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92)+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奶奶.....”杜成礼弱弱打断杜老娘的话,“小叔说了,他虽然领两份月薪,但他只做一份工。而且他同崔家合银买了一座宅子,离他办公的衙门很近。”

堂屋内诡异一静,杜老娘涌出来的眼泪盈在眼眶,不知该不该落。

这情是煽不了一点儿。

杜老爹顿时乐出声,“长兰这个臭小子……”

“阿嚏——”

杜长兰揉了揉鼻子,活动酸痛的脖子,看向窗外飘落的雪花。

算算日子,年礼也该抵家了,都是些实用的东西,家里人应该会喜欢。

“杜大人!”一名令史匆匆而来,手里还捧着小腿高的册子,令人眼前发黑。

杜长兰叹气,上面的人是真将他当牛马使啊。

这个时候他也是真嫉妒崔遥那小子!

腊月二十七,杜长兰终于从繁琐的公务中抽身,得到喘息。

大承朝官员年假共有七日,从腊月二十七至大年初三,四品及以上的官员还可在大年三十晚入宫参加宫宴。

崔遥颇为羡慕,虽然去不得宫宴十分遗憾,但好不容易有小长假,他计划着年关怎么玩,精神头十足。

反观杜长兰不是躺在榻上,就是瘫在宽背椅上,每日睡至日上三竿还不起,他自己惫懒也就罢了,还带着莫十七一道儿,刷新辛家人三观。

眼看巳时已过,辛菱再次敲响莫十七的屋门,这次响声刚一下,屋门从里面打开。

莫十七打了个哈欠,“大人的早饭准备好了?”

辛菱没忍住翻了个白眼,“早准备好了,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

莫十七:“喔。”

辛菱见莫十七不以为意的样子十分来气:“你是杜家的下人你知不知道,你再这么没大没小,当心大人发卖……”

辛菱眼前一阵天旋地转,他看着顿时高大无比的莫十七,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撩倒在地,但他怎么不疼呢?

莫十七垂眸淡淡道:“下次再恐吓我,我就打你。”

话落,莫十七收回撑着辛菱后颈的脚,任由人跌落在地,她大步进小厨房洗漱,不理会身后的控诉。

杜长兰从正屋慢悠悠出来,伸了一个懒腰,乐道:“大早上你们吵吵什么呢?”

辛菱不吱声了,找个理由开溜。

早饭后,莫十七询问杜长兰今日有什么安排。

“安排啊?”杜长兰想了想,道:“今日我们出门转转。”

他倒是没想过会“偶遇”虞蕴和严奉若,年关时候,小少年应是比他忙多了。

杜长兰只是想在人声鼎沸中寻一抹静,放空脑子什么也不想。

但是马车忽然停下,车内假寐的杜长兰无奈睁开眼,揉了揉脸,带上微笑面具准备今日份对外营业。

第139章 年假·中

唐庶吉士同杜长兰打招呼, 与唐庶吉士一道儿的还有两张不算熟悉的面孔。

“周某/赵某见过杜大人。”

杜长兰摆摆手,“我等同窗,何必如此客气。”

街上人来人往, 他们几人衣着气质明显有别于普通人, 引来旁人侧目。

杜长兰笑道:“你们这是去哪儿?正好我闲来无事,捎你们一段。”

三人对视一眼, 齐齐拱手:“这厢麻烦杜大……”在杜长兰故作不满的眼神下, 三人改口道:“多谢杜兄。”

莫十七从车下取下马凳,唐庶吉士上车时多瞧了“他”一眼, 心道杜兄真是不凡,连驾车的随从都如此俊俏。

三人在车内落座, 周赵二人不经意打量车内, 微敛着眉有些拘谨。唐庶吉士与杜长兰交情较常人亲厚些,主动攀谈。

马车缓缓行过长街, 车外的人声断断续续传来, 十分平和。

杜长兰道:“咱们今岁远离家乡,心中难免生出孤独之感, 大伙儿一道儿过年也算是慰藉。”

唐庶吉士应和,又问杜长兰如何庆贺新年。

赵庶吉士道:“我听闻杜兄和崔兄陆兄合买一座院子,可见感情要好, 想来你们是一道儿过年。”

杜长兰笑应,赵庶吉士忍不住羡慕,“如此杜兄也算在上京安家了。”

而他们的院子还遥遥无期。

车内气氛转低,上京三年的庶吉士生涯时常令人怀疑自我,若在家乡, 他们也是人人敬仰的存在。可在上京,随便一块砖头压下来都是个人物。他们轻如鸿毛。

杜长兰也无声叹了口气, 三年庶吉士与现代学生读研读博类似。但现代学生读博出来,一般有安家费,但也更难毕业。仔细想来,类读研更准确些。总之是不轻松的。

他另起话题,唐庶吉士也捧场,众人闲话家常,小半个时辰后马车停下。

唐庶吉士知趣道:“杜兄,我们也要去采买年礼,这就……”

“正好我也去,我们一道儿。”杜长兰笑着打断唐庶吉士的话。

他撩起车帘下车,唐庶吉士他们跟随,发现他们正处于人来人往的集市口。半旧牌子上写着:荣兴集市。

杜长兰对三人道:“这里是上京最大的杂货市场,你们也要采买年礼,不妨进去瞧瞧。”

唐庶吉士看向两名友人,三人有些迟疑,他们囊中羞涩。这么大的市场,想来东西不便宜。

虽然读书人常说金银乃俗物,可当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坐吃山空的紧迫感也让他们气短。

唐庶吉士心里思忖着若是东西贵了,如何说辞显得不那么窘迫。

三人心思大同小异,也未注意四周,直到杜长兰一句“太贵了”将他们拉回现实。

多么通俗易懂的三个字啊。

唐庶吉士等人几乎要怀疑自己听错了,然而接下来杜长兰与铺主议价,他们是怎么也不会听错的。

杜长兰捏着枣子:“你这枣儿大小不一,也不饱满,哪里好漫天要价的。”

他说着话又尝了一口,将半截面给铺主瞧:“这么大的核。”

铺主呐呐,少顷见杜长兰一行人穿着体面,他嚷嚷道:“公子是富贵人家,何苦贪图我这小贩一点小利,我上有老…”

杜长兰幽幽接茬:“下有小,双亲双腿颤颤,儿女哇哇学语,一大家子全等着我养活。”

铺主:………

铺主被杜长兰一通抢白,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公子通金银,真利害人也。”属实是阴阳怪气了。

唐庶吉士蹙眉,刚要帮着挤兑回去。杜长兰笑眯眯道:“谬赞,谬赞了。”

铺主一梗,但杜长兰从头至尾一张笑脸,他也没了脾气:“不知公子买几斤。”

杜长兰扭头问唐庶吉士:“红枣十文钱一斤,你们要是不要?”

唐庶吉士三人:???

唐庶吉士三人:!!!

夺少?!!你说夺少!

十文钱一斤!

在一个烧饼5文钱的上京,十文钱一斤的红枣跟白给有什么区别!!

他们家乡也买不来这么便宜的枣子。

虽然红枣大小不一,但也算饱满,平日里熬汤熬粥,或者吃茶干嚼几个,都是使得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