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76)+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葛老先生沉默不语,书房内安静的落针可闻,气氛压抑。

葛老先生先前被茶水打湿的衣角贴着皮肉,浸出幽幽寒意,他却不觉。葛老先生开口道:“老夫知晓了,你回罢。”

这短短一句话,便显示着葛老先生接管此事。

杜长兰拱手退下,出了国丈府,他看着头顶灰白的天,心中并不如面上平静。

若是可能,他倒希望蕴哥儿不是皇室中人。如今储君之位空悬,那孩子回到皇室,反而是群狼环绕。

可不挑明蕴哥儿的身份,这关过了,往后呢?那孩子跟着他到底受罪了。

小官之子,身份卑微。

再者,往后蕴哥儿知晓有认祖归宗的可能,却被他拦着,焉知不会憎恨他。

人性最经不住考验。

杜长兰吐出一口浊气,“罢了,一切尽人事,听天命。”

他们这厢离开,瑞二便持葛国丈的信物前往京兆府。

京兆府尹听闻来意,头顶的官帽都跟着颤了颤。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颤声询问:“国丈爷要下官善待杜小公子。”

瑞二微微一笑,“大人,您照做就是了,国丈爷不会害您。”

第126章 龙孙

适时又有人来, 衙役道:“大人,九皇子府上的管家来了。”

京兆府尹:………

瑞二欠身一礼,退下了。

京兆府尹头皮发麻, 他原是以为此案铁证如山, 应是好审理。谁知小郡王忽然冒出来认罪,还指控黎四公子谋害在先, 小郡王是正当反击。

四公主派人施压, 京兆府尹便想将一应罪责推至杜蕴身上。但万万没想到早已不问朝事的葛国丈竟然会为杜蕴撑腰。

九皇子府先前已经打了招呼,这会子又遣人特意跑一趟, 其含意不可不明。

各路神仙打架,可怜他这凡人遭殃。

衙役久等不到指示, 又唤了一声。京兆府尹恨不得不见, 可也知晓自己没有那个底气,抹了把脸硬着头皮上了。

怪道是三年京兆府尹, 十年人寿断。

双方碰面, 九皇子府的管家很是客气,简单问好后, 管家奉上一个沉甸甸的黑木匣子:“殿下也知晓大人为难,可此次冤死的黎四公子乃我家皇子妃爱弟,听闻噩耗, 皇子妃几度昏厥,犹如受摧心折骨之痛,我家殿下也神伤不已。遂遣老奴来传话,不求其他,只求一个公道, 【务必】”管家着重咬住这两字,意味深长:“令凶手受尽黎四公子生前苦楚才伏法。”

京兆府尹眼皮子一跳, 看着那黑木匣子仿佛不是金银,而是他的催命符。

管家离去后,一名下属怂恿道:“大人,明日堂审杜蕴必定狡辩,以属下之见,不若先将其审问一二。”这便是要动刑了,折了犯人四肢,断其舌头强行画押,天王老子来了也翻不了案。

“放肆!”京兆府尹厉声呵斥:“衙门光明之地,岂容你玷污。传本官令,派人严守大狱,不准外人探视,不得动用私刑。”

下属愕然。

至申时,今科状元之子击杀黎四公子一事传遍坊间,百姓议论纷纷。

九皇子妃听闻下人回报,恨恨道:“再传,继续传,买通地痞去京兆府衙门前闹事,一定要重判小畜生!我要将那个小畜生千刀万剐。我要杜氏一族都给我弟弟陪葬。”

九皇子捧住她的手,“安心,那个小杂种怎么都逃不了。”

他心下有些可惜,他原是冲着小郡王去的,没想到会冒出一个杜蕴。

九皇子府的探子守在京兆府外,黄昏时,宫中忽然来人。

探子一脸疑惑对同伴道:“怎么宫里来人了?”

同伴迟疑:“或是九殿下进宫求了陛下,陛下特意派人催促京兆府尹。”

但不知为何,两人皆有些不安。

一刻钟后,宫中的马车离去。

他们却不知原本扣押在监狱里的“恶徒”,此刻被安置在马车内柔软的被褥上。

大内侍用面巾一点点擦拭小少年脏污的面庞,当看清那张脸时,手中湿帕跌落。

这张脸……

这张脸与元文太子年少时像了七八成!

车轮滚滚,飞速入了皇宫直奔内殿。惹来一众宫娥小太监惊异目光。

什么人竟敢在宫内乘车。

夕阳余晖逐渐淡去,当太阳即将消失在天边之际,马车终于出现在嘉帝眼中。

他几乎维持不住帝王威仪,疾步下了玉阶,葛国丈随他一道儿,二人行至马车前,将刚撩开车帘的大内侍吓软了腿:“奴才叩见陛……”

“你走开。”嘉帝不耐的挥开他,亲自登入马车,暗沉的光线下,小少年双目紧闭,可那张明秀如玉的面庞,曾经无数次出现在嘉帝梦中。

“元文……”纵是天下之主也俯身,抚摸着少年的面庞,老泪纵横:“朕的元文啊……”

杜蕴是被一阵沉闷的哭声吵醒的,他迷迷糊糊睁开眼,怔怔看着眼前明黄色的龙袍,少顷记忆回笼,他警惕的蹦起来。

嘉帝连声道:“孩子别怕,皇祖父在这儿,谁也害不了你。”

杜蕴瞳孔一颤,不敢置信的瞪大眼,此刻他才发现他早已不在六皇子的山庄,而是在金碧辉煌的大殿。

眼前的老者陌生又熟悉,一身明黄色龙袍,龙袍?!!

葛老先生上前揽住他,温和道:“蕴哥儿不怕,曾外祖告诉你真相。你并非杜长兰之子,而是元文太子之子,陛下的龙孙。”

杜蕴脑子刹那空白,他似乎明了葛老先生的意思,又仿佛什么都不明了。

那双如星子璀璨的双眸被蒙上了一层纱。

大内侍捧来清水匕首,嘉帝挥刀划破手指,水中滴落一滴硕大血珠,葛老先生安抚杜蕴:“蕴哥儿,你皇祖父需得给群臣一个交代,还得你受回疼。”

杜蕴抿了抿唇,心中紧张不已。若是他与陛下的血液不相溶,他等会儿会被打出皇宫吗?

杜蕴心中胡乱想着,匕首划破指尖,血珠落碗。

众人屏气凝神中,两滴血珠逐渐融为一体,嘉帝和葛国丈最后一丝疑虑也无了。

此刻瑞二奉天子口谕进殿,手中捧着一干册目。

葛国丈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出其中一页,“十二年前初,元文太子曾至中州办事,停留数月。同年冬日南巡,返京时再度绕至中州,停留半月。次年夏,元文太子西寻,途经中州。往后三年,元文太子每年平均两次在中州逗留,尤以第三年为最。仅半年便停留中州两次。”

杜蕴看着书页上所记,脑瓜子嗡嗡。

葛国丈还在继续陈述相关佐证,孟氏原是中州富商之女,自幼失怙失恃,养在叔叔家。

随着她日渐长大,显露倾城貌。于是她叔叔便将她灌了药送去贵人床榻,以谋前程。谁知贵人竟是元文太子。

同年冬日,元文太子再次回返中州,孟家叔父被告贿赂官员,侵占良田,最后被判夺去家财,徒三年。

此类种种,皆是有证可循。

待杜蕴降生后,亦是元文太子为其取名,可见对亲子喜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