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29)+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他将猪下水和酒坛子递给侄子们,抱着儿子进院,与院门后的杜老娘碰个正着。指定是外头刚有动静,杜老娘就留意了,又在小辈前强撑面儿。

杜长兰放下杜蕴,笑道:“娘,我好想你啊。”

杜老娘瞬间绷不住严肃脸色,展笑颜开:“这么会子不见,什么想不想?”

她亲昵的拉着小儿子的手往堂屋走,杜老爹坐在上首,看见小儿子差点起身,又瞥见身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忍耐着坐回去。

杜蕴原本要跟去堂屋,忽然一连串犬吠拦住他。

杜蕴惊喜:“小黑!”

“汪汪汪~~”小黑再次见到心爱的小主人,顿时缠了上去。

杜成礼提着酒越过他们朝堂屋去,“爷爷,小叔买了酒,还买了猪下水。”

他让杜容将猪下水提去厨房了。

杜老爹和两个儿子看到酒水眼睛一亮,若不是杜老娘在旁边,他们都要立刻掀开盖子尝尝了。

杜老娘嗔怪小儿子:“你买酒做什么,莫苛待自己,娘瞧着你都瘦了。”

“想爹娘想瘦的……”杜长兰一副笑模样,好听话不要钱往外扔,哄的杜老爹和杜老娘乐开了花。当然杜长兰也没忘了捧一捧他两个哥哥。

他从书箱里拿出四个油纸包,“给成礼他们带的,爹娘看着分一分。”

几个小辈乐坏了,没想到今晚不但能开荤,竟然还有点心。

小叔真好,喜欢小叔!!

杜老娘本想先收起来,可小辈们眼巴巴望着,杜老娘没好气的将点心分了。

此时张氏进屋:“娘,长兰带回来的猪下水,晚上弄吗?”

“弄,一定要弄。”杜长兰抢先道:“现下天热,食物不经放。”

杜老娘想了想,顾不得跟小儿子说话,起身同大儿媳去厨房。

小孩儿高的木桶里装的满满,除却大肠,还有猪心猪肚,猪肝猪腰。

杜老娘心道小儿子花钱没个计较,食物不经放就少买。况且为了应对秋收,昨儿家里才买了一条肉,足足三斤重,都煎了存着。

张氏看一眼木桶,咽了咽口水,虽然是猪下水,可弄好了也是美味。

王氏低低喊了一声“娘”,杜老娘不耐烦道:“今晚把猪肝猪腰炒了,多放姜去腥。我去处理其他的。”

张氏和王氏心里一喜,连忙应是。

日辉退去,天边灰白还残留余光,映出院里的欢腾。

小辈们围着杜老娘,伸出小手想帮忙被杜老娘拍开,他们也不怕,仍然围在杜老娘身边。

杜蕴抱着小黑也来凑热闹,杜成礼自觉担当大哥的责任,给小堂弟解说。

一群孩子叽叽咕咕,杜老娘听的头都大了,不过孩子们添水递物,勉强有个用处,杜老娘也就忍了。

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猪油滚过锅底,顿时白色的膏脂化成油水,切的薄薄的猪肝下锅,伴着滋滋响声漫出浓郁香气。

孩子们喉头一滚,有意无意朝厨房走,被杜老娘叫住。

等到张氏宣布开饭,小辈们一个比一个跑的快。

夜幕正式降临,然而堂屋内两盏油灯,颤巍巍也顽强的驱散昏暗。

柔和的光照亮每个人脸上的喜悦,杜长兰给他爹娘和哥哥满上酒,以水代酒敬他们一杯。

“我在外求学,家里多亏哥哥嫂嫂们了。”

杜大郎笑道:“哪里的话,都是一家人。”

杜二郎跟着点头,又闷了一口酒,惬意的不得了。

一家人和睦,杜老爹心里慰帖不已,他压住上翘的嘴角,哼道:“吃饭。”

翠绿的蒜苗横在一片片猪肝上,油脂润泽,十分有食欲。

杜长兰给儿子碗里夹了一块,“尝尝。”

杜蕴顿时忘了之前还嫌猪下水腥气,尝了一口后肯定道:“好吃!”

杜长兰附和:“你大伯母的手艺没话说。”

张氏眉眼舒展,吃到后面还拿过丈夫的酒碗喝了一口,小辈们闹着想尝尝,被挥开后又笑嘻嘻回去吃饭,屋里一派欢声笑语。

如果桌下的小黑不死命扒拉他,杜蕴会更高兴。他最后还是藏了两块猪肝,小孩儿人小,动作也不灵活,若不是杜长兰帮衬,他早露馅了。

饭后杜蕴把小黑抱进厢房,小狗吃完意犹未尽,将杜蕴的小手都舔了好几遍。

“哈哈哈哈好痒喔小黑……”

一人一狗黏糊极了,最后小孩儿被杜长兰拎去洗漱,还恋恋不舍。

杜蕴漱口时,鼻子动了动:“爹,好香啊。”

杜长兰:“嗯,小火煨着猪肚汤。”

他点点儿子的额头:“明儿干活你要努力啊。”

杜蕴像是受到什么使命一般,郑重应下。

杜长兰忍俊不禁,他用面巾擦擦嘴,思忖着:吃人嘴软,明儿他出钱请人干活,哥哥嫂嫂们应该没那么不平了。

果然,次日杜家人见他领一个青壮到地里,谁也没多言。

第21章 秋收

稻田提前放水,迎着日头升起,田野间忙活的人们挥洒汗水。

杜长兰请的青壮名叫吕瑞,有一把子力气,他割稻很快超过杜大郎。田垄上杜长兰吹着悠扬口哨,比大拇指:“瑞兄弟,可以啊。”

杜大郎板下脸,攒着一股劲儿吭哧吭哧干活,杜二郎都懵了:不是,大哥你干啥啊。

杜长兰的含笑声再度传来:“瑞兄弟,我家地靠你了。”

杜二郎:??!

什么登西?!

他们杜家又不是没男丁了,咋还靠一个外人。

三个人比拼收割,效率比平时高出小半,杜长兰凑到杜家老两口身边,一阵一阵儿念叨:用力太过伤了身体不够药钱。

杜老爹吹胡子瞪眼要揍小儿子,还没怎么样就咒他。不过有这么一打岔,老两口也卸了力,装模作样咳咳……到底面皮没小儿子厚。

三个青壮割稻,杜老爹便叫老妻和两个儿媳移动稻床打谷。

杜蕴提着小竹篮好奇望着,那是很像船的木制品,两侧还有叶子编制的围遮儿,大人们握住割下来的稻子,敲在稻床边缘,谷粒在力的作用下落入稻床,此谓打谷。

小孩儿看的眼也不眨,忽然小脑袋一沉,杜长兰撸撸儿子头毛,笑问:“要不要试试。”

杜蕴大声道:“要!”

小孩儿放下篮子,捡了一把稻谷,兴冲冲跑向稻床。然而傻眼了。

他太矮了,够不着。

适时一双大手托起他,杜蕴喜道:“爹!”

懒洋洋的声音在他头顶响起:“打罢。”

小孩儿用力点头,他双手高举稻谷,小脸严肃凝重,仿佛被授予某种使命,而后用全部力气挥下稻谷。

谷粒瞬间掉落六七,还残留些许,小孩儿又是一挥,这次谷粒全部掉入稻床。

杜蕴欢欣雀跃,甩着稻草,“爹,你看你看。”

杜长兰随口道:“嗯嗯,你太聪明了,太能干了。”

小孩儿笑眯了眼。

一旁忙活的杜家人:玩呢?

杜老爹感觉手有点痒,小儿子怎么这么没眼色,玩闹也不看时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