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徒儿难养也(43)
无歌看着这一片的景象,想着这一趟去蓟州的原因,有那么一瞬间,似乎理解了邵之瑜那种心怀天下,那种博爱的意愿。
二人在人潮间穿梭着,感受着这份热闹,时不时抬头看看头顶的小灯笼,看着上头写着没有署名的各种祝愿。
一路看着,忽然见着一个小灯笼上写着
“愿他一生安康无忧,愿下辈子能与他有夫妻之缘。”
这种字眼,看的无歌不由停了脚步。心里堵得慌,如果有一天,邵之瑜当真要娶别的女子,自己也会这样豁达这样放下,衷心的祝愿着他,期盼着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的下辈子?
“怎么了?”
邵之瑜见无歌忽然停下了脚步,也不由顺着无歌的目光看过去。顿时心下一片了然。莫不是想到了秦淮?当然...邵之瑜心里总觉得,无歌或许喜欢的并不是秦淮...总少了些什么。
无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扭头看着一旁的邵之瑜道
“师父....咱们也挂一个小灯笼吧?”
邵之瑜还没回答,一旁精明的小摊贩连忙堆起笑容热情的吆喝着
“两位公子外地人罢?也挂个灯笼祈个福,我这儿的灯笼保管最便宜的。不二家!”
无歌看了看邵之瑜,笑眯眯的走道那小摊贩出,道
“多少钱?”
那买灯笼的看着得有四五十岁的年纪,脸上黝黑,一道一道的皱纹深的很,一笑便皱了起来。可就是这样并不好看的脸,却给人一种憨厚的感觉。
摊主笑道
“不贵,别家一文一个,咱家的,一文一个,三个算两文!”
无歌点了点头
“那就三个罢。”
“好嘞。这有笔墨,若要写字,现在就可以写上”
无歌随手拿了两个灯笼,道
“还有一个灯笼你看着送给谁罢。算是一个祝福。”
摊主听着一愣。立马乐呵呵的笑了起来。
扯开嗓子朝着远处吆喝了一声
“三子!”
“诶——”
摊主的嗓子响亮的很,人声鼎沸的街道上这么一叫,依旧清楚明亮。不一会儿,人群中就钻出来一个看着也就六七岁的男娃。身上有些脏,不过人看着倒是个机灵的。
“叫我做什么?”
“这位公子好心,送你的。不是想要么?拿去罢。”
那孩子听着抬头看了一眼无歌,无歌一愣,立马露出职业性的笑容,点了点头
“去挂灯笼罢。”
那孩子听着,大声的几乎吼了一句
“谢谢公子!”
说着,抓着摊主的比就在灯笼上认认真真的写了起来。
看那孩子抓笔的样子,似乎并不是一个识字的孩子。不过那一笔一划。认真的写着“爹早回家。”
简单的四个字,那孩子写得有些费力,可认真的很,最后落笔,一滴墨汁滴落在灯笼上,孩子长长呼出一口气,喜气洋洋的又跑开了。
无歌将手中的灯笼递给邵之瑜一只,道
“咱们也写一个。”
无歌说着,提笔,稍稍想了想,也诚心的写下了这么一句
“我心悦之人,也能心悦与我。”
写完,无歌来来回回看了几遍,甚是满意,有意的给邵之瑜递过去,道
“师父你说,会有实现的一天么!”
邵之瑜提着笔,看着无歌手中的灯笼,默默的念着那句话,轻的不能在轻的“嗯”了一声。无歌顿时就展演笑了起来,双眼亮晶晶的看着邵之瑜道
“师父也觉得会有这么一天,徒儿也这么觉得呢。好巧!”
无歌说着,心里窃喜的看了一眼邵之瑜。
道
“师父赶紧写啊,咱们一起去挂。”
邵之瑜看了看手里的灯笼,提着笔,好一会儿又默默的放下,道
“走罢。”
无歌看了看没有写任何字的灯笼,点了点头,开始掏银袋子。
摊主见着无歌的动作,笑道
“这位公子方才已经付了银子。不用付了。”
无歌听着扭头看了一眼无甚表情的邵之瑜定了点头,自然而然的拉起邵之瑜的手往人潮流动的方向走去,说道
“咱们要找一个好地方挂着,这样才灵验!”
摊主看着二人就这么走远这才低声笑道
“现在公子哥儿真是长得跟画的似得。”
这边邵之瑜仍由无歌拉着自己,一直走到小镇边缘,说道
“就在这里吧,这里挂的人最多,肯定最灵验了。”
说着,看着,伸手,端着灯笼,轻轻一跳,灯笼就稳稳当当的挂好了。邵之瑜稍稍垫了垫脚,抬手便轻轻挂上了。
无歌满意的看着自己的灯笼也没有去看邵之瑜,问道
“师父...为什么你不写啊?”
“无心愿。”
邵之瑜微微皱眉,道。无歌听着,立马回答道
“怎么会没有呢?比如...一个...师娘?”
无歌说道后面,有些小心翼翼的看着邵之瑜,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情。邵之瑜看着无歌,好一会儿,又抬头看了看满镇子都乐呵呵的百姓,道
“不立业,何以成家?”
“.......”
都做到丞相了,还不算立业呢?无歌腹诽着,看着差不多也走到尽头,道
“咱们往回走罢,方才那里看到买灯儿糕的,这是这个镇子里特有的呢。”
“糕点还未吃腻?”
邵之瑜也跟着无歌转身往回走,只是稍稍后那么一步,转身看了看身后无歌挂上去的的灯笼,皱了皱眉,还是忍住了将它打落的想法。
“灯儿糕未吃过。虽然吃腻了糕点,尝尝也无妨啊。”
说着,伸手拉着邵之瑜又钻进了人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