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禾笑道:“大伯三叔他们问起来,你就说我和正烽在县城买了一根老山参跟爷爷吃,别说是我挖的。”
“晓得,你承包林场的事,我不会到外面乱说。”
苏月禾:“估计也瞒不了多久,之后还要找舅舅他们帮忙,林区那么大,护林、清山、采松脂都要人。别人问起你,你就说你啥都不晓得,就好了。”
庄顺兰赶紧点头:“明白。我啥都不晓得。这件事要不要跟你爸说?”
苏运昌今天跟着梁正烽的车回来过年,他应该还不知情。
苏月禾道:“爸可以说,反正他也不会跟人乱说话。”
三妹从外面推门进来,趴在门缝好奇问:“妈、大姐,你们聊啥?”
庄顺兰反应也很快:“没聊啥,就说要给你外婆和舅舅送猪肉,苏月华要不你骑自行车去送吧?”
三妹赶紧走开:“姐夫有车,让姐夫去送。我还要帮四妹喂猪。”
庄顺兰和苏月禾都忍不住笑了。
*
大年初二,抽签分责任田,四妹代表她家去抽签,五块地,位置都还不错,有水田,有旱地,从春季开始,就各家各做各的了。
有两块地离她家远了点,庄顺兰这人也灵活,她去跟梅嫂子和赵六福家换了两块田。
这样她家四块地连在一起,都在小排岭边上。
以后干活不用走那么远的路。
而李时刚刘胜利他们进山打了两次猎,因为收获颇丰,大家都很高兴,约了端午再来。
而刘胜利一开始还跟赵青霞有说有笑的,后来苏月禾发现,他不怎么主动跟赵青霞说话了,反而是武进,似乎跟赵青霞有了点进展。
那天打猎回来,梁正烽和刘胜利去小溪边清洗杀好了的野鸡野鸭,梁正烽问他:“你怎么回事?败下阵来了?”
刘胜利知道梁正烽说啥,他微微摇了摇头,道:“幻觉,你知道吗?人在运动的时候,会分泌一种东西,以为自己喜欢某个人或者某个事。其实就只是当下的错觉。真的需要相处才知道,我跟她不合适,大家兴趣爱好以及受的教育,都不一样。”
梁正烽给憨豆扔了一块鸡油,“能那么清醒地跟我分析,说明你是真不喜欢。”
“我看武进跟她挺般配的,真心祝福。”刘胜利说完,贱巴兮兮地笑了。
梁正烽没有做月老的兴趣爱好,他也没再多说。
就在此时,四妹苏月青在远处喊他们:“姐夫,刘大哥,吃饭啦。”
“马上回,你们先吃,不用等。”
刘胜利看着四妹的背影,笑道:“四妹好乖巧。”
梁正烽当即冷下脸来:“刘胜利,我们家四妹才十七岁,还是孩子,你可别乱打主意。”
刘胜利“啧”了一声:“夸一句都不行啊?”
“你看看你的眼神,你那不是夸,而是另有所图。”
刘胜利也不敢顶梁正烽,只能感叹:“我这辈子啊,就是打光棍的命了。”
梁正烽嘴巴毒起来,那是一般人都顶不住的:“像你这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人,打光棍挺好的。”
刘胜利:“……”
晚上睡觉,他搂着苏月禾,说起刘胜利的事。
苏月禾很震惊:“你们男人就这么善变吗?”
梁正烽连忙撇清:“刘胜利归刘胜利,我归我,他善变,我长情。”
苏月禾笑了,她躺在他身下,玩着他的鼻子:“如果我长得不好看呢?你还会不会喜欢我?”
梁正烽:“……”
“你犹豫了。”
他赶紧解释:“我这不是犹豫,我在思考。我想象不出来你长得不好的样子,不过如果你一开始就长得不好看,我可能不会跟你相亲……”
“你看你看,当初还说太好看不合适,都是虚伪谎言呗。”
“我可能不会跟你相亲,但我更可能在大雁山遇见你之后,就开始追你了。你不知道,我看你背着枪站在那里,心潮澎湃……”
苏月禾回想当时情景,摇头道:“我没看出来。”
“现在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你就算变胖了,变丑了,我爱的人还是你。”说着他低头亲了一下她额头。
苏月禾翻着白眼,忍不住笑了:“鬼才信你。”
说是这么说,但她心里很受用,很高兴。
苏月禾:“以后别让刘胜利靠近我四妹,我妹才十七岁,还未成年,他都马上三十了,根本不合适。”
“明白,我明天就赶他走。”
*
年初三,李时刚和刘胜利他们都回城了,苏月禾他们晚一天回。
初五上班第一天,苏月禾去林业局把林场第一年的承包费用结清,合同正式生效。
各大林场原本都有员工在守林,苏月禾承包后,不可能再养着那些员工,她需要自己花钱请人去看守林子。
为了这事,林业局派人跟着苏月禾和梁正烽星期六特意跑了一趟各大林场。
除了靖湾外,还有三个小林场,林场正式员工撤走之后,每个林场原本都有请附近村落的村民专门看守。
等于四个林场请了五个人,靖湾是一对夫妇,其他三个林场就各只留一人。
苏月禾把这些人都留下来了,守林村民其实是兼职看管的,他们平时还要务农,每个月每人按照林业局标准给13.5元的补贴。
走了一圈之后,苏月禾跟梁正烽没回县城,而是去了靖湾外婆家。
苏月禾的大舅庄顺德,小舅庄顺琦都在家务农,因为刚分了责任田,大家现在都不用出工了,除了农忙时间,都很清闲。
苏月禾把两位舅舅请到了林场。
“山上的芒萁、杂树和枯树,全部收割下来之后,卖给砖厂和瓦厂。”
小舅庄顺琦问:“费用怎么算呢?按天算还是按照量算?”
按照天算难免有偷懒的,不好干活的,苏月禾道:“按照山林面积,承包出去,你觉得可行吗?”
“承包好点,干活会比较积极。”
苏月禾把地图展开来给他们看,“靖湾林场总共有52片大大小小的山头,舅舅觉得给多少价钱合适?”
大舅比较有经验:“苏禾,你们不要自己额外掏钱请人来清山。山上这些芒萁、枯树、杂树既然都是可以卖钱的,目前价格也很稳定,基本上一担能卖一块钱,那不如包给村民去割去砍,他们割一担草或者砍一担柴,我们能卖一块的,就给村民五毛人工。”
梁正烽一听,也赞同:“大舅这个建议很好,现在讲究多劳多得,承包出去了,按照工作量计费,大家都有动力。”
苏月禾点头:“可以,就按照大舅这个建议来,而且包了山头的村民,他要负责把荆棘和荆棘的根部全都挖掉。”
小舅:“这山里的荆棘去年应该砍过,我看荆棘都不高,问题不大。”
梁正烽问;“两位舅舅,能不能估算一下,清山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过了年就开始干,村里应该挺多人想来赚这笔钱的,最多一个月就能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