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朝穿越手札(6)+番外
我点点头,父王又问:“你读来给父王听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父王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意思是说,和三个人一起同行,这三个人一定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父王又考了几句,发觉我对答如流后,才惊奇的笑起来:“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谁教我的?
起初是赵嘉,不留痕迹的引他带我认了百来个字,随后便是母亲教我《周礼》和《仪礼》时又认识了很多字。至于《论语》,自个儿在藏室里背的。
而且刚刚这句太简单,我在现代也学过。但我只是笑道:“有时候听到大哥在花园背书,听了一遍就记下来了。”
“寡人的公主真是聪明啊!”父王伸手把我拉过去在他身边坐下,叹道:“才五岁!”
他看着赵嘉,仿佛没人分享他的喜悦,又叹了一句:“五岁啊!”
赵嘉也笑道:“从小就知道妹妹才半岁就说话了,听人说,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聪明。”
这马屁拍得真好,我偷偷笑了一下,只见父王沉思了片刻,不知想起了什么,片刻后他说:“以后你和你大哥哥一起读书好不好?”
那每天就不用待在宫殿跟母亲上”贵女“课了!我猛的点头:“愿意!儿臣愿意!”
又想到来此找赵嘉是为了夏福的事,我趁机道:“父王,那儿臣能不能要一个伺候我笔墨的人呀?”
“也是……”父王想了一瞬,就说:“那寡人让……”
“父王!”我两只手抓着他,努力睁大了眼,天真的说:“儿臣前日遇到一个叫夏福的小宦官,他挺机灵的,儿臣能不能叫他伺候我呀?”
父王似是没想到我会这么说,虽有些意外,但也同意了,毕竟只是一件小事。他道:“待会儿寡人去和王后说一声,你把那个奴才带过去给王后瞧瞧。”
“谢谢父王!”我乐得几乎牙花都要出来了。
见过王后之后,夏福就调到就我身边,那时候只是一时好心,没想到后来,夏福成了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人。
回去之后,母亲跟欢娘自然对夏福的到来十分诧异,不过我跟她们说父王让我以后和赵嘉一起读书之后,她们便将夏福抛在脑后,急着为我准备第二日上学的笔墨。
我看着她们忙来忙去,一时想起了现代的父母,当初读书时,爸爸妈妈也是这么紧张,生怕给我准备的不充分,让我第二天在同学面前丢人。
想起这些,又是感动又是心酸。
感动这里的母亲和我现代的父母一样疼我爱我,心酸我可能再也没法见到我现代的父母了。
吃了饭被打发上床睡觉,现在估计才刚过七点,每天都这个时候睡,真是太无聊。
寂寂无声,我躺在榻上,勾画未来的蓝图。
但,其实也没什么可勾画的,我具备的能力太少。文学储备知识不多,物理化学也只比一窍不通好一点。
我在现代最擅长的,只有点外卖和刷短视频。唯一能称得上优点的,大概就是察言观色非常有一套,往往别人只说了一句话,我就能大概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可是在这里,我所能交际的人,寥寥无几。
女子的身份,也把我牢牢束缚在这个王宫里不得自由。将来长大了,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继续被束缚在另一个院子里。
这种感觉真的讨厌!像是掉进水里怎么都挣扎不上岸。
话说,为什么我不是穿越在一个男人身上?
唉,什么时候,我可以得到自由?又是满腹牢骚的一晚,我闷闷不乐的睡去。
第二天辰时去嘉庆殿,赵嘉已经早早坐在那里了。
教赵嘉的老师是个老儒生,张口闭口都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丝毫不感兴趣的课题,但我仍然是专心致志的听着。
虽然我背了很多本书,但其中的意思我不是全都明白,这个老儒生虽解释得婆婆妈妈,却让我真正懂得许多道理。
我虽然比赵嘉还认真,这个老儒生对我却无甚热情。直到他问赵嘉君子四德,赵嘉一时没有回答上来,而我告诉他:“君子四德,行己恭、事上敬、与民惠、使民义。”
老儒生大惊之下又考问我许多问题,最后满目震惊的下了课。
这一天的晚上,父王便来了母亲这里,我听到他询问母亲可曾教我读什么书,母亲全然不解。母亲平时看的书,不过是楚国那边的《湘夫人》、《少司命》,父王不是不清楚。
最后他只能把我叫到跟前,问我如何对儒家经义知晓那么多,我便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赵嘉在藏室时,我在他旁边玩耍,觉得书卷上的东西很有意思,就全都背下来了。
后来父王还跟赵嘉求证,知道我在藏室混了快一年多,父王才确信我不是在作弊,也不是有什么大人在教我。
再之后,我就成了父王最宠爱的公主。
想想父王高兴也不是没有原因,可能他本来以为他女儿是幼儿园跳初中生,这会儿突然发现原来是幼儿园跳大学,如此给力的基因,哪怕是女儿也够他高兴三天了!
作为一个庶出公主而备受宠爱,这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让我一度十分兴奋。
穿越五年,因为有文化,从一个不轻不重的小透明,变成老爹的掌中宝。我和母亲的待遇因此而提高,但……这对我的处境没有任何帮助。
就好比一个千万富翁,你在给他一千万他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波澜,可能收到款的时候,会高兴一下,此外该怎么生后就怎么生活了。就像我现在,哪怕穿着金丝做的裙子,跟着太子一块儿上课,也依然要跟着母亲学习如何当一个贵女,不能走出这高耸的宫墙。
一日,我随着赵嘉跟老儒生学习,父王忽然来了。
他坐在一旁,看着我和赵嘉,含笑不语,不知他要做什么。直到宦官三次过来请父王,说韩国的使臣来了,我才知道父王为什么穿着礼服戴着冠冕在这里看我们读书,原来是为了晾人。
我心里为那个韩国使臣点了根蜡。
第四次宦官来请的时候,父王站起来:“嘉儿,你随寡人一起过去吧。”他要带着赵嘉过去,却要夏福带着我回去,明显的重男轻女。
“父王,能不能把儿臣也带过去?”我小心翼翼的恳求道,见父王一怔,我硬挤出眼泪,让眼泪在眼眶里转溜就是不掉下来:“儿臣整日在宫中,从未见过外面的人,儿臣想见见世面。”
“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偶尔带寡人的公主去前朝,也不算出格。”父王一只手把我抱起走出去,我趴在他肩上对赵嘉使了个鬼脸。
赵嘉愣了一下,摇头笑了笑。
去的是我每年过年才去一次的大殿,大殿的名字不知道,上面的字看不懂,平时也很少听到别人讨论这座宫殿。
里面像过年一样,灯火阑珊,听说韩国来的是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