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99)+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蕴儿不是一般孩子,蕴儿三岁就会背论语了。

杜大郎心里想些乱七八糟,他待在马车里,没有出去。

他感觉以前的认知被长兰几句话打破了。

“大哥。”杜长兰踩着脚凳上马车,手里持着一个托盘,盛有两个小盖钟。

“蕴儿调的花茶包,现熬的,你尝尝味道。”

杜大郎束手束脚接过,尝了一口,夸道:“甜的,有花香。”

杜长兰莞尔,同他讲解,杜大郎听得一愣一愣的,忽然觉得弟弟离他好远。

明明之前弟弟回村的时候,同爹娘言语还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他便一直以为弟弟还是从前那个不着调的弟弟。

杜大郎心里揣着事儿,还盖钟的时候,手提前松开,两个小盖钟落地,虽然未破碎却是出现裂痕。

杜大郎急的不行,这么漂亮的盖钟得不少钱。

“没事儿没事,大伯伯,我来收拾。”杜蕴一边安抚他,一边将地上的茶钟拾起。

正好崔遥过来,杜蕴将此事说了。崔遥摆摆手,“不值钱,杜大哥莫在意。”

杜大郎心里惴惴不安,重新回到马车,给弟弟说起此事,杜长兰安慰他:“不过两个小盖钟,不妨事,你莫放心上。”

杜大郎想,若是他爹娘知晓,定然是要揍他一顿,然后压着他赔礼道歉再赔钱。

如果打碎茶钟的是成礼,他也会重复他爹娘的行为,而不是像长兰和蕴儿那样毫不在意。

杜大郎心里五味杂陈。他对蕴儿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初的小可怜。

长兰把这个孩子养的真好,这么一对比,他好像为成礼做的很少。

然而杜大郎没想到这只是开始,他们抵达郡城后,杜长兰竟然询问蕴儿怎么办?

这样的大事怎么能问一个孩子,蕴儿他……

“爹,我算了算时间,你们乡试前后得在郡城待一个月有余,住客栈不划算,要不租住小院罢。”少年双手紧握,明显很紧张。

杜长兰颔首:“行,这事你同你崔大伯伯协商。”

杜蕴离开后,杜大郎忙道:“长兰,这事交给蕴儿不行的。”

杜长兰反问:“怎么不行?”

杜大郎道:“他一个半大小子,容易被人骗?”

杜长兰笑出声:“那还有三四十岁被骗的呢?”

杜大郎梗了一下,随后还是止不住嘟囔:“蕴儿年纪小,做不好。不该让他去做。”

杜长兰放松靠在车壁上,悠悠道:“这不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嘛。”

杜大郎被堵住,觉得弟弟说的有点道理,但又不是他理解的那个道理。

穷人孩子早当家,难道不是下地干活吗?怎么会是到处跑动,还去处理与银钱相关的事情?

杜大郎感觉脑子被糊住了,他想起上次来郡城的经历。全程都是李府大公子操办事宜,他只是给长兰跑跑腿,做些琐碎事。

李府大公子又和气,还同他说了几句话。他当时还挺开心的。

如今回想,杜大郎才发现他当时与李府大公子聊的都是长兰。

杜蕴跟着崔大郎君在郡城里跑了几个时辰,大部分都是他出面交涉,牙人看他面浅想哄他,被杜蕴一一戳破,又有崔大郎在一旁坐镇,牙人再不敢动歪心思。

杜蕴以合理的市场价租住小院,众人入住后看着环境,对杜蕴夸赞不已…

崔大郎也道:“蕴儿考虑的特别周全,地段,环境,价格,他都考虑到了。”

崔大郎很是惊讶,虽然杜蕴言谈处事还透着生涩,但经他提点,这孩子立刻改正,学习速度惊人。

他想蕴儿就算不从文,以后经商也是好手。

过了两日,杜蕴还从外面找了一位厨娘,他包揽了一应琐碎事,让他爹和叔伯们全心备考,连崔大郎都没了用武之地。

众人怀着好奇逗他:“你怎么会这些?”

杜蕴理所当然道:“上次李大伯伯就是这样做的。”

当时他就在一旁围观。

众人皆惊,又觉得这话挑不出毛病。

晚上杜蕴躺在他爹身边,怀着期待问:“爹,这次乡试杂务,我处理的怎么样?”

“非常好,简直是顶天立地小男子汉。”杜长兰毫不吝啬夸他,在杜蕴如春风的笑容中,杜长兰道:“所以独当一面的小少年,你可以一个人睡一张床了吗?”

杜蕴一秒入睡。

杜长兰嘴角抽抽,捏捏儿子的脸:“臭小子。”

第70章 乡试·三

随着郡城各地的秀才涌来, 城内愈发热闹和躁动了,人群中一大一小两人飞快穿过人群。

最后在一处雅致小院停下,院内一群书生或聚集讨论, 或独自温习, 听闻敲门声,就近的陆元鸿立刻打开院门, 满脸堆笑:“蕴儿, 崔大兄你们回来了。”

众人迎着二人落座,斟茶的斟茶, 打扇的打扇,待两人歇口气, 才问道:“蕴儿, 你今日又打听到什么了?”

崔遥他们安静待在院里温习,远不像之前院试时到处打听消息。是因为这次有人代劳。

杜蕴年纪小, 又生的好, 说话斯文,很多人对他不设防, 因此杜蕴轻易打听到市面上不流通的消息。

这些日子,杜蕴将乡试热门人选的生平都摸透了,可惜主考官的消息严防死守, 一点不漏。

面对众人的目光,少年从怀里取出一张纸:“今儿我在茶楼听到的,隔壁府城的苏覃,以秋日为题做了一首诗,”

众人争相来看, 少顷默了。

张秀才叹道:“当真才华横溢。不愧是这次解元呼声最高的人。”

很多秀才会提前奔赴郡城,三天两头出席宴会, 并非是玩物丧志,而是有意为之。

在乡试档口,赶考秀才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有很大几率扬名。不管上榜还是落榜,名气都出去了。运气佳,说不得就被名师捡走了。

不管如何,皆是利大于弊。只是多花费一些吃住开销罢了。

但若是家中拮据的,或者才华不足的,则不会如此。

众人称赞苏覃好文采,杜蕴看了一眼他爹,心道乡试的诗赋占比不高,诗作的再好也不如一篇入木三分的策论。

好罢,他就是觉得他爹天下第一好。

外人却都将苏覃吹捧的天上有地上无,什么年少英才,芝兰玉树般的人物。根本没有他爹俊!!!

只是比他爹年轻两岁罢了。

赌场里,苏覃的赔率是最低的。杜长兰虽也是一府院案首,但是赔率却是1:20,看好杜长兰的人不多。

这把杜蕴给气的呀,把自己的零花钱全买了他爹高中解元。赔死那群没眼光的家伙。

不怪其他人不压杜长兰,这些日子其他院案首都在一展所长,杜长兰却天天待在小院不出门。

崔大郎看看杜蕴,又看看杜长兰,他也跟着买了十两银子,压杜长兰高中解元。

杜蕴冷不丁对上崔大郎的目光,心里一咯噔。

他悔倒是不悔,就是怕他爹知道他进赌场了收拾他。

虽然这么多年,他爹从来没打过他。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