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90)+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陆文英定定盯着他,随后笑笑:“那是我误会了,夜已深,你也睡罢。”

话落,陆文英的身影渐渐没入夜色中。

夜色凄凄,直到天边泛起亮光,大雪终于止了,人们又投入繁忙的一日。

然而晚上散值,杜长兰没有回家,而是吩咐莫十七改道去南街转悠。

“大人要买什么?”

杜长兰道:“给家人的年礼。”

这礼不能太重,否则杜家人一定会瞎想,以为杜长兰干了什么坏事。虽然杜长兰确实干了“坏事”。

杜长兰啧了一声,怎么越描越黑。他摇头轻笑。

但无论从哪方面说,这件事都是值得的,一个完美的道德圣人远比一个贪财的俗人更叫君王忌惮。

有欲.望,才易操控,也更叫人轻视。虽然长远来说,给嘉帝留下这么一个印象于杜长兰不利。

但他年轻力壮,嘉帝却已经走向暮年,年前嘉帝还摔了一跤,哪怕好生养着,也比不得原来了。

用不着他做什么,自然有人急不可耐。

眼下他过好日子足矣。

随着马车行驶过街道,车内添了许多物件儿。他们回去时,崔遥特意过来瞧了瞧,惊道:“你速度也太快了,这就将年礼备好了。我还什么都没准备。”

他扒拉着杜长兰给家人的年礼,想要复制一份,却发现没有太多参考性,因为崔家和杜家的家境不、一、样!

杜家人会因为一匹好料子,几斤补气血的大枣高兴不已。但崔家在若河县吃用精细,并不在意外物。

杜长兰听完崔遥感慨,哼笑一声:“你确定?”

“若河县只是一个小地方,很多上京的时兴料子都是若河县所没有的。”陆文英穿过月洞门而来,为崔遥解惑。

崔遥挠了挠脸:“这样说来,我若是给家里寄些好料子的布匹,我爹娘他们也会很高兴?”

陆文英颔首。

崔遥执拗的望着杜长兰,杜长兰也点了点头。

第137章 崔遥特殊的挣钱法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街上的人流淡去,茶肆酒楼反而人群如簇。

一辆马车在状元楼门前停下, 崔遥从车内下来, 被夜风一吹冻了个哆嗦。

他撇撇嘴:真不乐意来这种应酬,奈何官大一级压死人, 更别说两级了。

崔家族兄笑着拍拍他的肩:“去罢, 我在外面等你。”

崔遥径直上二楼,雅间内已经有几人了, 他刚进去就被人捉着说话,方员外郎句句带刺, 听的崔遥恨不得当场翻白眼。

好在一刻钟后, 其他人到场,众人朝寿星敬酒祝贺, 方员外郎看向崔遥:“听闻崔主事与杜状元同乡同窗, 多年好友,如今仍是住在一处, 崔主事能与杜状元亲密来往,想来文采与杜状元在伯仲之间,不若请崔主事作一首贺寿诗热闹一下。”

崔遥直白道:“我不擅长作诗。”

“崔主事谦虚了。不提你与杜状元的交情, 就凭你一路考上进士,才华便弱不了。”方员外郎向两侧同僚看去,试图引起共鸣,他笑道:“总不能崔主事一路凭运气吧哈哈哈……”

崔遥心想:老登你还真说对了。

在方员外郎步步紧逼下,崔遥在作诗和作对之间, 选择了做法,只见青年理了理自己的衣襟, 露出脖子上的拇指小牌。

他道:“不瞒诸位,我老家有一座庙十分灵验,这块牌子就是我家里人去求的。保佑我事事顺利。”

虽然话题跳跃,但神佛之事也引人好奇。

寿星公一时也来了兴趣,崔遥解下小牌递过去,他摸摸脑袋不好意思道:“其实方员外郎还真没说错,旁人科考凭真才实学,我至少有一半运气成分。”

众人脑袋上浮现一个具象化问号。

崔遥就将他这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一一道来,他家中宽裕,家人和睦,年少时有父兄看顾,念学后有良师教导,被人奚落后有益友拉拔他奋起,此后科考更是一路顺遂。

最离谱的是崔遥在乡试中落位最后一名,却敢参加之后的春闱,本是落榜无疑,却撞上春闱舞弊案重考,复试精简题量后又瞎猫碰上死耗子,以最后一名擦线过。

这特么是菩萨亲儿子了?!!

众人瞠目结舌,犹如听大戏。上一个这么曲折的故事,还是陷入杀人案的嫌疑人竟是流落民间的小皇孙,这才得到公正审理,还了清白。

但是蕴殿下的离奇经历太有局限性,众人没胆子代入。

可崔遥不同,这小子就是寻常的小户子弟,头脑也并不十分聪明,性格也不温和,才学平平,可就是凭着逆天的好运气与他们平起平坐。

他爹的,真嫉妒!

雅间内的气氛飞转,连寿星本人也同崔遥问起白雀庙相关,压根不在意自己过生辰。

“这庙里菩萨真有那么灵验?”

崔遥起身离开桌旁几步,转了两圈:“诸位且看我就是了。”

众人:艹!!

崔遥笑盈盈坐回来,又同众人道:“殿试上我仍是最后一名,入不得翰林院,因此我要么外放县令,要么在六部谋事,其他人还在犹豫不决,我就入了工部做主事。”

这下众人已是信了七八成,连当初崔大郎使银子打点的工部里的几人,明知内情也不免恍惚。

寿星公吴郎中摸着小牌若有所思,他将小牌还给崔遥,崔遥刚要接,另一位主事提出观摩。

崔遥大方道:“看吧看吧,大好日子,我也散散喜气。”

方员外郎冷哼:“吴大人才是今日寿星,他还未开口,哪轮得你抢风头,不自量力。”

崔遥“啊”了一声,挠挠脸,赶紧对吴郎中拱手作揖,嘴上道:“下官知错,下官不散了,不散了。”

众人脸色一变,吴郎中捋了捋胡须,皮笑肉不笑的睨了方员外郎一眼,“小崔年轻后生,性子爽快也是人之常情,方员外郎不要太过苛刻。”

方员外郎心头一咯噔,吴郎中唤崔遥小崔,又夸崔遥性子爽快,却唤他官名,亲疏远近,顿时可见。

吴郎中笑着安抚崔遥:“你是个有福气的,今儿老夫生辰,便厚着脸皮沾你些光了哈哈。”

其他官员跟着附和。

崔遥眉眼重新带了笑:“大人客气,其实我这点福气跟庙里菩萨完全比不得哩。”

他端起手边半盏温酒一口饮尽,眨眼间面上泛红,双眼涣散,由衷感慨道:“我入工部主事后,我大兄放心不下我,于是同长兰和文英一起筹钱买了院子,不必令我焦虑生计……”

崔遥吧啦吧啦一通,吴郎中干咳一声,想暗示崔遥别说了,崔遥旁边两位主事都快嫉妒的面目全非了。

然而青年醉酒后哪管那么多,一骨碌道:“如今我好友在侧,只待娶一位贤妻,生几个娃娃,这日子再是美满不过了。”

他心中畅快,嘴角都快咧耳根了。吴郎中他们这些在上京打拼多年的老人还好,已经置办了家业。

但年轻主事和几名员外郎,尤以方员外郎为最,心里的酸水都快翻天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