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66)+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青年双眸出神,他迟疑道:“小公子,阿奴听不懂您在说什么。”

杜蕴还欲再言,却被杜长兰拽住。

杜长兰温和道:“蕴哥儿认错了人,你去清洗罢。”

青年颔首应是。

少顷父子俩洗漱完了,杜蕴跟在他爹身后连声追问:“爹,阿奴是不是奸细?”

“他一个商队头领怎么会自卖为奴?”

杜蕴化身十万个为什么,杜长兰不疾不徐的收拾床铺。

“爹,这里面是不是有阴谋?”

杜长兰宽衣解带,褪去鞋袜。

杜蕴蹬了鞋袜,一股脑儿坐他爹的床榻里侧,他摩挲下巴:“刚才阿奴反应那么快,他是不是会功夫?爹,我觉得唔唔…”

小少年喋喋不休的双唇被骨节分明的手指捏住,杜长兰道:“阿奴本名莫十七,确是商队头领,比起所谓阴谋,爹更觉得阿奴被人所害,失了记忆。”

这几日的观察加上方才试探,杜长兰更偏向于这个猜测。

杜蕴圆溜溜的眼睛眨巴眨巴,眸光涌动,一闪一闪如星子。

“以及……”杜长兰躺下,给自己掖好被角,杜蕴也想跟着躺下,却听他爹淡淡道:“阿奴是女子,你平日与她保持适当距离。”

杜蕴:!!!

若非时辰不对,小少年恨不得当场绕院跑个七八圈,这是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竟然发生在他身边。

小少年晕晕乎乎,杜长兰道:“行了,快回你的床榻歇下。”

杜蕴恍惚着点点头,不知如何睡下的,次日他盯着在花厅打扫的青年,视线不经意扫过对方的耳垂,并无耳洞。

杜蕴微微蹙眉:难道爹猜错了?

他目光下移,落在青年的喉间,平整光滑,没有喉结!!

杜蕴持盏的手,微微颤抖。

他心中别扭,不愿待在花厅,于是穿过月洞门去寻隔壁院子的崔堂兄,目光下意识盯着对方的喉间,“男人都会有喉结的对罢?”

崔堂兄莫名,但还是笑道:“有些体弱的男儿并无喉结,或是喉结不显。”

杜蕴眉头一挑,那这不是又推翻他爹的猜测了。

西河岸边,杜长兰打了一个喷嚏,身旁令史立刻关切道:“杜大人,您没事罢?”

杜长兰摆摆手,然而晌午底下人特意为他准备了一碗姜汤。

杜长兰:………

倒也不必。

令史偷瞧他,见杜长兰将姜汤一饮而尽,才松了口气。

如今西河修缮已至后期,杜大人千万别倒下,否则必得耽搁,到时候上面怪罪下来,他们都得吃挂落。

饭后杜长兰沿着河岸巡视,忽然他脚上一沉,若非及时瞧见是个小娃娃,他差点一脚踹出去。

小娃娃约摸两三岁,用红绳扎着小揪揪,小脸白白净净,双眸乌黑,仰着小脸朝杜长兰咧嘴笑:“爹——”

久远的记忆从心底撅出,杜长兰整个人都要不好了,他赶紧唤来巡视官兵,“这孩子同双亲走散,你们抱着他去找他家人。”

一名官兵俯身来抱孩子,谁知小娃娃嚎啕大哭:“爹别丢下我,虎头听话,爹别不要我,爹…”

河岸动静顿时引来旁人围观,杜长兰眼皮子直跳,巡视官兵也有些无措:“大人,您看……”

小孩儿边哭边往杜长兰身上爬,最后死死圈住杜长兰的脖子,哭的撕心裂肺。

杜长兰:………

这一套是小崽子们通用的罢?!是吧!

杜长兰无奈抱着孩子哄,对二人道:“派人去附近喊一喊,看谁丢了孩子。”

两名官兵连连应是,临走前忍不住看了杜长兰一眼,杜大人抱孩子的姿势是否太熟练了些?

半个时辰后,一名身材圆润的富商急赤白脸而来,看见杜长兰怀里的孩子,顿时两眼飙泪:“虎头,我的心肝肉啊,你让爹好找啊。”

众人瞧瞧富商又瞧瞧杜长兰,好嘛,都是一水的深绿色,难怪这孩子会认错人。

杜长兰垂首问小孩儿,“你认识他吗?”

富商殷切望来,小孩儿含着糖块想了想,摇头。

富商一个倒仰,差点没昏过去,“大人大人,虎头当真是小民之子,我们是亲父子啊,真的!”

“虎头,虎头,我是爹啊。”

小孩儿心无旁骛的吃糖。那悠闲模样当真与富商的焦急形成鲜明对比。

围观百姓议论纷纷,猜测富商不是孩子亲爹。

富商又急又气又疼,忽的他想到什么,忙道:“大人,我的虎头里衣绣有两朵桃花,栩栩如生,乃是出自江南绣娘之手,虎头的小外衫是上好的苏州锦,他的亵裤……”

富商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小孩儿身上的衣着数了个透,又报上孩子的出生年月,连孩子屁股蛋子上的胎记都描述的仔仔细细。

杜长兰已然信了八成,他用手帕擦擦孩子嘴角的口水,指着富商问孩子:“他是你爹吗?”

富商急的跺脚:“虎头你快叫爹啊。”

富商身后的管事和小厮也跟着催促,于是小孩儿抿了抿糖块,仰起小脸朝杜长兰甜甜笑:“爹~”

杜长兰冷漠脸:呵呵。

富商一口气没喘上来,当场昏过去。

“老爷,老爷……”

小孩儿受惊,顿时往杜长兰颈间埋去,糊了他一大片糖渍。

官兵们默默移开眼,一时不知该同情杜大人还是富商。

杜长兰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小崽子不会说谎,但会胡说八道。

因着这一出,杜长兰特意跑了一趟衙门,再三核实虎头乃富商之子,杜长兰才把孩子交还。

他离开衙门时,小孩儿伸着小手哭的昏天黑地,叫富商老吃味儿了。

回去路上杜长兰摸了摸粘腻的颈间,想用湿帕擦拭,马车内却无水,此乃衙门临时借调的马车,仅是代步工具。

他忽然觉着有个小厮跟着,确实方便许多。不多时,他心中有了人选。

而等杜长兰回到西河岸,工部侍郎笑盈盈行来,打趣道:“长兰好福气啊,白得一儿子。”

这事儿在西河两岸传遍了,一名主事笑道:“那可不成,杜大人家里可是有正经公子的。这捡一个儿子回家,杜小公子也不能允啊哈哈哈。”

杜长兰借着擦汗的动作挡住自己无奈的神情,捡儿子这种事做一次就够了,再多来一个他真的会英年早逝。

晚上杜长兰归家,还未靠近院落,院门就从里打开了,小少年张着手飞奔而来:“爹——”

杜长兰单手拎着儿子后领,小少年顿时缩了脚荡秋千,他仰着小脸笑:“爹今日比昨日早回来半刻钟,值得庆贺!”

杜长兰啼笑皆非,与儿子言语,而阿奴撤了门槛,将马车牵进院子,由辛家人接过马匹照顾。

辛起的媳妇儿从小厨房呈上晚饭,那厢崔遥听见动静,也从月洞门过来,问道:“西河那边是不是快竣工了。”

杜长兰清洗手脸,应了一声,见阿奴要走,他把人叫住。

“你也没吃饭,随我一道儿在花厅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