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厨娘小皇后(128)+番外

安王捋着胡须:“原是如此。我还道你这一手手艺,许是老七请回来的,没想到竟是这般曲折。瞧着你年纪也不大,多少岁了?”

连珞珞感觉到明中暗中所有人的目光投到了自己身上,她眼神半分没有躲闪,说出了在心里默念了一路的话:“回皇上,小的还有半年就满十六了。”

晚间,房中。

连珞珞沐浴完,都还觉得心里砰砰直跳。她将头发刚挽上,就听见门口传来动静。她转头一看,见是甄重远,立刻也顾不上头发了,连忙起身跑到了门边,一脸担心地道:“他们走了?”

甄重远抬手拨了下她颊边的发,接过她手中的梳子,牵着她到榻边坐下:“既是洗了头,又不将头发擦干。这已是临近冬日了,小心凉着头。”

连珞珞坐下后,转过头去背对着他,任由他给自己擦头发,仍是皱着眉:“他们没有再说我的事吧?”

甄重远细细地给她擦着头发:“父亲并非为此而来,后头没再提起你。”

连珞珞放了一半的心,轻轻地咬了咬下唇:“那,其他人相信了吗?”

“皇上都信了,他们怎能不信?”甄重远手指轻轻地揭开她头发上的一个结。

半晌,连珞珞听见自己的声音说道:“那你呢?”

这话一出,她感觉到头上的手指动作定住了。她转过身来,直视着他的眼睛:“我说的生辰,你不想问问我,怎么回事吗?”

甄重远的手就这样轻轻放在她头上,对上她的目光:“连珞珞。”

“嗯?”

甄重远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我心悦的,是连珞珞这个人,是你。与你有着什么样的身世,什么样的来历,没有任何关系。”

连珞珞的眼中映着烛火的光:“皇上已经准备下旨给三将军赐婚了,若是你有一门很好的妻室……”

“从安王府后院里那个半死不活的小崽子到现在,我是一个人走的。”甄重远的手滑到她的颊侧,“哪怕你是公主,旗下有万名精兵,我都不需要这种助力。我想要的,我会自己去拿。”

他的手方才挡住了蜡烛的光,似是有一小片阴影覆在了她的头顶。如今他的手拿开,烛光无所留地撒了过来,她的眼前豁然明朗。然而,她的眼前却因他的这几句话而模糊了起来,她的睫毛凝结了泪珠微微颤抖着:“若是我说出了真相……”

一个温暖的怀抱将她完全揽在怀里:“你已为我寻得了宋老先生,还助我搭上了严书明那条线。珞珞,天下不只苏家一家读书人,已然够了。剩下的路,你只要伴着我走,做你想做的事,可好?”

连珞珞的泪珠滴入他的衣裳里,她用力抱紧了他:“好。我想回萧城了,想馒头他们了。我们回去,好不好?”

甄重远收紧了自己的胳膊,低低应了一声:“好。”

三日后的清晨,安王附近下榻的地方。

正门缓缓开起,甄重远穿着一身玄色大氅从里头出来。外头已然等待了一批人马。他刚上了马,就听见身后一行快马驶了过来。当头的那个还未驶到便翻身下马:“七哥,七哥。”

甄重远勒住缰绳,转过身来,瞧见来人,翻身下马,抱拳道:“九弟。”

甄重昀上前来,满脸不舍:“七哥,这三哥给我寻的厨子昨儿个晚间才道,我还想着今儿个试试菜,明日请七哥呢。谁想到,七哥今日竟就要走了。”

“天已逐渐冷了,看这云,恐再几日就要下雪了,到时路上不好走。九弟一番心意,我往后定会来讨。”

甄重昀郑重地点了头:“那我到时扫榻相迎,七哥可一定要来啊。”

两人话别后,甄重远正要上马,又一对人马过来。马车里一个人掀起帘子,露出熟悉的脸:“七弟。”

甄重远上前来:“三哥。”

甄重曜应了一声,半晌说了一句:“既然父皇那边已回了,那便走吧。望一路太平,可勿要遇到什么刺客了。”

甄重远抱拳后退一步,抬头注视着甄重曜眼睛:“三哥,上回我给你说的,你也要注意你身子。”

甄重曜牢牢盯着他,半晌,左颊的肉微微一抖:“多谢七弟挂怀,我定会记住。”

一刻钟后,总算是出发了。这回一路无波折地到了城门口,车又缓缓停下了,外头传来交谈声。

连珞珞正在想是谁,忽然车门打开来。连珞珞抬头,正对上门口甄重远的脸:“车管事,有一位想要与你道个别。”

方才所有的猜测忽然沉静了下来。连珞珞忽然心定了,站起身来,稳稳地走到了马车车门,跳下车来,冲着不远处的苏恒抱拳拱了拱手:“原是苏先生,就此别过,请多保重。”

第112章 火锅

转眼就是冬至了。萧城的百姓们最近发现, 会仙楼里最近上了一样新东西——锅子。

其实大昭本身也是有人吃锅子的,不过多为达官贵人家里,因为一般都是吃羊肉锅子。羊肉贵, 普通老百姓也就年节下能吃到一些, 哪里舍得买羊骨煲汤,再用羊肉来涮?故而, 街上的酒肆饭馆,都是没有什么锅子卖的。

最近听闻会仙楼上锅子的时候, 百姓们都摇摇头,并不看好。会仙楼本来生意就很不错了, 何必搞这些, 老老实实卖点儿饭菜不好吗?

宋易达也是听闻了此事,知道如今的东家已然换成了连珞珞,不禁有些担心。锅子开卖这日正是冬至,他正与一位老友相会, 到了晌午的时候,宋易达就邀了那老友去了会仙楼。不为别的, 就冲着连珞珞这把手艺, 他也准备去捧个场。

到了会仙楼,果见到门口地上还散落着红色的纸, 想是刚放过鞭炮。掌柜的还是原来的掌柜,瞧见宋易达,一脸喜意地迎上来:“宋老先生, 许久未见了, 快里面请。”

宋易达和老友互相让着进去了。掌柜的笑着说:“不知二位是想吃饭菜还是想吃锅子。若是想吃饭菜, 我们就上二楼, 若是想吃锅子, 那就得坐一楼了。”

宋易达本就是冲着锅子来的,听到这话,挑了挑眉:“自然是锅子。不过,为何锅子要在一楼?”

掌柜的引着两人坐下了,笑着解开了桌子上的一块圆形木板。两人一看,居然下面是中空的。掌柜的微笑道:“这锅子比较高,恐客人们夹起来太麻烦,故而专门订做了这样的桌子,就都安在一楼了。四个方向,正好能放下八个小锅。客官可以自己吃自己的锅,也不必费劲去寻。”

宋易达定睛一看,也揭开了自己面前的木板,一看,果然如此。他笑道:“好精巧心思。你们有些什么锅子?”

掌柜的笑着道:“宋老先生今儿个可真是来巧了。今儿个恰好得了半头牛,有这牛骨汤的锅子,清汤的就是放了白萝卜一起熬煮的。除此外还有一种辣的,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做这一辣二辣三辣的,一辣是最轻的,三辣最重。除此外,还有熬煮了一早上的羊肉汤锅,上好的老母鸡煲成的鸡肉汤锅,还有鲜美无比的鱼汤锅,油花满满的猪骨汤锅。若是不喜荤腥,还有这菌汤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