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101)+番外
太热了。
杜长兰擦擦额头的汗,他能受住热, 可这汗水却非他能控制。
他来回踱步, 少顷有了主意。杜长兰重新坐回书桌前,脊背挺直, 连头首也保持一条直线位置。不再似之前那般伏案写作。
果然他坐的笔直后,汗水顺着杜长兰的下颌一路洇进衣领中,再无一滴汗珠胡乱挥洒。
他这个坐姿很快引起考官们注意, 一行人驻足在杜长兰身前,眼前的青年眼睑低垂,似行云流水般顺畅作答。主考官看了一会儿,又见青年额上,面颊的汗水顺着下颌, 滑过脖颈悉数汇进衣衫中,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主考官离开后, 杜长兰明显听见左右两侧的呼气声。他摇摇头。
既是参加乡试,必是秀才了,不过是考官们围观须臾便如此紧张,心理素质不太行啊。
他压下杂念,专心答题。
对面的苏覃同杜长兰遇见同样的麻烦,正犹豫是否在头上系布巾子时,瞄见杜长兰的坐姿,顿时眼前一亮。
日头逐渐迁移至西斜,天边一层层渲染的晚霞艳丽似霜林。贡院上空也升起袅袅青烟,四下弥散开一股肉干混合米粥的香气。
杜长兰搁下笔,吹干答卷上的墨迹,将书桌上所有纸张分门别类整理,妥善放进书箱,再以油布封之。
此时他才向官兵讨水,点燃五更鸡,黄橙橙的火焰跳跃着,盛夏天热,不多时炉子里的清水咕噜咕噜冒泡。
杜长兰将拇指大小的面块丢进去,撒些许细盐,不多时表层浮起白白胖胖的小面片儿,灼人的水汽呼哧呼哧扑面来,似在催促。
号舍里热的厉害,杜长兰垂首舀面片儿的功夫,几颗汗珠又砸落进去。
“今晚这面汤委实咸了。”他咕哝一句,把自己逗笑了。
面片儿是今年新收的麦子所做,还带有小麦的香气,可惜味道终究是淡了些,尤其还是酷暑时候。
胃里有了东西,杜长兰浑身又被激发出一阵汗,他打开折扇用力扇了扇,可惜无甚效用。
他叹了口气,索性静坐默念经史,日头落下天边之际,杜长兰拉响铃入茅厕。
他地处贡院中心,无论去哪处茅房都使得,前往西北角竟见面色发青的陆元鸿。
陆元鸿:QAQ
杜长兰深表同情,隔着数步距离,他都嗅闻到了那令人作呕的气氛。然而这才第一天。
杜长兰飞快进去,以更快速度出来,官兵都愣了愣。
考场的茅房一直是洁癖星人的地狱。
回去后,杜长兰又同官兵要了一盆水,面巾浸水简单擦洗,才躺在木板床上歇息。
他今日状态佳,一日便做了一日半的题量。如此一来他有更多时间检查答卷,进而整改。
次日天边亮出鱼肚白,杜长兰适时睁眼,他简单清理后,硬着头皮小解。发现茅房的臭味散了许多,估摸是昨儿夜里清理过。
杜长兰此刻对主考官的好感达到最高。
回去后杜长兰答题如飞,算术题没有卡顿,只在诗赋题停留片刻。
这就不得不提严奉若,杜长兰在现代哪里学过什么作诗,也无甚兴趣,穿越后全靠严奉若帮他恶补。
奉若兄好人,感谢奉若兄。
第一场考试结束,官兵收走所有纸张,考生们这才能在贡院的巷道里活动。
宋越寻着杜长兰,他虽有些狼狈,但状态还不错,刚要同杜长兰说什么,一道陌生的声音传来。
“在下苏覃,观兄台气度不凡,不知兄台是哪里的考生。”
杜长兰微讶。
宋越惊讶的看着两人,杜长兰道:“我是若河县的杜长兰。”
“竟是杜院首,真是风度翩翩。”
杜长兰:“苏兄谬赞了。”
苏覃笑道:“还得感谢杜兄给的灵感,让在下省了一桩麻烦。只是不知乡试前,为何没看见杜兄出来走动。”
否则他也不会认不出人。
杜长兰道:“乡试乃大事,在下并无万全把握,是以在院里温习。”
“原来如此。”苏覃道。
两人又寒暄会儿,杜长兰寻了个由头走人,一扭身就看到不远处的陆元鸿陆文英和崔遥。
短短三日,陆元鸿疲惫渐浓,崔遥拿着药油在他太阳穴涂抹。
杜长兰上前:“怎么样?”
陆元鸿皱着眉,“泛恶心。”
近两千人的考生,贡院里只两个茅房,饶是主考官吩咐人将茅房打理得勤,但那么多人排泄,一天一次,一个茅房也是九百多次了。
崔遥挠了挠脸,也想不出好法子。杜长兰道:“如果撑不住就弃了,你还年轻,往后还有很多机会。”
宋越和崔遥不敢置信的望着杜长兰,这可是三年一次的乡试,怎么能因为这种事放弃……
额…设身处地一想,他们又觉得放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实在太恶心。
杜长兰拍拍陆元鸿的肩膀:“不要强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若是强行撑下去,陆元鸿对乡试有了心理阴影,那就得不偿失了。
陆元鸿感激的看了杜长兰一眼,“我知道了。”
很快第二场考试,考策论和诗赋,占比8:2。
杜长兰照旧先阅题,通篇看下来,策论题几乎都是围绕民生国情。
第一道策论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段话出自儒家《尚书·五子之歌》,字面意思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基,百姓生活安平,国家才会安宁。
讲述大禹建夏朝,经过儿子‘启’的时代,最后毁在孙子‘太康’手中,即太康失国。
太康被赶出国土,日夜在黄河边徘徊,咏歌抒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后战国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理念,也是延续此。
杜长兰缓缓磨墨,心中有个大概章程,随后提笔作答。
天气愈发热了。
第五日晌午,陆元鸿再也坚持不住,他放弃了。
主考官派人将陆元鸿单独隔开。
日落黄昏,杜长兰照旧将所有纸张放进书箱,他对面的考生,包括苏覃都认为杜长兰太过小心。
这天色看着也知道不会下雨。
杜长兰不知道其他人的想法,也不在乎。他简单洗漱后歇下。次日继续答题。
如今杜长兰基本摸清主考官的性格了,这位主考官心中,百姓有很重的分量,以人为本,所以他看着诗赋题:“泛舟水上”。
杜长兰没有选择写景,更没有写泛舟水上如何惬意。而是隐喻民为水,君为舟作诗。
待第二场考试结束,杜长兰的状态还不错,只是衣服有了味道。
众人在巷道相遇,简直是臭味相投。
反而是崔遥离医棚近,身上沾染药材的味道,不算太臭。
众人在一处讨论,目光却齐齐看着杜长兰。
杜长兰无奈:“看我做什么,我又不是答案。”
陆文英问:“最后的诗赋题,你如何作答的?”
宋越和崔遥目不转睛的盯着杜长兰。
杜长兰只好道来,陆文英松了口气,他同杜长兰答的差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