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彻先翻开户籍册,惊得差点没拿稳。
“四千七百余人?”(1)
纵使韩彻再不熟悉古代,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也着实没想到,作为一个县,总人口才这么点。
安南是下等县,又隶属南方边境。但它这个县的总面积,却足有八千六百多平方公里。
这么说吧,韩彻穿越前的老家也是一个小县城,总面积才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数量却有近一百二十万。
杨县丞便言道:“大人有所不知,早些年人口还不足两千人。也幸得圣上圣明,太平年岁,人口数量如今已然增多一倍有余。”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十分准确。
安南地处南方边境,又多山峦,一些未经教化的土着人又常年居住在森山老林中。朝廷很难管理到位,自然也就无法将其一一登记在册。
再者,现代和古代也没法比。古代封建社会里,生产工具落后,农业技术落后,再加上各种苛捐杂税,使得平民生活艰辛,人口增长自然缓慢。
若碰上太平年岁,百姓还能有个较为安稳的环境,若不幸碰上战乱,那便是人命如草贱,人口也必然锐减。
韩彻听完杨县丞的,蹙眉又向郭县尉询问。
一个县衙当然不可能只有少许几个官员,主簿之下还有典史一名,主管监察狱囚。再有捕快和其他若干小吏,零零散散加一起,总人数为四十六。
然后在县之下,还设有乡和里。
其中乡长和里正的主要职责为“课督赋税”。
直白一点来讲,就是协助县衙更好的向老百姓增收赋税。
这些人都是“未入流”,也就是无品阶但有具体岗位的佐杂官,自然也就领取不到朝廷的工资,那么他们的俸禄便需得县衙出资。
而县衙发给他们的俸禄从何而来?自然是从当地的百姓身上征收。
当然,也不能说为了省却这笔钱,便不要这些佐杂官了。偌大一个县城,先不说事物繁多,若没点武装班底子,也是很危险的。
然而韩彻穿来也有好几日,除了那位周典史和两个跑腿小吏每日留守在县衙坐班。其他登记在册,如有具体岗位,也领着俸禄的捕快小吏,他却没见着几个。
郭县尉一早便知韩彻会询问,便告知他:“大人,安南地广人稀,故多荒矿无主地,常有奸人聚集……”
奸人指的便是流民和盗寇这一类的,这些人聚集势必会生事端。郭县尉的意思是,县衙里的那些捕快之所以经常见不到人,是去巡查和管理治安了。
韩彻听完便没再说其他的,平静的让两人离去。
郭县尉见状,嘴角不免噙着一抹微笑,与一旁的杨县丞快速对视了一眼。
纵使韩彻是县令,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又如何?他们俩都是本地人,更在县衙担任要职多年,可以说,早将整个安南县里里外外一把抓。
便是先头那位老县令在任职期间,每有要事,也都会先过问他们俩的意见,做最终的决策。
韩彻今日这一番了解,也在心中做了总结。
被架空?没钱?还没人?
韩彻的目光落在户籍文书上,陷入沉思。
人,倒也并非没有。
第4章
雇佣
这日,韩彻又一次吩咐衙役备牛车。
杨县丞听闻他又要下乡购置物品,心中便笑话起来,他还当京中调遣来的官多有钱,原也不过如此。
这才几日,便支撑不住。
杨县丞便言道,这等小事,以后不必再报。
有了杨县丞的话,后面一连几日韩彻再吩咐衙役备牛车,效率便起来了。
杨县丞是真当韩彻是为了节省银钱,去乡下购置。毕竟县令虽有俸禄,但并不多。真正的大头,还是衙门油水。
这部分油水还属于朝廷半允许的灰色收入,但如今掌管县衙一干事务的可是他。
然而,没等几日,郭县尉便气冲冲跑来质问,为何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告知他一声。
杨县丞被质问得一头雾水:“发生何事?”
“还何事!”郭县尉:“那韩彻每日下乡,你都不知他去做什么了吗?”
杨县丞:“不是去购置物品么?”
他还撞见过几回,韩彻带着韩老三和郭六郎,今日一只鸡,明日一只鸭,后日三两条鱼的往县衙拎。
对这事,衙门里的那些官吏也没少议论。众人都言新上任的这位韩县令,这官做得可真轻松,万事都不管,每日只顾自己舒坦。
可这对杨县丞来讲,是好事,大大的好事啊!
郭县尉本就气愤难耐,见杨县丞竟真全然不知,更是怒火冲天:“他在郭家村和杨家村雇佣了好些人,现正带着这些人,在那朱家冲开荒种地呢!”
什么?
杨县丞不久前还在为韩彻这些时日的行径而得意,也别管他是真的昏庸无能,还是因看清了形式而主动识时务。
结果就听到郭县尉这么说,杨县丞整个人都震懵了。
那位不是连指派下面人采买都不舍吗?怎还舍得花钱去雇佣人了?
还有!
杨县丞:“朱家冲不是多流民盗寇吗?”
郭县尉憋了一肚子的火,开始咆哮:“有流民盗寇又如何?”
“他花钱雇佣了好些壮丁,浩浩荡荡的一大批人过去,谁还敢轻易来招惹?”
朱家冲是多流民盗匪,常年占据那片地方,使得它成为了安南有名的荒矿无主之地。但并不是说这些流民盗匪就有多成气候!
毕竟真要成什么大气候,官府早就容不得他们了。
安南县确实是人少,县衙的武力也不足。可县衙之上还有府州,府州不行,还有戍边将士。
杨县丞意识到不好,忙问:“除了种地?他可还做了别的?”
郭县尉:“暂时还没有。但我总觉得,他肯定还有后招。”
单纯种地?
他用脚指头想也知道,韩彻的目的绝不可能只是这样。
杨县丞便道:“绝不能让他继续下去。”
“我当然知道!”郭县尉又气又头疼:“你怎就没把人看好呢?现在他都已经雇佣好了人,地也在开垦了!”
杨县丞咬牙:“那又如何?咱们直接让他再出不了门。”
傍晚,韩彻带着韩老三刚回到县衙,杨县丞和郭县尉便寻来。
二人态度客气,又用一副替韩彻关心着想的措辞,言那朱家冲奸人聚集,恐伤害到韩彻,故请求韩彻短期内还是莫要再出县衙为好。
可谁也不是傻子,话说得好听是为着安全让韩彻暂时别处县衙,但实际上这就是变相的对韩彻实施了囚禁。
韩老三气得抓紧了手中的鸡,怒视着郭杨二人。
韩彻面色却很平静:“多谢二位挂念,正巧,我也正想跟二位说这事。”
郭县尉愣住,不由得看向身侧的杨县丞。
杨县丞此时也在看向郭县尉,二人从对方眼中都看到了一样的茫然错愕。
正当二人想要细问,早上同去,却不知为何晚归一步的郭六郎跑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