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关于封地治理的若干意见(12)

“庞兄,你我在拿到印信和文牒前谁都不见。”

“这……是否合乎规矩?”庞绪虽然大致上相信孟苍舒,但这个建议过于大胆,他不敢立即答允。

孟苍舒这时眼中又有了自信的笑意,语气却缓似流水,娓娓道来:“我乃朝廷亲任两千石官吏,然未有印信,则还不算是位能见尊上者,自然是要领了授命再去拜见本地王侯才算妥当。而庞兄手上也没有文牒,也要待我加盖刺史印鉴才可入城拜谒王侯,是不是这个道理?”

“确实是……”庞绪觉得自己被说服了。

孟苍舒明白庞绪犹豫的点在哪里,他耐心解释道:“任命我的是朝廷,如果我要拜见封王再去领命,岂不是将朝廷置于其下?我可以示弱,但朝廷的规章法度是不能的。这是为朝廷准绳、为我与庞大哥今后在良慈郡的情形考量。”

朝廷和地方封王的牵扯非常复杂,孟苍舒不打算走人情世故的合家欢路线,干脆正立身份到底。

毕竟承明公主萧玉吉其人,孟苍舒只是听过一些毫无根据的传闻,既然这样,不如看看她作何反应再来判断。

如此,庞绪彻底被说服了。

二人第二日一早点齐不多不少十人,齐整出发,午后便已近襄宁城,然而城郭外围与先前所见并无相异:白日里仍是人烟稀少,便是有人,也多是老弱妇孺,见到陌生人便跑走躲开。

待到襄宁城下,孟苍舒一行人才终于见到一座完整的城池。

然而城门却是紧闭的。

城上有人巡逻,见有来人,扬声问道:“何人至此?”

看来此地有流寇作乱或许是真的。

孟苍舒见到这样的情形,利落下马行至门前高声道:“我乃朝廷钦命良慈郡刺史孟苍舒,今携告身敕命,前来赴任,速速开门。”

城楼上安静许久,不一会儿又响起同一个声音:“公主有命,近日流寇作乱与襄宁城郊,城门非令不得开。更何况城上城下不能核对文书印信,不得验明正身,恕难从命。”

孟苍舒回头看了眼自己身后的庞绪与一队人马,大抵明白了城中的顾虑,于是飞快想了个解决办法,喊道:“那便不开,只需我一人入内即可。”

“不开城门你如何入内?”上面的人语气里充满了疑惑。

“你自城墙垂下一大筐,我坐在里面你们拉上去,核对我的文书印信。”

庞绪也惊了,他也算是不拘小节的人,可愿意坐在筐里赴任的两千石官吏他还是第一次见。

而孟苍舒想到的却不止这一点。

城墙上的人严正执行命令,无有错处,可见算是认真负责。这样的人若遇到朝廷命宫要求入内,是必然会去请示的。然而当孟苍舒提出自己身份后,那人却没有第一时间离开,似乎只有一个可能:

他是目前城内唯一可以做主的人——真正的发号施令者并不在。

这是他和庞绪入城的最好时机,不能错过,相比之下自己坐在筐里这种琐事,实在无需在意颜面。

城楼上的人似乎正在考虑这个大胆的提议,毕竟是朝廷命官,依照他自己所说身上也有凭据,又是一个人上来,墙上还有武威军布守,怎么都不会有失。

不一会儿,孟苍舒就看见一个巨大的藤筐垂落,筐上缠有两条结实的绳子,又有额外第三条自城墙上垂下,这是让他拴在腰上以防意外的。

还挺心细。

孟苍舒没有犹豫,虽然筐里并不干净,底部和内壁多是灰黑色的炭泥,他还是果断坐了进去,摇摇绳子,示意可以开始了。

庞绪再一旁看着摇摇晃晃的筐开始向上,一边担忧一边不由内心赞叹:这个年轻人胆大心细,不计较虚面只去务实,或许也是乱世之后良慈郡百姓的福祉也未尝可知。

就这样,良慈郡的未来太守坐在个装炭的筐里,被缓缓拉上了城墙。

第10章

浸过桐油的麻绳够韧,可提着一个筐里的大活人往上硬生生的吊还是会发出吱嘎乱响,听得大活人本人心惊肉跳。

他也不是不惜命的,可眼下晦暗时候哪给他更多选择,未免夜长梦多,今天多克服一个恐惧,明天就多一份施展的寸许之地。

孟苍舒闭着眼,终于咬牙等到筐最后一下撞在夯实的城堞上,这才将憋着的一口暗气缓缓吐出,头顶伸出来七八支臂甲闪亮的胳膊,他挑一条最粗看起来最可靠的手握住,双腿终于踩着女墙后落了地。

孟苍舒希望自己的脸不是很白,要是苍白的脸配上他这酝酿依旧的温厚从容笑意可就太煞风景了。

“初临治所,竟有这番奇遇,风尘仆仆衣衫不洁,还请勿怪。”

孟苍舒心宽,在惊吓过后,装一装君子亭亭净植处变不惊虽然也是挺费事的,但还能勉强做到,只那看似随意无波无澜的一笑,他都拿捏得十分克制真实。

他看不见自己,可能通过观察旁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表现如何。

站在最前一个文吏打扮的人已将惊艳和钦佩写在眼底,差点就要拜他一拜,还好在他旁边一位冷着脸的军士挡住朝前一步,率先道:“朝廷的文书凭证拿来。”

文吏轻咳一声,妄图掩饰自己的失态和尴尬。

其实旁的士卒也多少看孟苍舒时有几分佩服他的胆色,那么高的地方吊上来,他们生死里来过一遭的行伍之人也得颤一颤脚,可人家看着清清秀秀一个书生,声音和身形都不晃,甚至还笑得从容。

只不过他们比那个文吏要训练有素得多,都只是默默站立按剑。

这样的人,真的是朝廷派来的么?

真的是。

为首军士认真比对过孟苍舒从怀中取出的三份公文:一份加盖有大司徒府印记的任命书,一封太尉府发下的沿途关隘通关文牒,以及最重要的——当朝大司徒亲落其印验明正身的告身之书。

三者俱在,文印全然。

别的就算可以作假,但当朝大司徒许颂的押印告身,却是无假可造。

于是为首军士俯首行礼,声音也比方才平和许多:“非末将不识尊驾,而是如今襄宁城外匪贼盘踞,六日前竟有匪贼混入城中,公主殿下有令,非朝廷使派不得放外人入城,末将谨遵其命而已。若有得罪,还请孟大人海涵。”

承明公主给孟苍舒的第一印象是源自这位武威军都尉之口。

看来公主殿下是个喜欢用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人。

这种方法很多时候都能短暂奏效,然而却不是长久之计。

孟苍舒想,不过目前看来,很有可能我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长久之计。

孟苍舒并不怪罪眼前的人,反倒觉得若是襄宁城乃至良慈郡有这样能恪尽职守者在,今后许多工作或许更好展开。他舒展笑意道:“无妨,我为朝廷办事,你为公主殿下尽责,都是分内之事,无有相碍。”

他不说太漂亮虚浮的话,只是轻描淡写,倒教看似武威军都尉的人松了口气。

上一篇: 恶女从良 下一篇: 江湖仙子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