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过机会的表白,李昭面讪讪地道:“苏将军,你我在谈公事。”
提醒着苏烈不可太过了,他们在谈的是正事,怎么好好的说起私事,表起心意来了?
苏烈立刻正色道:“烈无冒犯将军之意,只是情不能自禁。”
“苏将军。”越说还越过分了,李昭只好再唤一句。苏烈终还是顾及李昭的心情,闭上了嘴没有再说话。
李昭总算暗松一口气,也提到了一件事,“将军出兵,打算出多少?”
“尚未知高句丽的粮草何在,现在说这些是不是有些过早?”苏烈询问起李昭,李昭道:“苏将军请。”
想知道粮食藏在哪里,自然看着舆图才好说,苏烈连忙请李昭到城上的去,舆图自然是随身携带的。
“李将军请。”苏烈虽为主将,一干的副将也算与李昭相熟,苏烈在辽东这两年,屡建奇功,也是刚升为主将不久,眼下苏烈一副尽听李昭安排的样子,如何不让一干副将心有想法。
私下嘀咕道:“我们苏将军莫不是喜欢上李将军了?”
“那是,你们方才没有听到苏将军怎么说话的,就是喜欢上我们李将军了。”苏烈说些告白的话时还是有人听到的,七嘴八舌的把这些话全都告诉身边的人,下面的人小声在讨论苏烈和李昭的事,倒是觉得他们还是挺配的,心下也希望这两位能好事成了。
可是看着李昭与苏烈又在讨论如何进军,如何夺了粮食还能安然的退出,一个个看着,听着,却也在想,要是这两位的事情真成了,两个都是会打仗的人,难道回到家也只能谈起这些国家大事?
倒是有人笑出声来。
李昭和苏烈算是将方案定下了,正
要抬起头吩咐一句,结果倒好,听到他们在那里笑笑的,李昭抬起头问道:“笑什么?”
“将军,没笑什么。”比起苏烈来,好像一个个倒是更怕李昭,赶紧的收敛笑容,连连与李昭表示,他们没笑,真的没笑。李昭听错了,肯定地听错了。
李昭上下打量他们一圈,也懒得管他们,方才就在下面小声讨论了,李昭只管与苏烈商量,眼下定了,朝着他们道:“不知在说些什么,这会儿好好听着,要是你们敢坏我们的大事,饶不得你们。”
“将军就放心吧,我们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你,还能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吩咐我们办的事,我们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会办成。”好听的话这些人会说得很。
李昭指着他们道:“我看你们是什么都没学会,就学得油嘴滑舌。”
面对轻斥他们的话,一个个都赔着笑,压根没拿来当回事。
“对付高句丽都不是一两回了,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拿到粮食,先把我们的百姓养好了,将来再跟他们算账。”
说着算账,真就是等着将来了。
大隋眼下内忧外患,外患还不仅仅是一个,比起高句丽来,突厥更是狼子野心。
“诺。”开玩笑的时候可以开玩笑,说正事必须得正色。
等到夜幕降临,李昭先让一部份人往赤城的方向去了,大批的人从辽东行往幽州,抵达赤城,距离不近,要不然李昭也不至于等人都挑完了才出现。
至于她借着苏烈的兵,偷高句丽的粮草,也得以将宣珞他们从高句丽不远万里运回来的粮草光明正大的拿出来。
粮食是用来救命的,傅臻知道十几万的人不可能都叫李昭收下,最后由李昭来拣贵族们挑剩的,必是老幼妇孺,想养活这样的人不容易,好在高句丽的粮草不少,一开始傅臻就让人秘密运往辽东,防的就是现在。
计划周密,粮食自然拿到手。
可是一如苏烈先前就提醒李昭的,李昭被参了,第一参她私离赤城,二参她竟然敢以军粮养百姓,无非是指李昭带人抢了高句丽的粮食却不留下半点给辽东。
李昭得知时却半分不以为意,还是杨广下诏让李昭申辩一二,总得要给个解释。
听到杨
广下此诏,但凡不傻的人都看出来了,杨广就没有要与李昭问罪的心。
皇帝陛下都有令了,李昭岂敢不从,老老实实的上折将事情的始末说清楚。
“昭非无诏而离赤城,是陛下说的,十几万归来的百姓,谁家若想为陛下分忧,有心为陛下解难,自可前来辽东。昭身边没有得力的人,又想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分忧,这才亲自前来辽东。”
“至于与辽东军盗取高句丽的粮草,却是辽东军为陛下,也是为几万百姓尽的一份心。辽东军上下皆对此无半分的异言,因何御史却拿着此事不放?指责昭以军粮养百姓?军粮不能养百姓?”
当然是可以养的,哪个敢说出军粮不能养百姓的话,只怕要引得天下公愤。
杨广在看到李昭的折子时当下就笑了,“这样一个滑不溜手的人,想捉她的把柄太难了。”
当皇帝的都这么说了,想参李昭的人听到杨广的话并不见怒意,反而高兴。聪明人自也想得明白,比起李昭不过是出了一趟赤城,抢了高句丽的粮草来,李昭更是解决了几万老幼妇孺的问题。
这些人要是一直都放在辽东,必为辽东生乱。
比起李昭无诏离开赤城来,世族们的所作所为更叫杨广的气不打一处来。
“看看他们,看看这些世族,只挑强壮的人而收之,老弱妇孺一概不要,辽东处处可闻骨肉分离之痛。够能看清楚贵族的德性了啊,他们就是一群只会利己的人,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只要利己,利己!”
杨广当时气得恨不得拔剑去杀尽这天下的世族,却叫襄国长公主按下了,“至少贵族安顿下几万的人,剩下这些,或许可以让李昭出手。”
思来想去,襄国长公主当时最看中帮着他们解决问题的人就是李昭来了,只是还没等到他们吩咐提醒李昭出手,李昭却已经到了辽东,把他们想吩咐却也没来得及吩咐的事做好了。
也怪不得杨广得知李昭被参的原因时并无半分不喜,而参李昭的人,杨广却是暗自记下了,心中自有思量,寻思着还是应该找个机会,把这些人解决了。
心里也就一闪而过那么一个念头,天下动荡的一年终是要过去了,各地的起义依然
不断,却要迎来了新的一年。
大业十一年春,比起江南的繁华,游舟上的歌舞升平,赤城的百姓都只能分到几片的肉,却聚在一起烤着火,说着话。
哪怕饭不能吃饱,可是至少现在他们有了一个家,在这个家里,他们不必担心朝不保夕,不必担心会有人欺负他们。
“今天是除夕,我们一起过年。”李昭虽为将军,却也与他们吃一样的东西,所有的粮食李昭都统一放在城中,不管是将士还是寻常百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日子再是难过,他们都将一起过。
李昭端起酒来,敬着城里一个个都聚在一起烤火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