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未来太子妃失忆了(22)

作者:乃兮 阅读记录

现下崔大人和太子走在一起,处理崔大人的事是当务之急。到年末临近过年,到时可再处理苏小侯爷的事。

春喜在一旁静静候着。小姐失忆后,很多事记不得,性子比往常外露得多,如今在陷入思考时的姿态,倒让她清楚,小姐还是小姐。

她心中一样有小小忧虑。小姐要处理的事情不比太子崔大人这些贵人少,一失忆,事务堆积下来,回头必有麻烦。不知道小姐什么时候能想起来。

实在不行,只能……

春喜正想着,苏千轶忽得叮嘱春喜:“明天扎针,记得提醒我问问御医,我几时可以出门。我现在走动头不晕眼不花。”

是时候出门给太子高调买点礼物,再亲自送人。

她要让崔大人清楚知道,她,心中必只有太子。

春喜应下:“是。”

苏千轶拿过衣服穿起来:“再去书房。现在没人值守,把我的所有私房钱都翻出来。我要看看我还有点什么东西。门口守着,来人记得提醒我。”

春喜:“是。”

苏千轶穿好衣服。两人一前一后,没让人跟着,再次来到书房。上午书房里拿出来画画的文房四宝全部收好,屋子里干干净净。

春喜张望了一眼四下,确信没有人在书房周围,这才关上门,合上窗。

她主动把书房里她所知道的各种“私房”全部翻找出来。每翻找出一样,但凡她知道来路,都会给自家小姐交代一声。

“这盒子里,放的是家中长辈每年过年打赏小姐的钱财。”

“这抽屉里,放的是小姐写着玩的书。”

“小姐好友郭小姐和徐小姐送的笔墨。”

“二小姐和公子送小姐的礼物。”

零零碎碎,什么物件都有。

苏千轶慢慢松了口气。

看起来书房除了那枚玉佩,其余都不是什么重要私房。里面挑不出可以给太子的物件,好在也挑不出她脚踏更多船的证据。

她看来没那么傻,把一堆把柄放在书房。

这枚玉佩哪怕拿出来,或许也不会暴露她和苏小侯爷之间特殊关系。不然春喜不可能知道这件事。以前的她对春喜并不算全然放心。

苏千轶完全没想到的是。她失忆,对律法不通。即便是八岁的苏楚瑶都知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一旦发现同姓成婚,杖六十,判离。

哪怕苏千轶和苏小侯爷站在一起,所有人都知道两人不可能。旁人就算发现了玉佩,也不会以为是定情信物。

这才是玉佩能大胆放在书房的缘故。

私房摊开一桌,全然想岔的苏千轶取了其中的钱,塞进桌上一个钱袋。她零散估算,金银数量不多,大约几十两。纸钱大面额的是有几张。

阔绰,自在,但自寻死路之人。

苏千轶力求在其中寻找活路。

她将钱袋收好,忽听到书房外来了脚步声。

春喜手脚麻利,一把将桌上所有东西塞入书桌下暗处抽屉中。塞不下的大件藏回原先位置。

屋外传来叩门声:“小姐,徐小姐和郭小姐递了拜帖,您身体可好?可要见一面?苏小侯爷今日仓促回京,刚也送了拜帖。太子早让人候着,一旦您能见人,便让人通知他。”

屋外侍女说着:“若要见,四人都要陆续见上一面。若不见,小的这就去婉拒。”

苏千轶睁大眼,心中赫然一惊。

徐祖月和郭妙华她可以理解,太子她也能理解。

苏小侯爷怎么回来了?他总不能,是因为她回来的吧?

第17章

见,说明她身体恢复,能见外客。

太子和苏小侯爷身份贵重,自然不能不见。要是拒绝太子和苏小侯爷,苏千轶想到苏小侯爷能翻墙,心快心梗。

一个翻墙,万一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说漏嘴,麻烦事骤然增多。

要说不见,两好友这段时日在外走动,替她做了不少事。比起春喜和家里人,这两人知道的事不少,可以弥补她这段时日对外头事半知半觉的疏漏。

苏千轶下了决定。

都见,迟早要出门。

她对着春喜微微颔首。春喜前去开门,朝着屋外人回话:“都见。徐小姐和郭小姐什么时候来?”

侍女说着:“已经在候着。这就去通禀。”

春喜:“劳烦。”

春喜回到屋内:“小姐,可要换一身衣服?”

见外客,大户人家的女眷大多要收拾整理一下自己,连妆容都要妥帖。只是苏千轶带病之身,如今身穿便服,收拾麻烦。

苏千轶摆摆手:“和我说说我的好友。”她只知道徐祖月的父亲是大学士,郭妙华的哥哥是金吾卫指挥使,其余一概不知。

春喜应声,趁着徐小姐和郭小姐没到,简短讲了讲两人:“徐小姐徐祖月,自小跟着先生学习,知书达理。和小姐常常畅谈诗词歌赋,一起作画写字赏花。郭小姐郭妙华,出身武将世家,平日爱蹴鞠骑马。徐小姐和小姐您经常一起观她比赛。”

听起来是可以一起玩乐的好姐妹。

苏千轶问春喜:“我们怎么结识的?”

春喜和自家小姐算一起长大,对此当然知道:“早年赏花宴上,聊着聊着认识的。那时徐小姐的父亲、郭小姐的哥哥,包括老爷,几乎差不多时日先后入朝堂。”

当年都是小官,后来各自发达。长辈都在京城,她们三人的结交便顺其自然,延续到如今。

苏千轶应了一声,以示知情,并吩咐春喜:“去倒点茶水,拿些瓜果糕点招待。”

春喜:“是。”

没过一会儿,书房外传来脚步声。侍女很快带着前来。这位侍女朝苏千轶一行礼,让出位置给身后人,并无声告退。

身后的两人露出模样。

苏千轶起身看向两人打量的同时,两人也同时望着她。

一女子穿着雅致,一袭鹅黄色的衣裙,如同春日里绽开的花一般。她脸蛋微圆,唇珠微翘,不说话已有三分娇俏,配上担忧关切眼神,任谁都免不了和人搭上话。

另外一女子衣服简洁,堪称穿了一身劲装。她腰上系着一个皮带,皮带上用珠宝点缀,侧边挂着锦囊和一把精致匕首。她容貌英朗,眉毛颇有巾帼英雄特色,与另一人是全然不同的风格。

苏千轶光这么一看,马上知道谁是徐祖月,谁是郭妙华。

两人一进门,随手便把门关上。

徐祖月皱着眉:“千轶,你怎么会撞成这样?妙华之前说给你身边安排点人。你还说春喜跟着学武了,不用不用。”

书房角落放有待客的椅子,郭妙华毫不客气将椅子拖曳到书桌边,拉着徐祖月坐下:“京城可没你想的那么安全。你总外出,光春喜一人不够用。”

苏千轶一时没接上话,郭妙华好笑:“瞧我。忘了你什么都记不得了。”

她指着自己:“郭妙华。”再指着徐祖月,“徐祖月。”

徐祖月话多,几乎没有停歇:“御医怎么说?可有说什么时候能够想起事情来?头还疼么?怎么待在书房里,还以为你会待在床上休息。有什么想问的事,尽管问我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