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512)+番外

当然,彼时的水宁只觉得嫂嫂不过是惺惺作态罢了:【也许她就是和水宽演戏,一个做恶,一个施恩,想要自己再为他们办事。】

刚被接好断肢的水宁是不服气的,于是虚与委蛇。

然嫂嫂胡氏把她带到坤宁宫,让她住在静恬斋,只差人送去三餐,再不多管多问。

水宁遇到一个小宫女,是当年和自己中意的那个小侍卫偷情的宫女生下来的孩子,这个孩子长得极好,宫乱的时候被人藏起来了,回头又被献给太监当干女儿,阴差阳错到了坤宁宫院子里做了一名末等宫女。

水宁像养小猫小狗一样,逗一逗小宫女,在被关起来的第二年除夕,见到了胡好。

这个脸上带着一大块胎记的皇后族妹。

胡好说,是水宏托她进宫打探的。

水宁懒得理。亲哥哥都那样了,从小唯唯诺诺的亲弟弟能顶什么用?一个光头亲王,连封地都没有,还不如前两年自己这个长公主威风呢。

再说,水宁想通了,真的要报仇,留在宫里比出宫的机会大多了。

只是,没有原料……

没有原料,她满肚子药方却做不出奇药。

和胡好相比,水宁更信任小宫女,毕竟小宫女才八/九岁,心眼子比成年人少多了,更好控制。

很快,水宁发现自己又被打脸了。

她倒是听说过,水宽的大儿子在女色方面有些特殊的爱好,爱□□幼/女。

可是谁也不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小宫女跟着胡好去给水宁领饭的时候,阴差阳错,太子羞辱(并没睡)了胡好——他姨母。

水宁计上心头,给胡好遮掩过去了——不然总是皇后再仁慈,胡好也没办法活命。

水宁这才重视起小宫女来:“你叫什么名字?”

小宫女哆嗦着回答:“奴婢叫许环环。”

“你知道我今天叫你是为什么么?”

“奴婢不知。”依旧哆嗦,可是眼神清澈。

水宁拿捏不定对方是演技好到逆天、还是运气好到逆天,不过不论哪一种,都是她想找的人:“你想不想,成为人上人?”

水宁的第三个致命错误,就是错误估计了古代女人的野心。

尤其是一个想要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女人的野心。

她以为,许环环比胡好更好控制,结果最终养虎为患。

太初十年,许环环如计一般被水宽收用,太初十一年,她传来消息,却原来,拓跋小将军被远派同南安国交战去了。

太初十二年,拓跋将军战死,水宁大病一场。

而后,水宁下令许氏给水宽下药,许氏只是推诿,说找不到机会。

在水宁怀疑之际,太初十三年,许氏所出的皇三子殇。许氏哭得泪流满面,说要给儿子报仇,说害死儿子的人是水宽。

水宁再次信了她:【古人说为母则强,许氏这一回应该是完完全全同自己一条心了。】

“皇妹的心血,皇兄笑纳了。”当水宽狞笑着掐住水宁脖子的时候,她看到水宽另一只手里捏着的丝绸——【啊,原来我又看走眼了。】

大梦一场,水宁只觉得自己的一生就好像是笑话,从高高在上的穿越女,混到如此悲惨境地,也许是有史以来第一人吧?

水宁喘不过气来了,她晓得,喉骨将碎:【好在,自己也有后手,许氏心狠,给着机会就会往上爬;而分封制啊……我看水家天下还有三十年还是五十年!】

闭眼。

再睁眼。

十二岁的夏天,小学刚毕业。

水宁,哦,如今叫宋笑笑,宋笑笑愣了好久,然后打开电脑,查历史——史书上,水宽花了十年征战才打下江山,而非自己记忆中的三年,并且后期直接被架空成了太上皇,而查遍大明太初帝史,也没找到镇国长公主这个封号。

【大约,这是梦吧。】

宋笑笑想:【那就当那一切都是梦吧。】

作者有话要说:水宁的来历交代清楚了,她穿越的时候年纪小啊,而且格局也小,重点是她对整个古代社会的制度和人性不够了解。但是她本质不坏的,很多时候就是不够狠了点……

这事情告诉我们,穿到古代,有时候有金手指都不管用,该被坑死还是得被坑死。

第296章

作者有话要说:扑街中,慢慢还。红包已发

从前发生的事情, 在宝玉和十六的慢慢拼凑下,大约凑出六七分,剩下的部分, 犹有些不明朗,明明感觉就要触摸到真相,但是总觉得还隔着点什么。

实则是缺失了胡嬷嬷那一块。

十六开始怀疑胡嬷嬷所言也许并不详尽, 并不是因为宝玉的提点——虽然宝玉一早就秉承着“一切口供都需要求证”的态度, 对胡嬷嬷所说的话留有三分保留。

但是十六这个年纪,胡嬷嬷又不单单是一个宫中女官而已, 而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姨母, 纵使心里有些怀疑,他起初也是不愿意往这个方向想的。

【长公主的计划无疑是失败的, 不然暗卫不可能如今还继续沿用蛊控人的方法。她的失败, 最重要的原因,定然是中间传信出了岔子。】

这些天, 他从许氏晋升的几次时间段中,实在找不到证据说服自己许氏是长公主的人。

哪怕一开始确实是的, 但是后期……许氏就应该是从长公主那里得了信息,转而投诚父皇的。

也许, 许氏第一次的投诚是长公主示意的, 而宫女出身的她,对成为人上人有着强烈的欲/望,一个被幽禁的长公主和一个执掌天下的帝王,在许氏眼里, 如何能相比?

不要说许氏,随便哪一个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十六不明白,长公主对许氏的信任源于什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在十六看来,许氏的叛变根本就是不需要花费心力猜测的。

倒是宝玉对长公主的性格揣摩更加深刻一些,以古人的思维,天地君亲师,凡是人对帝王总有无上的敬畏,而长公主有那样的金手指,甚至很有可能是后世之人,所思所想和这个时候的人有所不同,有些想当然也是难免。姑且论,许氏的第一次投诚不论是否出自长公主示意,三皇子的死,都给长公主以错觉,很大可能性让她觉得,许氏一定痛恨皇宫、痛恨先皇,所以哪怕许氏依旧是帝王妃嫔,长公主还能继续信任她,让她给荣国公传信。

为什么?因为起居注上说,三皇子乃是年幼而纯孝,为救皇帝而殒命的。

寥寥几笔春秋笔法,虽然语焉不详,但是应当是实情无疑。长公主应当是知道三皇子死因的,那样的死因让她相信,许氏一定会想要为她的儿子报仇,让长公主觉得,许氏是彻彻底底地成为了她那边的人……

【只可惜,长公主终究是看错了人吧。】宝玉为这位疑似老乡的长公主感到惋惜——她应该去武侠小说的世界啊,来争霸天下和政变宫斗,只靠一本医术怎么够呢?

无从考证的事实,让人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