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87)+番外

陆文英和崔遥观望:“鸭是甲等鸟,蚕是天下虫。”【*】

崔遥乐了,“这对子有意思。”

陆文英睨他一眼,“若你来对当如何?”

众人也望向崔遥,他摩挲下巴,眼睛一亮,道:“这还不简单,鸭是甲等鸟,螺是田边虫。鸭对螺岂不美哉。”【*】

陆文英无语,螺都进鸭肚了,还美个甚。

众人玩笑时,杜长兰盖上私印,宝石斋掌柜如获至宝,捧着墨宝离去了。

崔遥看着掌柜的背影,哼道:“长兰这墨宝多久能卖出去?我猜半年。”

他话音落下,后脑一疼,地上骨碌碌滚着一颗杏仁。

崔遥双眸圆睁,“好个莫十七,你敢偷袭我。”

莫十七反手指自己:“我?”

“蠢蛋。”杜长兰抛了抛手里的杏仁,再中崔遥眉心。

崔遥揉着眉心,慢半拍道:“杜长兰,你啥时候又往袖中揣零嘴了。”

他记得蕴哥儿长大后,杜长兰就不如此了。

陆文英嘴角抽抽,重点是这个吗?

陆文英默默往外去,有时多看一眼崔遥都是对自己的暴力。

他回到自己院中,章氏笑着迎上前来,“我听见隔壁动静,可是又有什么事?”

陆文英简单提了提,章氏莞尔:“我与崔二公子倒是想法不同,最迟十日,杜大人的墨宝就会被人买走。”

陆文英眉梢一动,欲追问,章氏却笑而不语,只道过些日子陆文英就明了。

果然如章氏所言,三日后杜长兰挂在宝石斋的墨宝被人先后买去,宝石斋掌柜来送银时,崔遥惊的目瞪口呆。

他看着轻飘飘的银票,仿佛那是他即将离家出走的脑子,“长兰一副斗方竟卖了三十两银子!”

是在哄他的罢。

两副墨宝共六十两,悉数推至杜长兰跟前。

杜长兰盯着银票和银锭瞧,宝石斋掌柜从他面上看不出端倪,只好作罢。

陆文英将此事同章氏说了,后者抿嘴乐,陆文英隐隐捕捉到一点苗头,却又不真切。

杜长兰仿佛对此事并不留意,反而是消息传至翰林院,惹来一干羡慕嫉妒。

一名庶吉士颓然笑道,“咱们还在计较冬日几筐碳几件冬衣,谋算怎么过活,杜状元仅靠几个字,便得了六十两银。人与人之间当真是……”那话声渐渐隐了去。

高淮脸色难看,“与金银为伍,粗俗。”

同屋的季忱抬起头,眉头微蹙,随后又垂首办公。

平民出身的庶吉士是羡慕杜长兰轻而易举得了钱,家中富裕的庶吉士则是嫉妒杜长兰扬名。

他们的作品别说卖个几十两,便是得个几两银子都够他们吹嘘了。

高淮点着书案,少顷有了主意。不过两日,探花郎的画作被人高价买走的消息传遍上京。

翰林院内众人争相对高淮道贺,更因高淮出身浙地,在大承国土东面。而杜长兰出身雲阳郡下的一个小县,位于大承国土偏西。一时间便传出“东有美玉,西有良木”的佳话指代高杜二人。

陆文英被恶心了个透,可流言肆起,他也无力阻止。

状元和探花如此亮眼,同为一甲的季榜眼再次被推向人前,还有人来他跟前笑问季榜眼擅长什么。

季忱:………

你们给我一点活路吧。别特么卷了!

人群中唐庶吉士嗤笑一声,高淮的画作到底是真卖出高价,还是自导自演恐怕只有高淮自己清楚。

可怜杜兄好不容易扬名一回,又被这厮缠上,还暗搓搓踩杜兄一脚。

杜长兰虽不在翰林院,但托陆文英等人之口转述,他也知晓的清楚。

崔遥气成河豚:“姓高的真是不要脸。他一个探花,怎么好意思在状元面前自称美玉。”

陆文英也叹道:“如今这话已经传了出去,长兰否认反而落了下乘。”

莫十七静静听着,脸色变来变去,眉头时而笼起又时而舒展,最后又蹙成小山峰。

忽地她双眸一瞪,两只大眼珠子恨不得突出来,颤声道:“大…大人,你看我干什么?”

杜长兰往嘴里扔了一颗杏仁,眼眸一弯:“在看唱大戏。”

莫十七:“啊?”

杜长兰眼尾轻掀,“手给我。”

莫十七自然的朝他摊出掌心,下一刻手里多了一捧香脆的炒杏仁,杜长兰唇角微勾:“吃罢。”

莫十七顿时喜形于色,“谢谢大人。”

她捻着杏仁咔呲咔呲一个,又看向崔遥和陆文英,说呀,怎么不继续说了。

她回忆起刚刚听见的消息,双眉又蹙成一团。

杜长兰垂眸掩去笑意,若非亲眼所见莫十七变脸,杜长兰也不知一个人的表情可以如此丰富。

崔遥凑上前盯着杜长兰,“你有没有在听我们说话。”

陆文英也道:“长兰,你早做打算才好。”

崔遥大声道:“原来你的杏仁是给莫十七的。”

陆文英顺口接茬,半途想起崔遥说的什么,差点闪了舌头。

现在在说正事,能不能正经点!

然而当事人都不以为意,杜长兰反过来宽慰他们:“不过虚名而已,再者还多谢高淮帮我打掩护。”

众人一头雾水,直到一名外地官员登门拜访杜长兰时,拿出了一副斗方送给他。

那副斗方正是杜长兰之前托宝石斋卖出的原作。

哪有什么慧眼识珠,绕了一个大圈子,不过是底下人行贿而已。且对方手中不宽裕,这才找上杜长兰这个吏部的“临时工”。

单杜长兰一人,是有些打眼。谁知巧不巧的,又冒出一个高淮。

于是乎,众人只会想着状元郎和探花大才,压根没往行贿方面想去。

可惜这幌子只能哄哄年轻后辈,哄不过老狐狸。

书房内,杜长兰随意将斗方弃在案角,不等他询问,来人便主动报上底细。与宝石斋那边传给杜长兰的信息差不离,也与杜长兰借小郡王之势,派人去打听的消息差不离。

说来此人也是个倒霉蛋,出身平民,有些才干却不拔尖,便想着勤能补拙,在任上勤勤恳恳。按理熬也该熬出头了。

奈何前几次升迁都撞上关系户,把他挤下去,他实在无法,咬咬牙拿出家底寻上这位杜状元。

他快至知命之年,多年的辛劳令他发间染上银丝,若是此次再被挤下去,他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到头了。

第135章 小厮谷穗

杜长兰打发了那外地官, 次日去吏部时特意调出外地官的政绩考核,若无意外,那外地官怎么也够资历升迁了。

但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一个中不溜秋的萝卜来抢坑了。

说来也是, 官员越往上升, 官职数量愈少,自然是能抢则抢。

杜长兰单手托腮, 骨节分明的手指转着一支未蘸墨的毛笔, 旋转时带起幽凉的冷风,笔身旋转间, 墨与白形成鲜明对比。

少顷,他搁笔起身, 去寻他的临时上峰。

拿人钱财, 与人消灾。

杜长兰的一举一动都在天子眼中,是以下午虞蕴散学来请安时, 嘉帝将此事告知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