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掌贵(930)+番外

先是有人曝出,朱常哲半个月前就在江南买了两处宅院。一个在金陵,江南的中心。另一处却是在荆溪……

言之凿凿!

问题来了。

第一,银子哪来的?他人在京城活动,要投资也该在京城。为何要在江南?说明他有很多的闲钱!可最近的他既没有大产出的产业,就连他的外祖康安伯也正忙着对付倭寇,所以这银子不是他挣来的又或是康安伯给的。

那么,这是什么银子?

贪——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再联系大坝之事和防疫之事,这三件事几乎已能相互印证朱常哲的卑劣贪腐人品。

第二,他为何还要在荆溪买宅子?

顺其自然的,朱常哲和程紫玉的关系再次被翻出。

连带着医疗组组建成的第一时间便去了荆溪那事也被确认了。

于是:

果然当日的所有传言都不是空穴来风,全都真实!

果然哲王名不副实,不但玩忽职守,还假公济私,假仁假义,视人命如草芥……

非但如此,哲王还与程紫玉关系匪浅,甚至有那种见不得人的关系。

否则,哲王要买宅子买在哪儿不行,如何会买在了荆溪小地方?

否则,如何解释前一阵医疗组的荆溪之行?

否则,如何解释荆溪的程家,竟然有哲王和康安伯的人在帮忙守着?程家与哲王究竟是何关系,怎么还会轮得到哲王找人去守护?

揣测纷纷,认定,要么,是锦溪郡主与哲王有见不得人的勾、搭,要么,便是两人之间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传言比秋风还快,一夜之间便吹遍江南。

就连两人南巡时的交往,哲王的几次出手和求娶都被人传得绘声绘色。甚至当日程紫玉在宁波出事,哲王毫不避讳,和李纯一道前往相救等事全都被引出来了。

还有说,去年南巡结束李纯回京后,程紫玉便与哲王开始了多次的私会。哲王更是偷摸到程家山上的工坊住过好几次。说在程家,两人之间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可惜,这事李将军还被蒙在了鼓里。

两人的关系被“捅破”后,两人的“合作”也被爆出来了。

说:哲王表里不一,假仁假义,锦溪郡主何尝不是?

郡主以行善扬名,每次捐款都是大数额,但实际和哲王一样,是个名不副实之辈。

郡主若真要行善,为何不直接将银子用之于善堂和难民,却偏偏要多此一举通过衙门?实际她哪里是为行善?这只不过是她想要为程家扬名的一个手段。只是引起皇室注意的一个方法,和哲王修坝赈灾一样,只不过是声名鹊起的一个途径罢了。

而通过官府,一来是为了收获功名,更是便于行贿,借此谎报善堂的各种开销,有官府介入后,更是为了方便吸收民间的其他善款。

通过这种方式,事实程家早就实现了将善款回本。他们勾结了官府,善堂的真实投入事实与公布到外界的数额有很大进出。就连朝廷都被骗了……

又有说,当哲王一年前开始修坝工程,其实便已与锦溪郡主和当地衙门勾结到了一起。他们在江南几乎壮大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他们都酷爱金银,追求权利名望,根本就是狼狈为奸……

到此,传言竟然又反了回去,程紫玉也被拖进了贪墨洪泽大坝之事中。

有说当日程紫玉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修坝,第一个拿钱出来以实际行动支持修坝,实际就是为了逼迫当时众盐商一道倾囊“支持”,并帮朱常哲从皇上手中得到洪泽大坝的修建和主管之职——这一点,所有南巡的官员甚至皇上都能作证。

但是事后,哲王早就把这笔银子连本带利又返还给了郡主。

所以郡主不但分文未花,还赚了个盆满钵满……

还有说,事实当日朱常哲忙着大坝,压根就没时间和精力来争取赈灾这个名利双收的肥差。

当时是程紫玉在太后跟前一力美言相劝,才有了太后劝说皇上,将赈灾事宜交给朱常哲之事……

有更夸张的,说当日圣上派了南下去防疫的两位御医其实就是死在了朱常哲手中!如此才能解释,为何那么多人,一进入江南便出了意外。

要知道,江南很少发生山体滑坡的事故。

那事分明人为。

而之所以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留下,是那片区域,早就在朱常哲的控制之中。也只有他有这个能力,这个动机对御医下手!

因为他要组建自己的医疗组!

因为他要将防疫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

以此撇开朝廷对时疫的控制,以此赚取朝廷的防疫银子和在民间的威望功绩。

这一点,从哲王会治却不治,纵容时疫扩散,草菅人命已经能够印证……

又说,御医一行人遇难那事本就是程紫玉与朱常哲打的一个配合。

是程紫玉知道将有疫情,故意在皇上跟前卖好,打听到了御医南下的时间人数等,悄悄报给了哲王,后者这才能将灭口计划做到天衣无缝……

第671章 小人之心

程紫玉看着面前那被于公公上来小心整理成摞的奏折,手抖连连,可她,才翻看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奏折上提到:短短几日功夫,整个江南上下对朱常哲,当地衙门和朝廷怨声载道。流言迅猛,已如当晚那倾泻而出的淮河水一般,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在很多疫情严重处,很快有人发现,这哲王久治不根除的传染病,其实很容易就能治愈后……很多人都愤怒了。

这几乎又等同于一个哲王故意延治病疫的实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向哲王的无道。

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品别说不配称王称帝,就是连主持赈灾都不够格!连带的,许多人对朝廷和官府的不满也开始越来越大。

尤其不断有一个个所谓的“实据”报出后:

比如,两江衙门竟然有官员主动出来指控,说哲王借着职务之便,多次干涉各路赈灾款,并主动要求揽下好几样物资的采购,指定了善堂的采购铺子……

比如,有人发现,好几个善堂里都库存了霉变的大米和变质的食材,可见程紫玉主持的善堂中,先前流传的高价好米好菜等保证都是骗人的鬼话。果然奸商无疑。那么,究竟是银子没到位,还是银子被人挪走了?

谁能给程家做假账,又有谁有能力在江南瞒天过海?

答案很显然,这两种可能,都只能证明程家和朱常哲的不干净或是相互的勾结,这几乎又是一个证据……

又比如,有米铺的老板义愤填膺,曝出先前发大水时,自家粮库进了水,没过两天便有人来低价收购泡了水的米粮,还说有多少要多少。

当时怕良心受谴责,他们不但没卖那些坏了的米粮,还直接将那些米粮销毁了,结果他们铺子半夜进了贼,不为偷东西,只是进店将他们上下打了一顿,导致铺子好几天都没能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