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彻笑了:“人都到齐了?”
“大人,都到齐了!”郭六郎高兴道:“现都在衙门外候着。”
郭县尉心头一跳:“什么人?”
韩彻叹气:“我这几日不是雇了人去了朱家冲开垦荒地么?二位挂念我的安全,我也有这方面的忧虑。衙门捕快事务又繁忙,也着实腾不开手。好在我这手里头还有些银钱,便想着自己花钱雇些人吧。”
缓过劲来的韩老三:“对,有这二十人护着,定可保我家大人安全无虞!”
韩彻又道:“暂且便将人安置到班房住着吧。”
班房一般情况下是给捕快住的,但朝廷一般只对地方主官强令要求必须住在府衙,其他职位的官吏,不当值时,可自由回家居住。
但安南县却还是过分,登记捕快三十余人,偌大个衙门每日却只有少许几人坐班。
人都没来坐班,又谈何住在班房。
可班房能一直空着,但一听到韩彻要安置他的人进班房住着,郭县尉却不肯依:“这如何能行?”
“为何不能?”韩彻正色道:“衙门人手不足,我为一县县令,招些乡民做事而已。班房又多空置,多些人住着,衙门安全也能多些保障。“
“你说,对么?杨县丞。”
杨县丞勉强挤出笑容:“……大人考虑周全。”
然后在韩彻的吩咐下,韩老三抬头挺胸,一脸得意的喊上郭六郎,出去安置那二十名乡民。
郭县尉气得一个劲的瞥向杨县丞,而这次却换杨县丞强忍着怒火,连告退礼节都忘了对韩彻行,将郭县尉强行拉走。
“你怎能同意让那群刁民住进班房!”郭县尉暴跳如雷。
“好了!你冲我发火做甚?难道我不同意,那些刁民就住不进了么?”杨县丞也气得浑身在发抖:“二十人!已经守在县衙门外了!”
郭县尉咆哮声一滞:“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难不成就由着他去了?”
“当然不行!”这若是由着韩彻继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只怕他就会将整个县衙的捕快班子都给替换掉!
愤怒,震惊……众多表情迭加,使得杨县丞的面容越来越阴鸷。最后,杨县丞冷声道:“你明日就去把所有人都喊回府衙。”
郭县丞黑着脸:“好。”
可这人也并非那么好喊齐整的。
说起来,捕快这个职位虽没有品级,但却有俸禄,有些衙门甚至还会给捕快一些贴补。
安南县贫穷,俸禄给不出多少,可人口少,土地多啊!
杨县丞和郭县尉便连手,暗中将一部分官田分给捕快。当然,能让他们愿意这般贴补的捕快,要么是县衙数据够老,要么就是跟他们本身利益相关。
这些捕快便属于登记在册,拿着俸禄和官田贴补,却啥事也不去干的。
韩彻在县衙里见不着几个官吏,其根本原因也是在这。
郭县尉为了召齐整这些捕快,整整在外面奔波了一天。待到第二天,韩彻一行人正要出门,就瞧见杨县丞和郭县尉领着一群站姿歪七扭八的捕快,站在县衙门口等着他。
郭县尉阴笑道:“大人,捕快们都忙完公务回来,这班房怕是住不下那么多人了。”
韩彻惊愕:“公务全都忙完了?”
郭县尉:“当然。”
韩彻眉头紧皱:“短期内不需要再外出忙碌了吗?”
郭县尉得意:“不用了。”
然后,预料当中的场景并没有出现,韩彻突然高兴道:“那这可太好了!既如此,我这正好有事要交予你们去办!”
意识到不对劲,郭县尉瞪向杨县丞,杨县丞嘴唇翕动,可已经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大人,不知所办何事?”
韩彻瞬间正色道:“剿匪!”
还言道,他这几日已经摸清了一处盗寇的藏匿之处,正愁县衙捕快不在。
“什么?剿匪?”
“这,这……”
捕快们喧哗起来,他们一个个的平日里坐班都没来,哪里敢去剿匪。故韩彻这话一出来,杨县丞和郭县尉表情也变得呆滞。
韩彻却好似没瞧见,还催促大家:“时间瞧着也不早了,我这就将地方告知……你们也好早些去,早些回!”
神特么的早些去,早些回!
谁要去剿匪送死啊!
捕快们闻言,心中骂骂咧咧。有那反应快的,全然不顾之前所答应的事,朝着韩彻告起假来。言道他刚忙完公务回来,久未归家,身上也多有不适,需得歇上一段时间。
有人带头,马上便有不少人跟随。
没多久,大部分捕快都抛出各种理由借口来告假了。
韩彻目的达到,却仍故作惺惺叹气:“唉,这确是我考虑不周。”
杨县丞和郭县尉见状,只觉心中气血翻腾,差点没被气死!
第5章
声望
早上衙门口闹出那般大的动静,柳氏也不免听闻了些风声。她在家忐忑不安了一整天,终于盼到韩彻归来。
这些时日韩彻身体都已经好转,一直没见着他去衙门坐班,柳氏心中便早就有了些许不好的猜测:“发生这么大的事,你怎不跟家里说一声。”
韩彻乐呵呵的晃了晃提着的竹笼:“阿娘,三娘四娘,今日开荒在一处沼泽地里挖出不少大蟹,咱们今晚可有口福了!”
三娘四娘一听,忙跑过去瞧。
“二兄,好大的蟹!”
“我还从未见过这般大的蟹呢!”
柳氏听闻,也没忍住往竹笼里瞧了过去,震惊:“这个季节居然还能有蟹!”
“这是本地才有的青蟹,在京城,咱们可是见都难见着。”韩彻让杨氏把青蟹拿下去处理,才笑道:“阿娘,你不用担心,一些小事而已。”
柳氏:“当真?”
韩彻一脸笑容:“真的。”
柳氏瞧着他神情轻松,提着的心终于能放下。
韩彻也并非哄骗宽慰柳氏,若一开始,郭杨二人就对他实施囚禁,说不得还真能将韩彻难住。
但现在么,怕是为时已晚。
韩彻雇佣郭六郎夫妇来府衙做事,有了他二人作证,郭杨两个村子的百姓便不会再怀疑他这县令的身份。
名一正,事情就好办。
这时,韩彻再表示他想雇佣两个村庄的壮丁去到朱家冲开荒。寻常老百姓又哪里知晓县衙争权夺利的那点事,他们只知道韩彻便是新到任的县令,是他们安南县的大老爷。
县令大老爷发话,便是不给工钱,有时候都得去的。更别说韩彻在工钱上又给得特别足,本来初冬时节,地里活计也少,以至于那些百姓们还争抢起来。
这还不止。
一大早,郭杨二人正在县衙里绞尽脑汁继续商量应对法子时,有衙役来报:“大人,韩老三今日一早便去了城中米铺和布店,购置了两大车粮食和一些布料被褥。接着他还去了铁铺,定了好些农具。”
“粮食和布料被褥已经快拉到县衙了。”
购置这么多东西,定是要拿去给那些开荒的平民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