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同人)我是马文才?!(235)+番外
不过是让自己住的更舒服一些,搭了个棚子,种了些葡萄藤罢了。
怎么就碍着别人了?
“人啊,读书却不修心,还是不行的。”山长摸了摸胡子说道,“以后考核,还得增加一项。”
“没错,这心性实在是太差了。”山长夫人赞同的点点头。
明面上,这万松书院是山长一人在管理,而实际上,只有他清楚。
万松书院能有今天的规格,必定是离不开他夫人的帮助。
若不是这个年代对女子不公,他夫人相信也能成为一方大拿。
倒是便宜了山长,不光娶到了娇妻,还让万松书院蒸蒸日上。
“哇,兄长你这也太夸张了。”等祝英台再上马小良这里来,发现这边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特别是书房,那叫一个舒服。
卧房当然是不能进的,别说祝英台清楚自己是个女的,马小良也知道。
所以就领着人上他书房里瞧瞧,这个季节还不热,所以地上铺设了地毯。
那可是马小良让人从疆域弄来的地毯,踩着那叫一个舒服。
房里还有一块纯白的呢,那都是马小良光脚踩的。
“夸张吗?我在家就这么住啊。”马小良无辜的说道。
“很夸张,我跟山伯兄住的,同你一比较,就好像住在山洞里。”祝英台无情吐槽,不过她也没有说其他什么。
“主要是我习惯啦。”马小良摊手说道,住宿环境,真的是差不了一点。
吃的糟糕已经很委屈自己了,住的还这么差,马小良怕自己忍不住扭头回家。
经过这么些天的努力,马小良终于舒服了一些。
还有心情练字了,写出满意的字,他就让平安给他裱起来,然后挂在书房里。
“兄长这字,是又进步了?”祝英台是见过马小良的字的,当初路上无聊,马小良给祝英台看的书,有不少都是他的手抄本。
马小良闲来无事会抄一些书,排解一下无聊的情绪。
哪怕是在路上,他的手还是可以做到稳稳当当,这一点让祝英台十分的敬佩。
“心情不错,所以写的还行。”马小良嘴角微微上扬的说道。
“那兄长,是否能拜托你一点事。”祝英台纠结了一下说道。
“什么事?”马小良疑惑的问道。
“能指导一下山伯兄的字吗?”祝英台当即说道。
“啊?你的字不也还可以,教他不够吗?”马小良有些纳闷的反问。
“我是字有些软绵,实在教不了。”祝英台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无奈的说道。
“那行吧。”最后马小良也没有拒绝。
他是并不太想跟主角混到一起,奈何他们总要凑上来。
第141章
通过祝英台,马小良知道了一些梁山伯的事。
他们居然出生地都是在鄮县,梁家仿佛他有听说过,在鄮县不是什么大家族。
算是小有粮产吧?
不过最近他阿耶在想将桃源县与鄮县联合起来,主要是希望,将鄮县建得和桃源县一样。
这鄮县怎么说都是他们马家经营了好些年的,总不可能有了桃源县,就放弃了大本营。
所以马卓想要的就是改造鄮县,首先就是丈量土地。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不像桃源县,当初那边不是山就是荒地。
也不像长安,不少士族门阀都被阿焕给打跑了。
谁敢反对?谁能反对?
大家都怕了司马焕了,这小子一点道理不讲。
说动手就动手,这也导致马小良到了地方,工作进展顺利的可怕。
马小良都忍不住的感慨,这辈子,大概也只能在长安体验这么一回。
瞧瞧他阿耶就知道了,想改造鄮县这么些年了,银子他们家有,还能跟朝廷申请。
可光是丈量土地就很艰难,不少士族都不愿意。
不管士族大小,他们都是有私心的,并且土地,说是这么大,说不定还是往小了说。
只为了少交税,这要是丈量出来了。
补税那都是小事,往大了说,土地直接就被没收了。
那可是他们辛苦沃肥的土地,凭什么没收?!
要知道在古代,就是施肥这样的事,也不简单。
许多百姓,甚至买不起用于施肥的东西。
有时候直接拿草木灰了事,哪里像桃源县这般,城中都有固定的几个化粪池。
到时间就去清理一下,送到城外去沃肥。
同时马小良还发现了一个鸟类的栖息地,据说这些鸟每年都会在这里繁衍生息。
所以,这里的鸟屎十分的充足,用作肥料真的是正正好。
马小良还派人给这里的鸟保护起来,这是鸟吗?这是财神爷!
每天还会定时的投放一些粮食,比如玉米粒谷物之类的。
这样让本地的鸟类资源更加的丰富,一般的老百姓别说是伤害了,恨不得当祖宗供起来。
这哪里是鸟啊,这可是会下金蛋的宝贝!
方圆百里之内,哪家种地的不想来买桃源县的肥料。
后来马小良因为养殖鸡鸭鹅,量大的结果,自然是粪便也多。
不能浪费一点,粪便都被收集了起来,用简单的材料发酵后,做成肥料。
反正用不完的还可以卖钱,同时在本地还养了好些肉鸽。
鸽子汤也成了本地的一道美食,还有人特地前来购买的。
“回头让你们尝尝平安做的鸽子汤,那可是他做的最好的拿手菜。”马小良在教梁山伯练完字,还不忘记嘚瑟。
“那可不能错过了,不过这边好像没有鸽子吧?”祝英台疑惑的询问起来,“莫非,你是盯上了山长养的鸽子?”
“我是那种人吗?”马小良一个白眼,他是那种霍霍山长宝贝鸽子的人吗?“山长养的鸽子,你倒是敢想。”
就算他胆子大,也不带这么大的。
“怎么不敢想,不是阿兄说的吗?”祝英台一向是胆大的,笑着说道。
马小良没好气的说道,“是是是,是我说的,不过要等我家的东西送来了。”
“马兄不会是弄来桃源县的鸽子?”在一旁的梁山伯,突然想了起来。
“还是山伯聪明。”马小良投给他欣慰的表情说道。
“桃源县的鸽子怎么了?”祝英台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追问的说道。
“这你就不懂了吧,会稽郡的人都知道,桃源县出的鸽子,那是最好的。”马小良得瑟的说道。
“这么说,我可就更好奇了。”祝英台本就是好奇心重,这下吃不到,就更好奇了。
“嘿嘿,等老家东西到了,让平安给你们露一手。”马小良只字不提自己做,他自己做饭几斤几两,还能不知道?
他还不如阿焕会做饭呢,好歹阿焕做的面点无敌!
“那可就太好了。”祝英台满是期待的说道。
书院读书比起以前来,肯定是有差别的,但这里也是不是什么启蒙班。
死记硬背倒也不必,作业却是不能少的。
书院呢,以自由研习为主,专门的先生讲授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