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养崽日常(100)+番外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杜蕴心虚,不敢再往他爹那边看。杜长兰眯了眯眼,臭小子有事瞒他。

不过乡试在即,杜长兰打算之后再说。他安慰小伙伴们:“各人有各人的长处,诸位莫要妄自菲薄。成不成,总要先考了再说。”

“长兰说的是。”众人压下杂乱心绪,专心备考。

八月一日,子时。

贡院外面排成长龙,墙沿上高立着密密麻麻的火把,熊熊火焰映亮了半边天。

杜长兰他们来的不早不晚,这会儿在队伍中间,杜大郎陪在他身侧,看着乌泱泱的人群,磕磕巴巴道:“长兰不…不要紧张,好好考…好好的考.....”

他握着杜长兰的手都在抖,宋越他们本来有些紧张,见状都不紧张了,还有点想笑。

可是不道德,于是一个个都低下头。

崔大郎拍拍弟弟的肩膀,言简意赅:“别怕,你都拜过菩萨了,菩萨肯定保佑你。”

陆元鸿死死咬住唇,唯恐自己笑出声,崔大兄是怎么用这么正经的态度,说出这么离谱的话啊。

相比之下其他考生的家人的安慰之语正常多了,无非是“放轻松”“尽人事,听天命”云云。

忽的,前面一名考生焦急跑开,年岁更大的男子跟上,念道:“我真想帮你把茅厕上了。”

杜长兰几人听了个正着,几人表情皆是震惊。

出恭还能替啊?!!

崔遥脸色一变,颤巍巍道:“大哥,我想……”

崔大郎冷漠制止:“不,你不想。”

崔遥瞬间苦了脸:“大哥,我忍不住,我真的想小解。”

陆元鸿笑不出来了,他也想小解。

杜长兰扶额,杜蕴适时道:“马车里有恭桶,快去快回。”

两人感激的看了杜蕴一眼,立刻脱离队伍。

张秀才皱着眉头想了想,也跟了上去。

杜大郎:???

于是杜大郎转头问杜长兰:“长兰,你…”

杜长兰:“我不用。”

杜大郎点点头,又抬起头:“长兰,你不要紧张,你好好考。”

杜长兰:………

杜长兰由衷道:“大哥,你以后陪成礼考试,不要这么对他。”

杜大郎:啊?

队伍开始向前移动,一个半时辰后轮到杜长兰。

他们一行人请了府城的举人为他们作保,是教谕帮他们拉的线。

杜长兰上交文书,考牌和书箱,举人指认。四名官兵分工合作,两人查验文书考牌,两名官兵脱去杜长兰的衣衫鞋袜,对他搜身,连头发都解了。

杜蕴小脸紧绷,认为官兵太过粗鲁。

“进去罢。”官兵冷漠道。

杜长兰回头望了一眼儿子,少年对他握拳,杜长兰勾唇,而后一头扎进贡院。

贡院内也亮如白昼,趁这会儿没多少人,杜长兰装做找号舍的样子逛了个大概。

同之前几次考试差不离,只是贡院地方更大,号舍竖着排列,每一个竖排间隔颇远,足够五六人并排而行。

号舍仍然很窄,高六尺,宽三深四,整个号舍估摸1.5平方米。

杜长兰鼻尖动了动,嗅到一股草木焚后的香味,伴着深夜的湿意,意外的提神醒脑。

这位主考官还是个体贴人。

贡院里设有两个茅房,在西北和东南角,东北角还有一个医棚,现在里面什么都没有,火光照不进去,黑漆漆的。

因为考生们要在贡院里待九天,中途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开门。考生病了也只能在贡院里治疗。

杜长兰将贡院地形摸了个大概,而后飞快找到自己的号舍。

他在东南西北…中,整个贡院的中间位置,没有任何遮挡物,烈日酷暑,刮风下雨都是直勾勾冲他来。

不过也远离茅厕,杜长兰想,这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令杜长兰意外的是,他对面的人居然是苏覃。

而陆·分到臭号·元鸿:感觉天都要塌了。

崔遥运气最好,他分到东北角,旁边还有一株古树,遮风挡雨,遮阳避日。

等到太阳初升,所有考生都到了自己的号舍,有专人拿着花名册一一核对。

辰时四刻,主考官携本地一干官员现身。他身形略矮,约摸四十五六的年纪,双颊微凹,蓄山羊胡,一双眼睛锐利逼人。目光所过之处,考生们都畏惧的低下头。

苏覃倒是没甚变化,甚至还对主考官笑了笑。他模样俊美,很有几分潇洒之态。

主考官面色一沉,杜长兰若有所思,看来主考官不是那种喜好文人风流的性子。

只是不知是固执己见的老古板还是如严秀才那般外表严肃,内里却十分通情理的务实派。

若是后者,那可真的是太好了。

主考官拜过孔圣人,有本地官员宣读考场纪律。

锣声一响,官兵挨个发放厚厚题卷,另一名官兵跟着分发答卷。

众人看着题量,头皮发麻。

苏覃笑眯眯看了一眼,不见紧张,看来是成竹在胸。

杜长兰垂下眼,幸好他从来没有轻视古代人,这几年也踏踏实实念书学习。

现在是检验结果的时候了。

乡试九天,三天为一场。

第一场考基础,杜长兰看过去,经义,算术和诗赋。

经义占六成,算术和诗赋各占两成。

考生们熟悉又惧怕的截搭题,意料之中的出现了。

杜长兰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比起考前想方设法打听主考官的消息,其实通过主考官出的题,也能窥探一二。

院试的主考官就出其不意。将大家最熟悉的句子放在一起,叫人掉以轻心。

也不知道这位主考官如何?

杜长兰着眼细看,“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仅八个字,出自《论语·子张》。这道题并非截搭题,也没什么陷阱。但是却并不好答。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活着满身荣光,死后受人尊敬,指代孔子。

但后来用“荣哀”指同样受尊敬的逝者。

所以答题时,是偏向孔子,还是偏向“荣哀”者答?

古代科举某种意义上很主观,一道题答偏了,后面的题也会受影响。

杜长兰继续往后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也不是截搭题,看起来很好答,但一琢磨却发现这道题十分笼统。

第三道是一道截搭题,是截下题,一段文章把后文去掉,反而是目前看下来最简单的。

通篇看完,并没有特别刁钻的题目,反而意外的……朴实?

第71章 乡试·四

日头逐渐升起, 气温攀升,空气中隐约可见阵阵热浪。

旁边号舍传来窸窸窣窣之声,许多考生受不住热, 纷纷褪去外衫。杜长兰也不例外。

只是收效甚微, 豆大的汗珠砸落,洇湿在洁白的答卷上, 仿佛被烫伤般晕出一个小团。

这张答卷废了。

杜长兰眉头微蹙, 他搁下笔起身,用方正的汗巾擦脸, 顿时湿了大半。

他往外瞧去,九天之上, 一轮圆日耀眼刺目, 无穷无尽的散发热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