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回收站(75)+番外

“陶家妹子,这银子,也该是你得的!我家大孙子得了这么好的运气,也是你的功劳,赶明儿我再置办大礼来谢你。”

陶婆子赶紧推让,“快莫客气,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我这天天戴在身上,多少眼睛都看了去,谁想学都能学的!只不过那些人都不如你家人机灵,知道识字上进……可见该是你们家的机缘了!”

齐婆子最后是红着眼圈儿走的。

晚饭时分,陶婆子就把齐家和识字荷包的事说了一遍。

大伙都听得兴致勃勃。

江易笑道,“若是识那几个荷包上的字,就能去当伴读,咱们这儿的,都能去当伴读了!”

在场的人里,识字量最少,也是年纪最大的是陶婆子,都能认得近百来个常用字了。

要知道这年纪越大,记忆就越差,陶婆子这个学习速度,实在是相当了不起了。

换成陶婆子十来岁,没准能强过所有的小子丫头。

于二娘也笑道,“既然这样,不若咱们在铺子里多添一样,带字的荷包如何?”

就像那个肥皂和洗发花露,定的价要是还在凤柳城里,估计是买的人极少了。

就算郦州城比凤柳城要富庶,舍得花这个钱的人也并不多。

更何况江家小铺开业悄无声息,连鞭炮都没放两挂的。

但就因为街坊四邻都用过试用装,都纷纷称赞叫了,就算舍不得花那个钱,但需要的时候,也会买试用装。

别看试用装都是一文五文的小钱,其实这一个月下来,倒也挣了不少。

尤其是这几日,来买正装的也有三五个。

可见不怕价钱高,就怕货不好啊!

有了口碑,就不用发愁卖不掉。

而这个识字荷包,估计因着齐家小子去做了富户家的伴读,也会迅速红遍甜水巷和文秀坊,再扩散到别处的!

江易看了看于二娘,又看了看陶婆子,现在会做荷包的也就是她们俩。

焦三妮也就是刚会拿针缝补的水平。

而陶婆子要管着灶房,于二娘又要做许多新的识字卡,都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

“这荷包估计一开始能有人买,但一旦卖出去,就会有许多仿制的,咱们的人手本来就紧张,这个钱就不挣了……”

“不过咱们可以卖带字荷包的花样子!”

搞一个蜡印,刻一个母版就能印它几十上百张,常用字少说千个,他们这儿就能有千种花样。

别人就算想盗版也只能跟在后头。

于二娘本有些失落,听到卖花样子不由精神一振。

“对呀!咱们可以卖花样子!”

她那边现成的布识字卡都有两三百个了。

“那花样子要定价多少呢?”

“十文吧。”

“那,万一别家买了来,抄咱们的呢?”

“不怕,咱家总有新的字,那别家还能一直买?”

“要是别家也有识字,又会画的人呢?”

“那就各凭本事,看谁画的更好吧……”

话虽这么说,以江易对这个时代的了解,那些又识字又会画的人,多半是看不上这种绣花样子的零碎买卖的。

他在郦州城逛过几家书铺,那里头的书,不过线装的薄薄一本,都要半两银子。

有画花样子的零碎工夫,都不如去抄书挣的多!听起来还更体面呢!

不出所料,齐家的大孙子被富户老爷看中,让去给少爷当伴读的消息,没过三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甜水巷。没过五天,就传遍了文秀坊。

齐家的齐大宝谁不知道呢?

就那傻头傻脑天天跟街坊家的差不多大的娃子们一起和泥打仗的模样,他咋就被看中的?

哦,听说是识字?

啥,老齐家那家境,那人口,他们还送齐大宝识字?

这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没见齐大宝去上私塾啊?难不成是他爹齐大山偷偷教的?

也不能啊?

齐大山当年上了一个月就被先生赶回来说他不是那块料儿,这事谁不知道呢?

啊?居然是从江家学的绣字双面荷包,齐大宝看荷包认字,这才让周老爷瞧中的?

江家的绣字双面荷包?

陶婆子在头一日被人围观差点回不到江家小院后,就赶紧把荷包换成了没字的。

太吓人了!

这个说要掏五文钱买。那个就要十文钱买。

还没吱声呢,又来一个加到了二十!

亏得她急中生智,赶紧告诉大伙,江家小铺里就有花样子卖,十文一张,买了回去就能用自家的布,想做多大做多大,想做多少做多少,岂不是更合算?

她这才得以平安脱身呀!

不到一天的工夫,小铺里试着摆上的五十张花样子。都被一抢而空!

作者有话说:

第47章 大晋王朝(47)

“老爷, 这是江家铺子里卖的几样东西。”

桌上摆了四样东西,都不算起眼。

一个看上去像黄米糕,另一个是白瓷小瓶。还有两页摊开的纸笺。

曲秀士好奇地拿起一张纸笺, 只见这纸笺上画了两幅图。

一幅是红梅花, 不过寥寥几笔而已。

另一幅则写了梅花二字。这字体绢秀工整,但只有其形,不见风骨,不算写得多好,只将将看得过眼罢了。

曲秀士愣了下, 这东西,怎么还能卖?

谁会买呢?

“这一张是多少钱?”

“回老爷,这一张是十文钱。”

“十文?”

曲秀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怪不得画得这么简陋,也没什么款识……原来才卖十文钱!

要知道,读书人的诗画,可没听说过少于一百钱的!

就算一百钱, 那也是最没有名声, 水准实在太差的才是这个价呀!

这江大爷,难道是穷得过不下去了?

画这个来糊弄几个钱?

“正是呢!老爷,他们家这些荷包绣样可抢手得紧呢!还好我去的早,抢到了两张, 排在我前头和后头的,都是三五张的抢哩!”

曲秀士更是诧异,“这, 这居然是荷包绣样?”

荷包上绣些花花草草的是有的,可加上字, 就极少见了。

“可不正是呢!听那些排队的人说, 他们都是主家叫来买的, 听说这种绣样做成荷包,能帮着家里的小郎君小娘子们认字哩!”

比如说他吧,买到了这两张绣样,大字不识几个的他就认识了梅花和白云四个字了!

曲秀士又拿起另一张绣样,这张绣样上头,却是画了一朵云彩,而上头的字,就直白地写了白云。

他想像了下做成荷包的样子,忽然就明白了。

不由一拍大腿,赞道,“这,这倒真是个好法子!”

他也是打小经过启蒙那个阶段的。

认错字,背错文,可是没少挨他爹的打。

若是初启蒙的时候,都用的是这种识字荷包,他觉得他小时就算再愚笨,也不至于一天学四个字还会认错吧?

“以后你经常过去看看,若是有新绣样,就再买回来!”

上一篇: 快穿之不负此生 下一篇: 快穿之我是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