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252)+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辛起低敛着眉,不断复盘方才他与杜大人的对话,逐字逐句分析,琢磨。

对话最后,他说是九皇子挟私报复后,杜大人便不再理会他。

难道是有人嫁祸九皇子?

辛起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大,那是什么?

他思来想去不明白,再次抬首望向伏案办公的杜长兰,少顷,他以头触地,深深道:“大人,小的浅薄无知,恳求您明言。”

杜长兰搁下笔,双手交握,对辛起道:“你猜测错,也不全错。”

“九皇子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他母妃为救他丧命,他无法对憎恶的兄弟动手,转而将矛头指向兄弟的手下。但你忽略一点,皇城脚下,天子大权在握,若无天子纵容,九皇子焉敢如此狂妄。”

一刹那,辛起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拍打他摇摇欲坠的理智。

杜长兰眼睫半垂,薄唇吐露声语:“咱们天子是位重情重义之人。”

辛起一时不知杜大人是赞扬还是讥讽。

昨夜残留的烛火烈烈燃烧,不过寸长,犹如行将就木的老者。

杜长兰单手支颐,漆黑双眸中,火光跳跃:人上了年岁,脑子就不甚清明了,情感时常占据上风。

当九皇子的母妃以死为子喊冤,九皇子的哭喊浮现脑海。天子心中的天平就偏了。

天子会认为冤枉了九皇子,奈何旧人故去,惨剧无法更改。因此天子需要旁的人来承担这一切。

这便是天子纵容九皇子的泄愤的缘由。皇权至上,如此的不讲道理。

杜长兰几乎可以想见,他的密折上奏,天子勃然大怒,盛怒之下或许会处死作为主谋的某个儿子。

待怒火退去,天子的权柄依然在手,天子可会后悔自己的冲动?

但天子是不会犯错的,错的只能是旁人,是朝臣,不,朝臣的数量太大,法不责众。

那只能是抖落这一切的杜长兰,本就因为虞蕴之故,天子抵触杜长兰。如此更是火上浇油,不杀不剐杜长兰难消心头恨。

而纵观历朝历代,冤死的臣子还少了?

他日史书记载,也不过道一句“可惜”,短短几个字,这便是他悲情的一生。

但杜长兰可不做那甘心赴死的“忠臣”,更不会因为这可笑荒唐的缘故而死。

再者周边部族虎视眈眈,若是大承陷入内斗,只会给敌人可趁之机。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杜长兰将覃州铁矿一事重拿轻放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而金指挥也落了把柄在他手里,往后两年多,任他驱使。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至于幕后之人,能收心是最好的。纵使不收心,也会收敛些,足够杜长兰发展了。

第183章 赏赐

奉山村一如往常静谧祥和, 眼下未至春耕,青壮去县里寻活计,村里老人多在村中闲话家常, 其中尤以杜家是他们常去处。

众人聊的正欢, 忽然一个毛头小子冲来,还跑丢了鞋光着一只脚, 急道:“快, 快去村头,公公来了。”

众人愣住, 什么公公?

杜老爹回过神来,赶紧叫上一大家子人出门, 他们赶到的时候, 传旨太监和县太爷已经抵至村口,周围跪了一地。

杜老爹心头一跳, 忙不迭上前跪下, 刚弯了膝盖就被人扶住,眼前人面白无须, 端着一张笑面,“可不敢当杜老太爷的跪。”

杜老爹眼皮子一跳,原来戏文里说的是真的, 太监的声音的确比寻常男子尖利。

传旨太监笑问:“老太爷,不知杜家院落在何处?”

杜老爹赶紧领路,村民们亦步亦趋,入了杜家院门,传旨太监宣旨, 院内外乌泱泱又跪了一地,连县太爷也不例外。

杜家人听不懂文绉绉的言语, 但却捕捉到重点,因为他们的小儿子/弟弟任上立功,天子特意嘉奖其家人。

传旨太监宣完旨,笑盈盈将杜老爹和杜老娘扶起:“从今以后老夫人也是有正经品级的了。”

杜老娘晕晕乎乎,她还不太懂“诰命夫人”的含义,只跟着陪笑。

两位老人虽活了大半辈子,却也是头回见天使,很是拘谨,神态言语间不免露怯。杜家其他人更甚。

传旨太监不经意扫过周围的瓦房,院子角落里沾泥的锄头,厨房外来不及收纳的扫帚,又在一身短打的杜家男丁身上绕一圈,最后落在杜老爹和杜老娘身上,意味深长道:“杜大人年轻有为,老太爷老夫人的福气在后头。”

传旨太监又吹捧了杜家人几句,这才离去,临走前他再次回头看了一眼这个乡下农家院子,心中感慨不已。

当真是山窝飞出了金凤凰。

传旨太监与县令离去后,杜家院子没了外人,顿时如水入油锅般沸腾,齐齐围着杜老爹,望着杜老爹手中黄澄澄的圣旨。

“我活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圣旨。”

“不知用什么做的,瞧着真漂亮……”

杜老爹如梦初醒,赶紧回屋将圣旨供起,改明儿择吉日将圣旨供进杜氏祠堂。这可是天家圣旨,十里八乡独一份儿的荣光。

杜老爹将圣旨妥善安置后,众人也跟着舒了口气,随后目光落在杜大郎杜二郎手中那一片闪耀的金辉珠晕上。

黄金百两,珍珠宝簪若干。几乎闪了他们的眼。

杜老三心里酸的冒泡了,干巴巴道:“长兰真是出息啊。”

杜老爹想要谦虚几句,可连圣旨都在夸奖他的小儿子,实在说不出违心之语,只能咧着嘴笑,露出一口牙花子。

杜家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众人注意力都在银钱宝物上,忽闻杜成礼恍惚的声音,“奶奶是与小叔同级的诰命夫人,那就是有正经品级,每月有月俸可领了。”

此言一出,热闹的堂屋倏地寂静,而后爆发出更大的喧呼声。

众人连连对杜老娘贺喜,与杜老娘年纪相仿的老妇人感慨道:“老姐姐真是有福啊,长兰给你挣诰命了,你这辈子值了。”

杜老娘连声应着,她扯唇欲笑,眼泪却先一步滚落,“那个臭小子,哎哟……”她一拍大腿,嚷嚷唤:“我的心肝儿,我的长兰呦——”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众人激动的情绪直到黄昏才稍稍缓和,晚上杜家人关上院门,杜成礼提议一家人搬去县里住。

“奶奶现在也是有正经品级了,再住在乡下不适宜,我怕有人会借此攻讦小叔不孝,苛待双亲。”

杜老娘顿时眉毛一竖,怒道:“谁说长兰不孝,我的长兰最是孝顺贴心不过了。”

杜老爹拍拍妻子的手,赞赏的望了一眼孙子:“成礼说的有道理。不过咱们在村里活了大半辈子,就这么走了,还不舍得。况且贸贸然去县里,人生地不熟……”

杜成礼笑道:“爷爷这话叫崔大伯和李小叔听了,可是会伤心了。”

杜老爹神情一滞,嗔怒瞪了孙子一眼,不说话了。而杜大郎夫妇和杜二郎夫妇更加拿不定主意,最后众人商议给杜长兰去信,询问杜长兰意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