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嘘!豪门由我造![年代](155)+番外

那效率很高,苏月禾:“清山完毕之后,还要劳烦舅舅带人砍掉部分林木,做防火带。”

大靖林场失火之后,就怕有不要命的来靖湾放火烧山,防伪君子,更要妨小人,她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小舅:“山上杂草杂树清理地那么干净,不用做防火带吧?”

苏月禾:“小心驶得万年船,损失点林木,换取林场的安全,还是值得的。”

梁正烽不知道以后大靖林场会有火灾,但他赞同苏月禾这么做:“严谨一点好,毕竟这些松树要成长起来,至少得十年,不能有丝毫闪失。”

两位舅舅表示没有问题,大舅又提醒:“砍松树要林业局的许可。”

“许可证我去申请。”

“要得,清山完毕之后,我和你小舅找人来弄防火带。”

“好,麻烦舅舅了,这笔费用另外算钱。”

苏月禾等于把靖湾林场都交给了两位舅舅,大舅和小舅做事跟她老妈一样,又快又利索,还有担当,她很放心。

晚上他们直接回岭下村,苏月禾找来了大哥苏柏桥,她让大哥帮忙去剩下的三个小林场跑一趟,找人清山。

她以前以为清山是个负担,现在发现,其实清山是一门生意,收割了的柴草都可以卖钱啊。

那以前这笔收入是被松香厂和林业局的人一起贪掉了吧。

*

花了两天时间安排好林场的事务,苏月禾的心渐渐踏实起来。

年后,松香厂新一届领导层为了收拢人心提高威望,给所有员工加了工资,这次工资普涨,每人每月少的加三元,多的加六元,谁加多少,各部门领导说了算。

苏月禾的工资也调整了,加了四元,是他们部门涨得最少的几个之一,领导给出的理由是,按照入职时间定的。

对此,苏月禾也无话可说,她确实入职只有一年。

而且她也不在乎这点钱了,等部队那边把人事手续办好,她就离开松香厂,把档案挂靠回部队人事处,这样能保住干部身份和大学生深造资格。

因为有人退休,苏月禾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

开年后,经营部召开第一次部门会议,现在副主任位置空着,很多人拔尖了脑袋想要挤上去,但阮佩娴似乎并不着急培养副手,她更喜欢一个人站在上首。

阮佩娴公布了部门工作计划和一些人事调整,当然也包括苏月禾的。

“小苏因为某些原因,在读大学转为函授,也就是说,她在开年之后,要正常工作,正常上下班……”

阮佩娴着重点了“正常上下班”这几个字。

“目前各岗位也都是饱和的,也就燕姐这边忙起来的时候需要帮忙,小苏你就跟着燕姐,负责内务吧。”

负责内务就是要给办公室打开水,搞卫生,跑腿,送文件,谁有个头疼脑热还得帮忙干各种杂活……

简而言之,就是个打杂的。

办公室里一片安静,让一个读了半年大学的高材生在办公室里跟着老阿姨打杂,大家不敢说话,都只眼神交流,果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只有燕姐笑着说道:“行啊,小苏跟着我,我就可以轻松点了。”

苏月禾只微笑着没吱声。

反正马上要离开了,无所谓吧。

开完会,阮佩娴回到办公室,刚好电话铃声响起,她拿起电话:“喂!”

整个松香厂只有两部电话,一部在厂长办公室,一部在经营部主任办公室。

所以杨东平有事一般直接打电话过来。

电话那头杨东平问:“承包林场的事定下来了吗?”

阮佩娴笑道:“定下来了,就承包大靖林场,靖湾被其他人承包了。这样也好,以往采脂班的人都没好好采脂,浪费挺严重的,只要一个大靖林场的松脂就完全够我们厂里使用。而且,到时候只有大靖林场一家给我们供货,收购价也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对我们自己也有好处。”

向来谨慎的杨东平却没那么乐观:“谁承包了靖湾林场?”

阮佩娴:“不知道啊,据说是一个姓庄的乡下人,估计家里有亲戚在海外的,不然拿不出这么大笔钱来。”

杨东平还是紧张了:“这个姓庄的承包了靖湾林场,那他采了大靖松脂卖给其他县的松香厂,我们的优势就没了。你当初就应该让你朋友把所有林场都包下来。”

这个问题阮佩娴早想过了,她很淡定:“不是钱不够嘛,我们两个入股给的钱也少。不过厂长你也不用担心,靖湾松脂产量低,松脂质量远不如大靖的,而且他们没有经验,没有采脂班,专门养人采松脂,成本得多大?采了松脂再卖到外县去,运输费多高?关键是还得解决运输的车辆问题,这不是一个乡下人可以解决的。”

杨东平:“这倒是。”

阮佩娴继续:“我反而觉得,我们到时候可以低价收购他们的松脂。这个姓庄的承包了靖湾林场,需要采脂班,需要销售,需要车辆,迟早要联系我们,求着我们收购他的松脂。我们就等着瞧好了。”

第57章 厂房

清早, 广播在播放戏剧。

苏月禾坐在沙发上给梁正烽的一件新衬衣重新钉纽扣,她站起来给广播调了个频道。

富安市的频道在播本地新闻,其中一则报道说,作为试点城市, 昨日市区第二批个体工商户正式营业。

其实青城县也有个体户了, 不过去街上逛街的时候, 体感上变化并不大,买东西还是要各种票据, 不要票据的, 一般都是各种自产的农副产品, 或者是采购农副产品进行加工的食物或者手工制品。

毕竟才刚开始,农村刚刚开始大包干,等第一季收获之后, 大量可以自由交易的农产品涌入市场, 可能会由此带来更大的变化。

梁正烽下好了面条端出来:“吃面了。”

苏月禾把订好的衬衣挂起来, 走到桌前, 只见面条里放了榨菜肉丝, 卧了鸡蛋,还撒了葱花, 尝了一口,味道鲜香。

“烽哥, 你这手艺真越来越好了。”

“老婆的表扬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梁正烽给她把辣椒酱的盖子拧开,不用她吩咐,给舀了一小勺。

苏月禾笑道:“我都觉得我胖了。”

梁正烽认真端详了她一眼:“没胖。天天跟人斗智斗勇的, 消耗大。”

苏月禾:“也没那么夸张, 我每天干完活就坐那儿看书,办公室那帮人也不敢给我乱派活儿。”

“我去催催人事, 让这边人事尽快给你调令。”

苏月禾:“不着急,在厂里起码他们有什么动静我还能知道,离开松香厂,我就孤零零单枪匹马了。”

“你不挖点人?”

“有目标,但现在我什么都还没有,谁愿意出来跟你干?”

想要挖端着铁饭碗的人,确实不容易。

梁正烽:“我找人帮你打听了,自己建松香厂不是不可以,就是你得批地建房,这事不好办,成本开销也会很大。其他县区是已经有私人建厂了,但名义上还是挂靠在其他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