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它对原料的要求极为严苛,也就意味着一般的机甲都不能使用,是有那么点鸡肋的意思在……但模型确实精妙,无可指摘。
“我看完了,这个模型确实很精彩啊!如果真的能在机甲上进行实操,那感应性能一定能上涨一大截吧?”
“楼上不要太乐观。这个技术可不仅仅对制造的原料非常苛刻,对机甲师的精神力操作更苛刻……原料本来就是2S级以上的虫晶,本来就没几个人能处理,还要把它异化成那么不稳定的状态……那得有多恐怖的微操能力才能成功啊?”
“我是普普通通的2S级机甲师。我明确告诉大家,我不行。”
“喂喂,楼上能不能别秀了?你不要逼我给你跪下来——大神,你管2S级叫普普通通啊?那我们是什么,草履虫吗?”
这时,发帖的楼主出现,话锋一转:
“确实是思路别样的创新,堪称鸡肋的设计。在这个年纪能达到这种水平当然不错,不过上面那个2S级的兄弟也说了,实操方面几乎没有希望,说明这个设想也只是个外貌绚丽的空中楼阁……”
此时,另一个ID跳出来接力。
“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个论文的二作是萧如流。萧氏的人,真的只是论文的第二作者吗?看看这篇论文近乎完美的逻辑格式,哪像一个刚发论文的学生写的出来的!……而且他们用的原材料竟然是‘摩赫罗之眼’!这可是能卖出天价的虫晶啊!”
话题一歪,大家纷纷出来凑热闹。
“我查到了,摩赫罗之眼,在上个月的军部拍卖会上卖出了九千万的天价……诚然这块虫晶价值连城,但没想到最后的归宿居然在这里……”
“你们的意思是,为了一篇几乎没有实操价值的论文,这学生用了价值九千万的虫晶?!”
接下来,评论的导向就逐渐变了。
大家的关注点很快放在了“宁希·伊尔洛”到底是谁。
消息灵通的扒出她当年的入学考核成绩是前十。心思活泛一点的,把关注点放在了“伊尔洛”这个姓氏上。
如果是那个家族的人……有这种资源很正常。其实有不少机甲师都是有家学渊源传承下来的,要说公平,这世上本来也没有真正的公平。
但如此珍贵的材料,却得到这样的待遇,在他们眼中却成了一种“浪费”。
浪费就是原罪。
也有几个正常人跳出来发言:
“人家自己花钱买的虫晶,又不偷又不抢,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关你们什么事呢?这个学生不配,难道你们就配?你们是想让人家把虫晶白送给你们是吧!”
就在帖子吵得越来越厉害的时候,机甲协会网站的首页推出报道,引用了萧如流发出去的第二篇论文——新的感应系统已经化为现实。且操作者只有白榆一人。
机甲师协会宣布,这项技术将入选“年度创新评比大奖赛”。
原本吵到天昏地暗的那篇帖子顿时鸦雀无声。
之前质疑、嘲讽白榆的那些楼层光速删帖;原本站在白榆这边的,也没有闲情逸致来打脸之前和自己对骂的人。
被无数人视为天堑的操作难度——就被这么个学生简简单单地完成了?
不知是谁,先发了一句“卧槽”。
随后,围观的人们紧随其后开始复制。
真是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第五十七章
“宁希同学, 恭喜你的作品被入选本年度的创新大奖赛评选。作为近十年来年纪最小的参选人,请问您的心情如何呢?”
“很高兴。入选大奖赛评选是件极其令人高兴的事情。毕竟它是由机甲协会设立的顶尖奖项,是展示着业内创新风向标的橱窗。能得到机甲协会的肯定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得知这个消息的那天晚上, 我和导师举杯庆祝, 还请我最好的朋友们吃了顿饭,大家都非常享受。”
“哈哈哈,宁希同学虽然年轻, 但是回答问题的逻辑却非常成熟呢。可以问问你创造的这个新传感系统的灵感来源吗?”
“灵感来源于一场雨。嗯, 但那并不是完全的偶然。从一开始我就在思考该如何改良现有的链式传感机制。当我看见那场雨的时候,灵感就在脑海中自然迸发了——当然, 研究设施也很重要。灵感只是个不错的开端。而成功应当归功于后续的实验工作。”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的?或者说, 你最初走上这条路的契机是什么?”
“因为热爱?乐趣?很难找出一个准确的答案。走上某条道路或许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 有时候甚至只是觉得自己正合适干这个。但只有享受这个过程, 才能坚持的下去。”
“好的。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我们广大星网观众提问——目前人气最高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 ‘请问您对新传感系统的专利定价如何, 会接受定制订单吗?’”
“暂时不接定制。谢谢大家。”
白榆保持着微笑,直到面前的记者开始对着镜头做总结陈词。随后“滴”的一声, 信号被掐断。周围漂浮着的摄像机器人都向站在一旁控制镜头的摄影师飞去。
“感谢伊尔洛小姐接受我们的采访。”记者向白榆伸出手来, 脸上有恰到好处的热情和谦逊,“接下来我们还会出文字版的报道——请放心, 在所有影音文字报道发布之前,我们都会先把样稿发过来给您过目。”
白榆:“……好的。”
自从两篇论文发布之后, 有不少记者和自由媒体人想过来采访白榆。但他们可不能按照狗仔的行事作风来操作,毕竟萨兰军校的安保系统可不是吃素的, 只有受到邀请才能被允许进校。
白榆本来谁都不想见,但没想到机甲协会也派官方记者过来, 于是白榆就接受了这次采访。
原本,以机甲协会在业内的权威性来看,他们的记者在白榆面前完全不必表现得这么“卑微”。
这一切的起源,还要从论坛里那个吵得天翻地覆的帖子说起——
一开始这个帖子的热度很高,在论坛里排得上话题度前十,但在机甲师协会官方推送“新感应系统诞生”的消息之后,帖主就悄无声息地删帖了。
可这个帖子的内容还是被一些有心人保存下来,在星网上广泛流传。只因这是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打脸闹剧,帖子里很多人的嘴脸现在看来过于小丑,于是这件事很快成为网民们最新的谈资。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问题是那些截图的流传度之广,甚至连皇帝也看见了……
这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白榆的第一篇论文刚刚发布半个钟头,就有人跳出来把矛头对准她使用天价虫晶来做实验的问题?
仔细看去,那个帖子的发布内容甚至是讲究起承转合的,先是一点点调动围观者的好奇之心,再用煽动性的语言调动他们的情绪,只为了给白榆泼脏水,给她塑造出一个“背景很硬但实力不行”的负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