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阿(出书版)(45)

原来此子时常听得邑姜忧郁叹息,又怨着其父少于相陪,不免妒忌终日牵住父亲身影之人;加之不知何时流传于宫里的闲言中提到,邑姜与姬旦少年时曾有一段旖旎恋情,而姬发娶他母妃也是因为姬旦相让之因。

姬诵虽然年纪幼小,但所受教导远非寻常人家孩童所比,其见识、心机亦稍长于同龄人。

他虽不信此等谣言,但见着姬旦时亲厚之意减退,总有着一股莫名的抵触,也就有时按不住性子,对叔父做出些任性之举来。

如今他见姬旦识趣地退下,将与姬发相处的时间留于他母子二人,心中自是乐意,当即跳下身来,拉着姬发与邑姜向他的书房走去。

姬发眼角一直看着姬旦那边,几乎心神难安。他见姬旦脸色平缓,瞧不出有何不妥,但刚才姬旦离开时,那彷佛黯淡不少的眼眸却让他胸口猛然抽痛,突地感到脑袋沉重、步伐难举。

待姬发感到稍好些时,御医已被召入,正站立他榻前诊脉,而邑姜则站在身旁小心看护。

御医诊来,只说姬发之症是风寒小病,但长年未见着健壮的姬发患病倒地,邑姜一时间也吓得花容失色,手足无措。

「此事不须对外声张。」

姬发斥退却医,若让姬旦知晓,他定会担心吧?

姬发一面思虑,一面安抚好邑姜,服过药之后只得再一回推却姬诵的相邀,多少让少年太子又有些不大满意。

「这孩子虽然聪慧好学,但若是性情再豁达些则便像老四了。」姬发见状,脱口对邑姜笑言。

邑姜看着姬诵,也觉如此,不由得露出笑脸。

在场三人里,唯有那小小的孩子不快地高高嘟起了嘴。

同年,武王病愈之后,亲率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举行演兵仪式。周军此次所举致使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声势异常浩大。

观兵当日夜晚,宴请完毕各方诸侯后,姬发兄弟与西岐众位臣公仍在大帐内议事。

「如此看来,人心向周,殷纣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姜尚见观兵之时,众诸侯力劝姬发立即向朝歌进军,不觉欣慰。

「时机还未成熟。」姬发望向姬旦,沉声道:「派往朝歌的那位使者可有消息传来?」

姬旦点头,方要说话,坐于姬发膝下的姬诵却忽然开口道:「父王既然决定攻打朝歌,叔父为何还要向那处地方派遣使者?」

此次观兵,姬氏王族尽皆前往,也是姬诵第一次随父出席重大场合,平日在王宫里,姬诵也有好几次机会陪着姬发听议政事,所以这位年纪幼小,对国家大事全然不甚了解的太子在胆性上却是十足。

姬发挥手斥退臣下,帐内只留下姬旦。

邑姜见姜尚等人退出帐来,也便领着侍女进入,但她瞧着姬诵瞪视姬旦的情景,不觉一怔,随即摇首示意身后众人退下。

「父王常说先王以仁治国而得万民拥戴。如今殷纣并未来犯,我们却在谋划进攻的同时遣人刺听他们虚实,臣儿认为我军开战即是,叔父何必总是在人背后做此等下作之事?」

「诵儿,休得胡言!」

邑姜拉过等着姬旦回话的姬诵,正色斥道:「纣王无道,你父王、叔父共讨之,乃是顺应天道民心,何谓下作之说?」

「两国交战,总是须清楚对方军力、钱粮才有获胜的把握。」

姬发气恼姬诵脑里的天真之念,当下便板着脸接口道:「你小小年纪,见识疏浅,却不懂得尊敬长辈,你可知你叔父为军政要务耗费了多少心力?还不快些向你叔父告罪!」

姬诵见双亲俱是责怪于他,便起身向姬旦躬身施礼,但神色甚是阵障。

姬发皱眉还待再斥,一边的姬旦却笑着挥挥手,走到姬诵面前,弯腰扶起孩童之时柔声说道:「太子于我大周平和良善之地成长,并不知殷纣暴虐,我邦之外的百姓早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武王准备万全以伐之,也是希望快些结束战斗,让天下百姓与我方民众同样安定富庶。」

姬诵睁大了眼睛盯着温言软语的姬旦,眼中不快之色虽然梢退,却仍有不服之意。

「叔父说得有理,但是,争斗只会让更多的百姓痛苦,你就真的希望见到那般景况?」

「诵儿!你怎生越发放肆?」姬发终于动怒,「还不快快与我退下!」

「武王,无妨。」

姬旦眼中的柔和未退却,现今站在他面前的孩子,让他想到多年前的邑姜也是如此一副善良的心肠。

「所以此时臣等尽力为大周扩充疆土,只待太子仁爱胸怀治之,届时太子自可一层抱负,许万民安乐,远离战火。」

想是许久没有与姬旦如此地近距离说话,姬诵只觉得围绕他的气息暖暖的,好不舒服。

就连姬旦说着,伸手轻轻地抚摸他的额头,他也不知不觉地允许对方那样做了。

就算心里对姬旦仍怀有莫名的抵触,姬诵此刻也完全不能抗拒这个软软柔柔、清清朗朗的声音,更不能抗拒姬旦那张微有忧郁而又温和的脸,所以姬诵难得乖巧地闭上了嘴。

姬旦的手指拂过他颊边时是那般亲切,带着笑意的眼神又是那般温柔,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待回过神的姬诵发觉这一点之俊,不禁有些沮丧。

「你带他下去吧。」姬发见着儿子这般神气却感好笑,当即温言说道。

邑姜轻轻地瞪了姬诵一眼,牵着他的手出去了,临行前对着姬旦歉然微笑。这回姬诵浸在姬旦先前的笑容里,思索他一直视之为敌的叔父为何不恼他,也便没有注意到母妃是否在意姬旦了。

「侯般此去朝歌半年,已然将纣王重臣微子启与胶鬲游说降伏,只待日后举事之期以作内应。」姬旦此刻接着先前的话势往下说去。

「侯般为人机警,做事干练,学识和口才俱佳,不愧为我们派去朝歌的最佳人选。不过我大周又得两名贤慧之臣,也是托殷纣昏庸之福。」

「是。」

姬旦拣了些事务与姬发谈论之后便随之告退,其实这些事大可留至明日朝堂上再禀,但他终是不舍与姬发独处的时机,所以此刻这般光景他相当地珍惜。

缓缓地退至帐帘前,姬旦怱觉背上微暖,却是姬发赶来将身上的外衣解下,覆在他的肩上。

「你自己也要多仔细些,别太操劳。」

「嗯。」姬旦回眸应着,然后叹息一声掀帐而出。

再宽些日子吧!姬发迫使自己转身,暗自在心里付道。

翌日,周军在渡过黄河后全军返回。

姬发以「诸位不知天命」为借口,告诫四方诸侯伐纣之事不宜操之过急,须缓步而行,方可举事。

孟津观兵后两年,姬发从姬旦派往朝歌侦察商朝情况的侯般处得知:纣王将苦心进谏的王叔比干杀害,并残忍地挖出其心,接着囚禁了其弟箕子,致使另一王子微子启出走。

殷纣的统治已开始严重分裂,纣王如今十分孤立;而武庚握有的商军主力此刻却远攻东夷,朝歌正值空虚。如此良机,姜尚与姬旦商议之后,决定先发制人,奏请姬发果断发兵伐商。

上一篇: 荡鬼(出书版) 下一篇: 冷月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