫同他们籍贯地一处,该是一道儿的。可他那厢有事耽搁,比杜长兰他们晚回乡,又较杜长兰他们早返京。
双方汇合,陆文英携妻告别,道与岳家先通消息。
众人笑应,只他们提着行礼不便,于是叫了一桌席面去小院。
菜过几箸,李道岫举起酒杯欲饮,复又放下:“长兰往后也是打算租赁院子?”
杜长兰无奈笑道:“我倒是想买,可这上京的宅院瞧不上我呐。”
李道岫闻言眸中情绪涌动,他似是想说什么,崔大郎忽的抢过话茬:“长兰,既然你平日唤我一声大兄,我就托大问你个事。”
李道岫眉头微蹙,杜蕴眼珠转动,默默夹了一块鸡翅啃咬。
崔大郎拽着弟弟起身,举酒敬道:“长兰,县里人不知内情,以为阿遥有今日皆是菩萨保佑,可我这做大兄的,心里明镜儿似的。若非你拉拔费心,我这弟弟怎么也入不了天子堂。这杯酒,大兄敬你。”
崔大郎仰头饮尽杯中酒,崔遥嘴巴张了张,但心底亦是觉得他大兄言之有理,遂也饮了酒。
酒敬了,崔大兄这才说正事:“长兰,你如今未成婚,阿遥也未成婚,我想着你们做个伴,两家凑一凑,一同买下这座院子如何?”
崔遥大喜。
杜长兰摇头。
崔遥急了:“为何不愿,咱们从前同吃同住的情谊,你忘了不成。”
崔大郎拉住弟弟,虽有些沮丧,但很快收敛,旁侧的李道岫收回目光,抿酒遮住上扬的嘴角。
杜长兰与崔大郎分析:“别看此处院小,但地段好,环境清幽,如今又出过状元,屋主正等着售高价,大兄何必送冤枉钱。
李道岫神情一顿,崔大郎眼中泛起亮光。
杜长兰道:“不若另寻宅院,只是我这边只能拿出小两百两,占大兄便宜了。”
崔遥激动的搂住他:“咱们兄弟,不说那些。”
双方确定买房事由,崔遥终于想起还有李道岫这个人,道:“多谢李大公子提点,不然我们都想不到这茬。”
李道岫:………
饭后李道岫匆匆走了。
晚上杜蕴躺在他爹身边,窗外的月辉在地面投下一块梦幻的银纱。
“白日里,李大伯伯是不是想拉爹站队。”
若换了旁人听杜蕴没头没尾的一句,只会莫名其妙。
但杜长兰揉揉儿子的脑袋:“睡吧。”
从前李道岫拉拢他的事,杜长兰并未瞒着儿子,如今小孩儿因为李道岫突兀的一问,得出此论也不算瞎想。
读书人来往内敛,尤其彼此知道个大概底细,明面上有些事情就会避着些。
但李道岫知晓杜长兰如今买不起上京的院子却还明知故问,不过是想引出后续话题罢了。
翰林院徒有清贵却无甚油水,不另寻他法,如何应付上京的开销。正好李道岫可介绍门路。
一来二去,杜长兰就被拿捏了。
杜长兰心里揣着事儿,虽阖着眼,脑中却很是清明。
屋内寂静,少顷杜长兰听见耳边响起一道咕哝:“还是奉若伯伯最好,我最最最爱爹,最最喜欢奉若伯伯。如果奉若伯伯能一道儿来京就好了……”还有大黑…
杜蕴想:他不能把大黑带走,否则奉若伯伯的乐趣愈发少了。
第109章 地契共有
杜长兰正式入翰林院当值, 陆文英着手朝考。崔遥则进入工部门下——都水清吏司任职主事一职,从六品,下辖十二令史, 也算小有权力的官职。
同比同榜同进士, 仅有几人与他相当,惹来一众羡慕。
崔遥走路都带风, 面对外人询问, 他真诚道:“皆是菩萨保佑。”
私下他也这般念叨,若非杜长兰和陆文英知他秉性, 恐怕也以为崔遥在推诿缘由。但事实上,崔遥真心实意认为他能分到好差事是白雀庙的菩萨起了效用。
用银钱为弟弟开道儿的崔大郎:露出疲惫的微笑。
杜长兰瞥过崔大郎, 对方摇摇头。不必事事都对傻弟弟言明。
崔家在若河县也算排得上名号, 家中小有薄财,如今因着崔遥这一路花销, 加上即将在上京置办宅院, 花钱如流水。崔大郎也倍感压力。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崔家如今靠着小儿子改换门庭,崔父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原本打算退下来含饴弄孙,把家业交给大儿子打理,如今也不提这茬了。老刀重启, 来往府县奔走求利。
半月后杜长兰一行人休沐,崔大郎趁此道:“我看中几处院落,今儿你们也去瞧瞧,看看最后中意哪处。”
陆文英也被崔遥拉去凑热闹。
马车内,崔大郎同众人道:“我知你们每日当值辛苦, 是以选了城西和城南交界的地儿。”
陆文英抬眸,那边可是紧俏得很, 未必比长兰现在租住的小院便宜。
马车顺着巷口拐进小道,周围的嘈杂远去,偶尔听见几声鸡鸣犬吠,夹杂孩童朗朗的念书声。
“崔公子,这儿。”车外一道有些粗嘎的男声传来,拉过众人注意力。崔大郎率先下车,笑着介绍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