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尔本,算到爱(253)

主持人:也有人会说,但基本上都会被拆穿。在这之后就会需要更多的解释,然后会有更多的人去采访。

颜凌:我还以为,最多鼻子变得更挺拔一点呢?

(颜凌说话很幽默,幽默完之后,就开始披露真相。)

一开始,是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考虑到粉丝的热情,开了半个月,就青黄不接,没有东西可以卖。也不知道接下来这个店还要不要开,要怎么开,所以就关门去找创意总监商讨对策去了。

主持人:行业分析师普遍都认为,只开半个月是Y·Y品牌成功的因素之一。

颜凌:那你可以让其他的品牌也试着开半个月看看,会不会对销售有所帮助。(颜凌用了非常诙谐的口吻。)

主持人:商讨对策的之后呢?

颜凌:之后就有了Y大师。效率提升了,设计师团队也的壮大了。

主持人:那为什么后来还是只开半个月。

颜凌:因为Y大师需要升级,不然如果一直出现同样的漏洞,就会导致我们的产品出现质量上的瑕疵。

主持人:Master Y每个月都要升级?还要升级多久?

颜凌:一开始,一个月要升级好几次。五个月前,Y大师已经完成基础升级了。现在基本上已经不会有“残次品”可以通过Y大师的审核了。除此之外Master Y还学会了自己判断。成品和样品之间的差异,如果是成衣的工艺比样衣还要更好的话,Master Y不仅不会打回,还会发给成品的制作者一个勋章。

主持人:五个月没有升级,为什么每个月还是只开半个月?

颜凌:有没有可能是习惯了?(颜凌笑着反问。)真实的情况是,创意总监没时间,没有办法选出够卖一个月的产品。

主持人:你怎么说的创意总监是兼职似的?拿出足够的创意,这不是创意总监份内的事情吗?

颜凌:她确实是个兼职的。(颜凌叹了一口气。)

主持人:创意总监是个女生?听你的口气,似乎对她并不满意?你支付她工资,你不就是要让她拿出足够的设计吗?如果品牌还小的话,简直倒还可以理解,现在这样,没有想过换掉这个创意总监找个新的吗。

颜凌:我没有付她工资。

主持人:有传闻说,Master Y就是Y·Y的创意总监,难道是真的?可Master Y不是全天候的吗?为什么你刚刚又说是兼职。

颜凌:Master Y和我一样,都是打工的,创意总监才是老板,她负责赚钱给我们发工资。(颜凌说话,一贯的风趣外加风度翩翩。)

主持人:颜先生真幽默,我们查过,您现在是已经是Y·Y的母公司,凌烟鞋业最大的股东了。

颜凌:你们的消息真灵通,但我真的是给创意总监打工的,她在Y·Y的股份应该不会比我少,她的股份从来都没有变过,我的股份还得分给Y大师的两个“爸爸”。

主持人:所以,你说的“创意总监”是你的前妻?(主持人觉得自己一不小心就知道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颜凌:如果是的话,她怎么会被你们烦到,要我自己来收拾“残局”?

主持人:那你方便告诉我们,所谓的“创意总监”到底是谁吗?

颜凌:再过两个月你们就知道了。

第268章 闪亮登场(7)

主持人:那好吧,我们再去查一查,Y·Y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颜凌:做一个更全面的潮牌。

主持人: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颜凌:再过两个月你们就知道了。

主持人:Y·Y今年打算开多少家门店?

颜凌:再过两个月你们就知道了。

主持人:Y·Y有没有上市计划。

颜凌:再过两个月你们就知道了

…………………………

当颜凌变成“复读机”的时候,主持人就知道自己问不出来什么新的资讯了。

主持人问不出来,不代表这些讯息没有价值。

但凡能够闻到钱的味道,就不会少了华尔街人的身影。

华尔街本来就有很多人对Y·Y这块肥肉虎视眈眈,他们创造过Shake Shack汉堡的神话,还没有创造过关于潮牌的神话。

一个发展良好,粉丝众多的品牌,一个被美国无数年轻人追捧的品牌,如果准备开启上市的流程,接受华尔街的投资,那绝对是一件让投资人挤破脑袋的事情。

已经完成原始资金积累的人,已经很少会想要继续通过日复一日劳动的剩余价值来换取财富。

大家都想以钱生钱。

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好的项目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投资人”这几个字,早就已经不是他刚刚诞生的时候那么单纯的含义。

如今这个时代,有很多假的投资人。

四处招摇撞骗。

见到什么“烂项目”都说,“哎呀,你们的项目太好了,我一定可以帮你们找到投资。”

然后,这些“烂项目”里面的那些已经快要走投无路的“创业者”,就感觉自己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兴冲冲地请人家吃饭,各种招待,等着这根稻草带着投资的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结果,酒足饭饱曲终人散之后,没几天,人就就和你说已经帮你找到有意向投资的机构了,但你要先给一笔“项目活动经费”。

你小小地拿个一二十万给我,我就帮你找几千万上亿的投资。

“走投无路”的人,通常拿不出来这笔钱。

故事就此完结,公司就此结业。

也有“长夜着”砸锅卖铁,借钱卖房子把钱给“投资人”的。

那属于没有见过世面。

不知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就这样都信,你不被骗谁被骗?

可被这样低段位的骗术骗的“创业者”还不在少数。

为什么呢?

创业者对自己的项目,大多都没有足够的认识。

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的项目好得不要不要的,“自己的孩子”嘛,再怎么丑,那也是好看的。

反过来呢,也是一样的。

也不是每一个“投资人”都比“创业者”聪明。

被骗的投资人,绝对不比被骗的创业者少。

很多传统行业的成功人士,有了钱之后,都想折腾个“投资机构”出来,特别是他们的子女。

太多人听说随随便便投个资,等到上市就能赚到上千倍的利润,这在传统行业是不可想像的。

动不动就有人说起软银投资马云的上千倍回报,还有像徐小平这样的天使投资人投出的上万倍回报。

为了讨好这些新鲜出炉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很多创业者,都自称为“连续创业者”。

就是我曾经成功地创立了一个公司,我给它买了个好价钱,现在继续创业。

这些人很擅长于包装自己的公司。

没有见过世面的“投资人”,经常就这么被骗了。

“连续创业者”骗到几轮投资之后,就不干了,“烂尾”的公司,比比皆是。

上一篇: 极光之意 下一篇: 童话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