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精神内耗自救指南(10)

作者: 顺迦 阅读记录

“我刚才梦回童年了。”郝嘉说。

“梦见什么了?”陈牧问。

“梦见我家院子的葡萄树,你还记得吗?”郝嘉回忆着。

“记得,你拿脸盆送到我家,葡萄特别甜,我妈成天盼着你来。”陈牧说。

“咱们是哪年搬走的来着?”郝嘉边问边想:“好像是 2000 年吧。”

“2000 年,是的。”陈牧说。

“二十多年了。”郝嘉和陈牧异口同声。

郝嘉和陈牧相识于幼年,两家住在同一个家属院的同一排房,小学同班同学,中学同年级不同班,高中同城不同校。

那些年,东港这片煤城土地富饶广袤,人情丰茂,邻里亲密。

但随着煤业的日渐衰败,企业已经不复往日光辉,日之夕矣,年轻人纷纷求学、务工出走,人情味也变得稀薄了很多。

郝嘉和陈牧都是走出去的人,大学毕业之后,郝嘉毫无理由的留在北京,人往高处走,没有回头路。

而陈牧选择了回家,有儿子的家庭,儿子就像只风筝,父母牵着风筝的线,天空遨游一周,随时被拉回来。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郝嘉和陈牧坐在同一桌上吃饭,郝嘉心中无尽感伤。

“这些年,你在北京还好吗?”陈牧突然问。

郝嘉最怕有人问她这个问题,失意的人最怕被问及来路。

刚刚经历了公寓跑路,爱人出轨,身体抱恙,工作停滞的郝嘉还好吗?该从何说起呢,什么好说的。

就连陈牧都不例外。

郝嘉对陈牧问她成人世界的现实问题,心里有难以言说的不满。

她一厢情愿的觉得,她和陈牧有不用明说的默契,留存心底的关心,不必追问的疑惑。

就像 2007 年的那封画着向日葵,写着“像我对你的思念,日益茁壮”的信,代表什么意思。

郝嘉疑惑过很多年,她觉得少年鼓足勇气的暗暗表白,她也做出了回应,她手写了那句表白的话:像我对你的思念,日益茁壮。

但从此之后两人忙着学习,高考,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彼此的心意就此石沉大海,谁都没有抓住,又或者那仅是片刻的微微涟漪。

郝嘉想到这里,心生莫名怨怼,脑海中徘徊着那句万能神句:“关你屁事。”但她没说出口,转而说:“很好啊。”餐桌上的馒头软糯香甜,她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

陈牧自知失言,没再多问,只是说:“多吃点。”

这时,郝嘉的手机响了,她低头一看,是程名发来的微信:“你去哪了?”

郝嘉回复:“回家。”

陈牧发觉郝嘉脸色有片刻的阴沉,又马上刻意调整状态,自己也若有所思起来,之前听余梦柔说起过,郝嘉有男朋友,但他一个大男人,不方便问感情问题,看郝嘉的状态,着实不像恋爱中的女人。

第6章 废墟之上

郝嘉和陈牧,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居发小,青春期彼此产生晦暗不明的情愫,大学之后,郝嘉在北京,陈牧在南方,两人关系时远时近,对方恋爱时,关系自动疏远,各自单身时,又成得无话不谈。

工作后的这些年,陈牧回到东港最大的医院当医生,联系变得越来越少,不再是随时随刻可以一个电话打过来聊天的密友。

郝嘉早就发现这种变化,她觉得正常,人结婚之后,大多会跟以前的朋友疏远,尤其是异性。

可现在陈牧还没结婚,情感状态未知,也是从余梦柔那儿听说的,陈牧一直都没有恋爱,以他的条件,在东港找对象还是很抢手的,不知道他是什么情况。

前几年,余梦柔和郝嘉开玩笑怀疑陈牧的性取向:“他不会不喜欢女人吧?不然怎么会没女朋友啊?!”

“不可能!”郝嘉极力否定。

“你怎么那么肯定他不是?”余梦柔质问。

“没对象就是 gay 嘛?”郝嘉反问。

“你和他谈过恋爱啊?”余梦柔再问。

“当然没有!我是觉得,他如果是的话,他应该不会回东港,我猜测啊。”郝嘉剜了余梦柔一眼,没好气又没底气的样子。

不可能,郝嘉十分确定。

她没有向余梦柔说起过两人通信的事以佐证。

郝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少女时期,对任何事都守口如瓶。

几年过去了,陈牧的婚恋依然成谜,没礼貌的人才会打听,郝嘉没问,她自己的事都一团乱麻。

程名发来的信息让郝嘉不得不面对心里埋着一根刺。

这根刺生发出多重情绪,愤怒,委屈,怨怼,报复,绝地反击。

郝嘉躺在酒店的床上,心中预演着手撕渣男小三的过瘾一幕。

话剧《沙发的诱惑》拉开帷幕,台下高朋满座,掌声雷动。

谢幕时,程名和女主角享受着鲜花掌声的荣耀。

郝嘉径自走上台前,氛围凝重,众人侧目,程名无处躲藏,女主角花容失色,郝嘉上台手撕渣男和小三。

“人渣!”郝嘉咆哮着,响亮的耳光抽在程名脸上。

戏剧照进现实,台下一片哗然,渣男和小三颜面尽丧,抱头逃窜。

当机立断,干脆迅猛的分手,迅速切割与程名的所有关联,郝嘉潇洒的转身离开。

野生话剧导演出轨末流女演员被男方女朋友在舞台中央当众戳穿的丑态登上娱乐新闻,程名还未成名就已经身败名裂,女演员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而郝嘉也流露出狰狞的獠面和胜利的笑。

不顾形象,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太痛快了,豁出去,谁都别要脸了。