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一周,师徒俩几乎都在实验室和制造间往返。
萧如流尽力和同事换课、调整时间,但还是会被逮去上课。
而白榆也有些不能逃的课程,比如她和隔壁单兵系一起上的各种实战课。单兵学院的老师可不像机甲师学院的那么好商量,管你有什么借口,只要迟到缺席就扣你的分。
两人就这么断断续续地完善了理论建模,想办法制造各种样品。最后样品是拿到手里了,但效果却远没有想象中的好。
“是虫晶的品质问题。”白榆站在操作台前咬牙,“得用最高品质的虫晶才行。”
“你的设计可能只适用于摩赫罗之眼、或者至少传感性与它同一个等级的虫晶。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确实不是一项实用的研究。”萧如流叹息一声,“但如果能成,这无疑是个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萧如流想着,如果白榆研究的这项技术适用范围更广,那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向外界申请帮助。大到研究场地、实验材料,小到她演算时使用的一纸一笔,都可以报销。但退一步讲,只要把这个演算模型交上去,学院里也会给她发一批经费,就算不能涵盖所有支出,也能弥补到七八分……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需要和“摩赫罗之眼”同等级的原材料——这种东西即使在拍卖会那种场合也是可遇不可求,就算学院的研究经费批下来,他们也不一定采购地到。
“我们先跟院里提交经费补助申请。”萧如流的大脑飞速运转,“然后我再问问几个手上有虫晶库存的朋友,看看能不能找到相似的原料。”
白榆也发动了伊尔洛家的人脉去找。
遗憾的是,他们都只找到一些零零碎碎的虫晶,估计撑不过几次实验的。
次日,白榆和萧如流都顶着一双硕大的黑眼圈,盯着台上的“摩赫罗之眼”看。
“要不,咱们就先搓一部分下来试试。”白榆拍桌,语气激昂顿挫,“虽然这样很浪费……如果这个研究方向失败,我们还是得回归传统的网格式链接。可做研究不是打游戏,本来就不能指望一命通关。没有舍哪有得?”
“曾经有人说过,不是匠人挑剔材料,而是材料挑剔匠人。”萧如流点头,赞许地说道,“我对你有信心——我相信你的灵感是可以实现的!”
随后,实验室内却陷入突兀的、短暂的寂静。
萧如流和白榆四目相对,却没人先动手。
“……还是由您来剖开这块虫晶吧。”白榆转过身,语气有些沉重,“我下不了手。”
萧如流哼了一声道:“那我也下不了手。这玩意儿值九千万呢。”
“老师,你可是萧氏的人,难道不是从小各种珍贵材料摸到腻味吗?”
“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误解?我是被清出本家的旁支,除了姓萧之外,我和现在的萧家可没什么关系。”
“……那你之前还说可以教我萧家不对外透露的秘传?合着是骗人的?”
“我可没骗你。你老师我手上的是真传,萧氏握着的顶多算个残缺的伪传。”
“您看我信吗?”
师徒俩拌了会儿嘴,白榆觉得烦了,抽出自己的匕首,将精神力包裹其上,一刀把“摩赫罗之眼”劈成两半。
“行了,先拿着这块儿做实验。”她恹恹地道,“经费申请书就拜托您写了。”
“……”经费申请书这种杂活一般都是学生自己做的,但萧如流一时间竟然没顾上痛斥这个徒弟的“大逆不道”,他见鬼似的看着白榆手上那把普普通通的军用匕首,“你怎么做到的?虫晶的硬度可堪比机甲外壳啊。”
“用一点精神力啊。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实战技巧吗?”
……不,不是这个问题!
萧如流捂住额头:“你上次检测精神力,等级是多少?”
“2S级。”白榆说道。
“这不科学。”萧如流深吸一口气,“如果我们的2S级单兵砍同等级的虫晶跟砍瓜切菜一样,那我们的军队早把虫族打回老家了。”
白榆略一恍惚:难道她的精神力又涨了?
……只能说喂给白龙幼崽的那些虫晶不是白喂的。
但目前,白榆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她能否创造出一个新的传感系统。
得福于白榆的果决,他们用少量的摩赫罗虫晶确定了这项研究的可行性。
理论建设完成后,萧如流就退出实验室,把接下来的工作全部交给白榆自己去干。
在某个清晨,白榆敲开萧如流实验室的大门,打着哈欠把一堆资料塞给萧如流。
萧如流笑着接过:“成了?”
白榆点点头。她双眼眯着,快要睁不开了,眼下有淡淡的青黑,眼睑里却隐隐透出纯粹的金色来。
萧如流仔细翻看那些资料,说:“要发论文的话,你的格式还得改一改……还有,你的隐形眼镜忘戴了。”
“……”本来还在打瞌睡的白榆瞬间清醒过来。
她惊疑不定地看着面前的青年老师,微微皱眉:“你知道?”
“关于你的事,我大概知道一些。”萧如流微微一笑,从自己的抽屉里翻出一副茶色眼镜。他的眼镜风格都很统一,金边,细腿,薄镜片,精致的装饰,走的都是斯文败类的路线。他把眼镜递给白榆,白榆垂着眼眸接过,戴上,恰到好处地遮掩了她的瞳色。
“是谁告诉你的?”白榆想了想,决定换种问法,“你怎么看出来的?是因为我的精神力在不断提升吗?”
“这是秘密。”萧如流挑眉,眼眸的笑意像是浅碧色的桃花盛开,“你将来总有一天会知道真相的。”
白榆:“我最烦话说一半的人。老师,你最好别让我讨厌你。”
不知为何,萧如流突然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什么?这样你就要讨厌我了吗?”
“不然呢?我还得谢谢您装神秘多耗费我几个脑细胞吗?”
“…………”
最终,这篇论文的格式还是萧如流一手包办的。
机甲师学院的规定是发论文都有学分奖励。而和老师联合发论文、自己发论文的奖励标准又不一样。萧如流想了想,把白榆之前演算出来的机构模型归纳成一篇,之后的实际操作又归纳成另一篇。
第一篇论文通过审批的当晚,国内最大的机甲师论坛里冒出一个新帖子:
《震惊!现在的一年级机甲师都能担纲论文一作了?》
帖子里贴的赫然是一篇刚刚通过审核的崭新论文。
简直是太新了——论文刚发布不到半钟头,就有人开帖了。
不少不明真相的机甲师点进来围观,发现这篇论文是有点意思。一是因为这篇论文的作者有两个,但“宁希·伊尔洛”这个学生的名字却写在导师萧如流的名字之前,按照业内的潜规则,足以说明这个灵感和实际主操人都是她。二是因为这篇论文的内容——一个全新的感应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