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86)+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杜长兰晃了晃手中的杯盏,清亮的茶汤泛起圈圈涟漪,倒映的人影也跟着散了。

如果蕴哥儿母子被顺利接回皇宫,元文太子或许能多撑些年岁,嘉帝传位于他,元文太子登基后或许能救回妹妹,得一个圆满结局。

然现实总是不如人意。

孟氏病死他乡,蕴儿流落民间,元文太子与皇后先后薨了,大公主身困西戎,辉煌的国丈府退居人后……

车停,水止。

他们到家了,杜长兰掀开帘子下车。小郡王理直气壮在院里吃了晚饭才离开。

饭后崔遥没有立刻离去,而是不好意思的挠挠脸:“长兰,文英,有件事你们帮我拿个主意。”

杜长兰瞥了一眼小厨房里忙活的辛家人,他道:“去书房说。”

合上书房门,崔遥开口道:“上京南面儿下的一个县里的桥塌了,还损了路面,我仔细估量过工程经费,原是上报的,但被打了回来。上峰说我有些地方估量错了。”

杜长兰和陆文英对视一眼,崔遥随手捻了一块墨条慢慢磨着:“我其实有些明白上峰的意思,他想让我将经费预估充裕些。”虽然换了个文雅的说辞,但崔遥还是感觉面上烫得慌。

墨条划过砚台,发出细腻的响声,为崔遥伴奏:“上峰还说冬日天寒,司里的同僚上有老下有小,十分不易。”

杜长兰问他:“你是如何想的?”

崔遥顿住,他低下头去:“若是多预估一点儿也就罢了,可上峰是想让我在原有经费上再多预估一半。”

这可就贪多了。不但容易叫人看出端倪,且事发后崔遥首当其冲。

陆文英与崔遥讲明利害关系,崔遥也是听的,只是他有自己的顾虑:“我若不应,上峰针对我怎么办?”

杜长兰在书案后落座,点点桌面,示意崔遥继续研磨。他取笔写下清吏司的郎中和员外郎名姓。

崔遥伸手指其中一名姓方的员外郎道:“就是他。”

之前杜长兰在工部短暂任职,与这位方员外郎打过两回照面,除却这位方员外郎外,同品级还有三人。

再往上是郎中,左右侍郎,尚书。

杜长兰搁下笔,对崔遥道:“不必理会姓方的,既然是要事,上面定然催促,他能将你的预估经费打回一次两次,却不能一直拖着。”

不等崔遥说出隐忧,杜长兰先一步道:“姓方的也是平民出身,他是在诈你。这次你若应了,便是现成的把柄。往后再遇上此事,他贪欲只会更大。银钱进他腰包里,风险却是你担,哪个二傻子能应这事。”

崔遥:……

他怎么觉得杜长兰在骂他呢?错觉吧。

杜长兰点点另外三位员外郎的名字,“这些日子你若得空,寻些由头分开请人吃顿饭,备一二薄礼。”

“分开请好麻烦。”崔遥讨好笑问:“一块请行不行?”

杜长兰似笑非笑看着他,随后倏地敛了笑:“不行。”

他陡然变脸将崔遥骇住,崔遥缩着脖子嘟囔:“不行就不行,你给我个理由啊。”

陆文英也望过来,他也不太明白。

杜长兰提点二人,“三位员外郎皆是同级,阿遥一道儿请了,便分不出个高低,这请了也是白请。”

他先前在翰林院当值,一道儿请教习和学士吃饭,也是提前与教习打下基础,通过教习引荐学士,情况与此不同。

杜长兰用自己的具体事例给二人细细讲解,陆文英若有所思,崔遥双眸涣散,最后他记下一句,三位员外郎得分开请。

第134章 墨宝幌子

崔遥不肯改预算, 果然被方员外郎打回重做,一名令史惴惴道:“崔主事,这样真的没事吗?”

崔遥撇撇嘴, 又迅速收敛:“我再重做就是了。”

崔遥无师自通磨洋工, 跟方员外郎耗着。杜长兰那边却一日赛一日繁忙。

他任职吏部考功司,顾名思义便是掌文官处分, 考核, 众人皆知的三大油水之部之一。

哪怕杜长兰只是来六部观政,也能跟着沾荤。

往届有此者, 往往会在干完活之后被一脚踹出去。

但今岁没有天子发话,谁敢在这敏感时候把杜长兰从吏部踹走。不过舍一点蝇头小利, 何必去担风险。

日子一天一天过着, 上京飘起了鹅毛大雪。

这日杜长兰傍晚散值回家,小院迎来一位客人。

宝石斋的掌柜笑盈盈拱手:“小老儿见过杜大人。”

杜长兰扶起他, “都是旧识, 掌柜太生分了。”

辛菱转身进厨房添茶水,然而一道身影比他更快。

“可恶, 又让莫十七领先了!!”辛菱暗恨。

辛起摇摇头,去伺候马匹,收拾马车。

谁能想到莫十七一副呆呆傻傻的样子, 竟也藏了心思。实在是狡猾之徒。

之前杜大人还带莫十七买成衣,那小子穿上后身高腿长,跟在杜大人身边颇有气势,倍儿长脸。

如今杜大人出门几乎不带他们,只带莫十七, 辛起也不免发愁。

辛家的母女则没想那么多,每日收拾屋子, 清洗衣裳,打理花草,她们只需要顾好杜大人这个院子的活,下午时候就得空了,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打络子,心中无比安宁。

花厅内,莫十七呈上茶水点心退至杜长兰身后,偷偷盯着青年的后颈。头发与颈项相连处,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发旋。每次都会有一层绒绒的碎发散落,软软的,像蒲公英轻盈,风一吹就东倒西歪。她想拿根红线绑成小揪揪。

莫十七看的入神,猝不及防对上杜长兰微眯的双瞳,“你在想什么?”

莫十七眨了一下眼,浅褐色的眼睛映着青年清俊的容貌:“啊?”

杜长兰:………

真傻还是又装傻。

“杜大人?”宝石斋的掌柜犹豫唤。

此刻崔遥和陆文英二人也回了,看见陌生人有些意外。

但陆文英对掌柜却十分熟悉,谁让他上个月才给人供了翰林院的手抄古籍刊印。

这是杜长兰用来开源的法子,他原也是打算带陆文英一道儿。但杜蕴认祖归宗后给了杜长兰许多银钱,于是杜长兰就将开源法子彻底给陆文英了。

杜蕴还送给崔遥和陆文英银钱珍宝,但这两人只挑拣了几样小物件儿,旁的都不要。

杜长兰给崔遥简单介绍一番,又道出掌柜来意。

崔遥惊疑不定:“长兰虽然一手楷体不错,但作书法在贵铺售卖,是否勉强了。”

“怎么会。”掌柜坚定道:“杜大人身为连中六元的状元郎,他的墨宝,旁人求之不得。若是侥幸得了,每日供在堂中,日夜观摩学习也不为过。”

崔遥:………

这不至于罢。。。

掌柜朝杜长兰又是一礼,恳求墨宝。

杜长兰扶起他,“掌柜莫再多礼了。”杜长兰一副为难模样:“罢了,且随意作两副,掌柜莫见笑。”

一行人进书房,莫十七为他研磨,杜长兰写下一副斗方,又作一副对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