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贵子(2)+番外

作者:召徕 阅读记录

楚景口中唾液分泌,肉肉的小手拿起一颗樱桃塞进嘴里,清甜的汁水抚慰了干涩的喉咙。

好吃~

楚景又捻了一颗,喂到楚成安嘴边:“爹吃。”

楚成安嘴角咧到了耳根,哄道:“爹不爱吃这些,你吃。”

楚景:“那我也不吃了。”

楚成安这才吃了一颗樱桃甜甜嘴。

他买的不多,只有一小捧,但估摸着也得要七八文钱,若不是为了儿子,他说什么也不会买的。

乡下里也有樱桃,但是个头小不说,还又酸又涩,真有人寻摸到那些个大汁甜的樱桃,酒楼和私人就会抢先买了。当然,价钱肯定会比零售低一点。

如今不是农忙,老农单独挑着担子出来卖樱桃,一担下来可能会多卖二三十文钱。

这个时代,一个成年汉子去镇上做短工,一天也就二三十文钱,若是运气不好,可能连二十文都没有。

他们说话的功夫,老农的周围又凑过来好几个人,眨眼间,就将担子里的樱桃卖了大半。

楚景心里快速算着帐,等老农把一担樱桃卖完,大致会有两百文钱的收入。

真是一笔“巨款”啊,楚景有点羡慕。

他心里想着事,突然身体凌空,楚成安单手抱着他回家了。

楚景别扭不已,索性趴在他爹的肩头装睡,结果一不小心就睡过去了。

直到黄昏时候,他才幽幽醒过来。肚子饿的咕咕叫,他揉了揉,起身穿好衣服下地。

院子里,他奶老元氏,正带着两个孙女喂蚕,听到脚步声立刻回头,笑道:“景儿醒了,奶在锅里给你温了米粥和小菜,你过来吃点。”

楚景应了一声,然后拿着盆子舀了水,还没洗脸呢,老元氏走过来拦住他:“景儿乖,你身体弱,少碰凉水。等会儿奶把水烧热了,你再用热水洗脸啊。”

楚景默默放下水盆,跟在老元氏身后,进了堂屋,吃饭。

老元氏摸摸他的脑袋,又去忙活其他的事了。

楚景吃着饭菜,堂屋里静悄悄的,思想就容易发散。

楚景穿过来满打满算有小一年了,然而因为他体弱的缘故,他也没能接触多少外界的信息。

只知道如今永靖六年,他们所处的位置是汉陵郡,固蔯县,荥涟村。

荥涟村水土资源丰富,农作物生长得好,也没有什么天灾,按理说荥涟村的村民都该生活富足。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荥涟村曾一度差点变成空村。

这事还要从前朝说起,当时吏治**,奸臣当道,皇帝昏庸,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固蔯县当时的县令就是个十足十的大贪官,俗话说破家知府,灭门县令,在固蔯县,县令就是权力最大的人,巧立名目,苛捐杂税,荥涟村当时死了好多人。

楚景的爷奶本来有五个儿子的,但是那场**中,只活下了老三楚成茂和老五楚成安。

楚景的三叔楚成茂和其妻孙氏育有两个女儿,老人们都说贱名好养活,于是取名大丫二丫。

大丫今年12岁,二丫今年9岁,长得很健康。

后来新皇推翻□□,建立新的王朝,整顿朝堂,除杀贪官,固蔯县的县令首当其冲,被处以腰斩极刑,整个县的人拍手称快。

不久固蔯县来了新的县令,新县令人很好,免除各种不合理的赋税,剔除县衙里狐假虎威的恶吏,让固蔯县的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只不过荥涟村的村长死了,本来大家是打算从楚家人里挑一个人出来的,毕竟楚姓是村里大姓,就算经历过**,楚家人锐减,也比其他姓的人多。

但谁也没想到,县令派了一个陈姓童生到他们村,荥涟村的村民开始不乐意,后来发现这位陈村长处事公正,颇有智慧,渐渐大家就认可了他的存在。

而楚景就是在新朝建立那一年出生的,本来楚家人很高兴,谁知道楚景的生母生下他没多久就死了,楚景的身体也虚弱不堪,大病小病不断。

楚景的爷奶急坏了,最后去寒山寺求了住持,住持说楚景的名字不对,楚景最开始不叫楚景,他们这辈排敬字辈,他原来叫楚敬云,住持说他原来的名字太重,压住了八字,后来一通商量,改名叫楚景。

然后就是他这个西贝货楚景来了。

第二章

思忖间,楚景把饭菜吃完了,小肚子都微微凸起来。

他从条凳上下来,端着碗筷进厨房,大丫正在厨房里准备一家人的晚饭,看到他来了,顺手接过楚景手里的碗,还问他:“吃饱了没?”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前朝的混乱,大丫懂事的过分,不止大丫,连二丫也一样,明明都是半大孩子,可是不论说话做事还是照顾人,身上都透着一股超脱年龄的成熟。

衬得楚景这个真正的西贝货都没那么特别了。

楚景应道:“吃饱了。大姐,我给你烧火吧。”

“不用,你去院子里玩吧。”她样貌清秀,声音不算清脆,但是很有一股温婉味道,就是面色有些发黄,手指因为经常干活变得粗壮,不止大丫,这个时代所有农户女子也一样。

楚景歪了歪头:“这会儿院子里冷,我想在灶膛边烤火。”

大丫想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那你小心一点,别烫着了。”

楚景:“嗯。”

他坐在灶膛边的小凳上,过一会儿就给灶膛里添柴禾,偶尔抬头,看着大丫忙碌的身影。

与电视剧里的情节不一样,古代农户们穿的大多是短裤和裋褐。女子穿的裙子也没有拖曳及地,只勉强盖过脚面,走动间还会露出鞋面。

大丫穿着素色麻裙,手脚利落的洗菜切菜,手法熟练地能看出残影。

快天黑的时候,他爷,三伯和他爹从地里回来了。

二丫倒水给他们洗手,大丫把饭菜端上桌,楚景跟在他大姐身后,端了一碟小菜和筷子。

老元氏冲着三儿媳妇屋子里喊了一声,孙氏应道:“娘,我就来了。”

农闲的时候,孙氏就呆在屋子里织布,家里人的衣服布料都是出自孙氏之手,其余的就拿去卖钱。

她手艺不错,不干其他活,专心织布,一天半能织好一匹布。除去麻线的成本,她织好一匹布,纯利润可得十三文钱,一个月下来也能得二百多文钱,再加上休息时间打络子,勉强凑个三百文钱。

这在农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所以,尽管孙氏膝下没有儿子,老元氏私下嘀咕,却从没在孙氏面前说什么难听话。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这些年一家人共患难的情分。

楚家以前人口多,划下来的宅基地也大,屋子也多。

正房有三间,他爷奶住一间,中间做堂屋,右边做厨房。

剩下的厢房就多了,因为人太少,留够小辈住的地方,孙氏织布的房间,和养蚕的地方,其余的屋子都被家里人用来做仓库。

整个农家小院还带前后院,后院就是茅房和养牲畜的地方,前院很空旷,就院子中央栽了一棵桃花树,楚景没事的时候就以桃树为中心,绕着跑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